空氣傳播的微塑料污染已“遍布全球” 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最新研究稱,通過空氣傳播的微塑料現在已“遍布全球”。研究表明,被丟棄到海洋和陸地中并被分解成小塊的數十億噸塑料,正被交通工具、海上和農田的風吹向空中。空氣中發現的約85%的微塑料與道路交通有關,可能包括車輛輪胎和剎車片上的塑料顆粒,以及被碾碎的垃圾中的塑料。其余約有10%來自海洋,約5%來自土壤。
研究人員表示,塑料污染是21世紀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人類造成的污染導致了全球塑料形成類似碳循環一樣的自然循環過程,塑料因此在大氣、海洋和陸地中移動,結果就是地球的“塑料化”。
研究人員警告說,微塑料無處不在,人類甚至已經在呼吸、飲用和食用著微塑料。先前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的污染水平將繼續快速上升。科學家們說,這引發了人們對大氣中塑料堆積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憂慮,吸入顆粒物可能會刺激肺組織,導致嚴重疾病。
此次,研究小組從美國西部的11個地點獲得了300多個空氣中微塑料的樣本。研究發現,空氣中的微塑料并非直接來自城市的廢棄塑料,而是由于環境中已經存在的塑料顆粒被道路交通和穿過海洋、農田的風吹起來的結果。
研究人員之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娜塔莉·莫霍瓦爾德教授說:“我們本以為人口中心是空氣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但事實并非如此。”
全球范圍的進一步建模研究表明,在歐洲、南美和澳大利亞,道路交通可能是空氣中微塑料的主要驅動因素,而在非洲和亞洲,田間的風是導致空氣中微塑料的主要原因。模型顯示,較小的微塑料可以在大氣中停留一周,這足以導致其被風吹遍整個大陸。并且,微塑料污染也將影響南極洲。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大氣中的微塑料在陸地或水中沉降后,它們仍可能重新進入大氣。據估計,大氣中微塑料的最大濃度是在海洋上空。
研究人員表示,由于缺乏世界上許多地方的觀測數據,這意味著他們的估計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此外,當前研究缺乏有關海洋上方空氣中微塑料的數據。了解大氣中微塑料的來源和后果的工作應該被列為優先事項。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構建“銀發時代”多層次養老金融服務體...
- 金發拉比溢價40倍收購醫美資產 母嬰業...
- 藍光發展一季度銷售創歷史新高背后:聚...
- 3月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數量增長超247萬...
- 梅州客商銀行2020年凈利增3.69% 該行不...
- 百融云創2021年首季收入逆勢反彈 市場...
- 建設銀行信用卡2020年第四季度投訴量躍...
- 新乳業2020年營收67.49億元同比增19% ...
- 貴州花溪農商行2020年凈利下滑35.11% ...
- 一季度信保承保金額增長27.6% 支持海外...
- 保險股AH溢價率兩極分化嚴重 人保與國...
- 醫美、醫療概念股再度飆升,A股規模最大...
- 醫美企業海外產品獲批節奏加快 A股醫美...
- 這只股票單日暴跌超80%又拉回,那些暴跌...
- 鋼鐵告別“白菜價” 一季報業績亮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