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碳博鰲看能源變革 恒友匯掘金綠色經濟新浪潮
“超900輛新能源車全方位服務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博鰲‘零碳辦會’:建筑群‘穿’上光伏板”“‘零碳’窗口看博鰲”“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亞洲已成為全球綠色轉型的推動者和受益者”……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無論是場內嘉賓發言還是場外低碳實踐都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能源革命與綠色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產業正加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恒友匯宏觀經濟研究室表示,隨著全球能源結構深刻變革以及科技創新、能源安全等多重因素催化,新能源產業正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并有望成為資本市場的綠色“金礦”。廣大投資者應當未雨綢繆,提前布局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等細分領域。
“綠”動未來 “碳”路新能源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能源。機器人到最后在很多領域會跟人競爭或取代人,但是有一項它必須依賴我們,就是能源,它需要的不是蛋白質,它需要的是電力。”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如是說。
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以及中國“雙碳”戰略目標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不僅在技術層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政策、市場和資本層面也展現出巨大潛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288.8萬輛,同比增長34.4%;銷量為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
市場共識也在快速凝聚。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在開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綠色轉型已成為亞洲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綠色發展成為越來越多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新增長范式,中國等國家的有力行動正在產生積極效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院長白士泮指出,中國在相關領域處于全球發展前沿,而新加坡也在積極推動綠色轉型,雙方應加強分析研判,探索更廣闊的合作空間。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新興科技領域,新加坡和中國都具備領先的技術實力。新能源和綠色經濟是中新合作的重點方向。
論壇期間重磅發布的《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5年度報告——應對氣候變化:亞洲推進綠色發展》也顯示,亞洲在新興綠色技術領域進展迅猛,有望成為先進電池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潮汐能、綠色氫氣、碳捕獲利用與封存以及數字碳管理等領域的領頭羊。目前,亞洲擁有全球約70%的氫氣電解槽產能。同時,有望成為碳交易的核心樞紐。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新能源的共識不僅體現在理念層面,更通過多領域的創新實踐,展現了全球能源轉型的廣闊前景。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無論是會場的環保建材,還是全島覆蓋的光伏、風能設施,抑或是3500套可持續文具、900余臺新能源擺渡車、東嶼島“零碳Bar”,無一不彰顯了“綠色辦會”理念,向世界展示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的決心與智慧。
東嶼島“零碳Bar”
綠色“金礦” 機遇涌現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培育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新增長點。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新能源的廣闊前景不僅體現在政策支持和產業規劃中,更得到了市場的充分印證。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發布的《2025年能源轉型投資趨勢》年度報告顯示,全球低碳能源轉型投資在2024年增長11%,達到創紀錄的2.1萬億美元。電氣化交通、可再生能源和電網領域的增速尤為亮眼,投資額均在去年創下新高,儲能投資亦是如此。投資規模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內地,投資總額達8180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20%。中國的投資增長相當于全球全年增長總額的2/3,中國市場在報告所涉及的所有行業領域均呈現強勁增長。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也在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表示,“對能源轉型或者碳中和,需要改變思維方式,改變敘事方式,這不是純情懷的東西,就是一門生意,里面有很多投資機會,有很多釋放價值創造的可能性。全球凈碳排放降到0的話可能需要海量投資,大概從現在到2030年每年需要1.3萬億美元投資,但從2030年到2050年的話需要是10萬億美元的投資,這是巨大的經濟增長價值釋放的機會。”
可再生能源正在重塑全球經濟。3月26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新增585吉瓦,占全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92.5%,年增長率達到15.1%,創下歷史新高。亞洲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球新增容量的72.0%,而且其中中國占比最大。創紀錄的增長不僅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還降低了能源成本,改善了空氣質量。
自從2020年,中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戰略。不僅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更持續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恒友匯宏觀經濟研究室指出,在“碳中和”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綠色低碳無處不在,小到一張紙,大到交通、建筑,各行各業都在綠色轉型的路上奮勇向前。在此背景下,集政策紅利、科技創新、市場機遇于一體的新能源正成為一座“綠色金礦”,為投資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廣大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等細分賽道,同時密切關注技術進步、政策導向和市場動態,以把握長期投資機會。
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等裝置,能實現車、人、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等功能的先進駕駛輔助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突破2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逐“綠”而行,共創未來。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再次吹響了綠色低碳革命的號角,也為新能源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來,無論是科技創新、資本投入還是國際合作,新能源行業都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恒友匯將緊跟時代趨勢,充分挖掘價值投資機遇,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加及時、更具前瞻性的宏觀經濟展望及全球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一起掘金綠色中國,共創低碳未來。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從零碳博鰲看能源變革 恒友匯掘金綠色經濟2025-04-01
- 盛健羊乳中老年人羊奶粉 以科學配方構筑健2025-04-01
- 2025年護墻板十大品牌最新名單出爐2025-04-01
- 自如深呼吸2.0,新裝無甲醛,租住無憂,健2025-04-01
- GpuGeek:高校師生AI科研教學的加速引擎2025-04-01
- 博鰲亞洲論壇丨曼孚創始人趙劍:聚焦產品技2025-04-01
- 周全護佑失能風險 友邦人壽重磅推出“友相2025-04-01
- 科銳國際深度剖析:醫藥產業變革之下的人才2025-04-01
- 嘉里物流聯網股東應占溢利錄得95%增長 收2025-04-01
- 凱美瑞德丨VIVA-TCM入選國家工信部“2024年2025-04-01
- 與飛機“競速”,布先生助力深圳機場三跑道2025-04-01
- 從家庭儲能到應急救援:鉑陸帝如何重新定義2025-04-01
- 歐定2025春夏新品發布會:東方千年工藝與現2025-04-01
- 箭牌家居集團獲“京東家電家居2024年度綠色2025-04-01
- 國壽股權公司向“新”進發 賦能科創企業發2025-04-01
- 煥新立減2000,法恩莎消費券來啦!2025-04-01
- 小米機械鍵盤MK71 Pro,用料領先,超值體2025-04-01
- 百得勝定制衣柜質量測評:水漆工藝如何打造2025-04-01
- 華美浩聯CEO徐冰玉出席2025全球救援服務論2025-04-01
- 合眾思壯以RTK驅動數字施工,打破傳統工程2025-04-01
- 遼寧觀陵山福壽園啟動碳中和認證工作 開創2025-04-01
- 解鎖酒店健身新密碼,舒華體育亮相2025上海2025-04-01
- 健合五效護肝:守護您的肝臟健康,五重保障2025-04-01
- 日化智云平臺首頁煥新升級,打造智能高效的2025-04-01
- 從“佐餐配角”到“健康主食”:“未檢測出2025-04-01
- 泓德基金:上周國內股市調整幅度明顯小于海2025-04-01
- 燃動麗水!中廣歐特斯熱泵與兩萬馬拉松跑者2025-04-01
- 若聚凡星攜行業大咖共探谷歌SEO ROI最優解2025-04-01
- 量化策略賦能指數投資 華夏中證A500指數增2025-04-01
- 海底撈,探索高質量加盟之路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