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司75載丨“輸血”與“造血”并舉,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積極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多年來,各級政府、眾多企業以及無數的扶貧干部和社會愛心人士齊心協力,向貧困發起總攻。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搬遷等多種舉措,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成功擺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如今,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已然開啟。鄉村振興旨在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在新的階段,政策持續發力,資金不斷投入,人才紛紛回流,科技創新賦能鄉村發展,為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各方積極探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傳承和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2024年是中國人壽建司75周年和改革攻堅的重要一年。在75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人壽鞏固并不斷拓展主責主業優勢,將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經濟社會全局中,努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一家大型國有金融保險企業在江蘇的分支機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自2016年起持續參與“五方掛鉤”幫扶工作。該公司先后為掛鉤幫扶點投入專項幫扶資金超420萬元,選派骨干員工奔赴幫扶一線,大力開展產業幫扶和消費幫扶,發揮自身優勢在全省60個重點鄉鎮積極推進眾多惠民保障項目……以金融力量助力鄉村發展,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輸血”與“造血”并舉定點幫扶成效顯著
對江蘇蘇北經濟薄弱縣區實行“五方掛鉤”幫扶,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推進扶貧開發的重大舉措。根據江蘇省扶貧辦新時期“五方掛鉤”幫扶工作的要求,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作為省直定點扶貧金融機構,連續多年選派干部參加省委駐淮安市漣水縣幫扶工作隊。其中,2016年該公司定點幫扶漣水縣義興鎮苗戴村,2018年起定點幫扶漣水縣岔廟鎮百子村。
2016年,30多年司齡的老保險人陳登華被選派下鄉扶貧,從苗戴村到百子村一干就是6年。苗戴村位于漣水縣最北端,位置偏僻,2016年村里共有426個農戶,低收入戶79戶,貧困人口324人,無村辦企業和民營企業,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扶貧先扶志,如何帶動村里留守老人、婦女這樣的低收入群體?陳登華發現柳編項目非常適合,他組織專人前往山東柳編大鄉臨沭縣取經學習,動員村民們編織。村民苗偉豐,兒子身體不好,不能做重活,一家人收入微薄,學習了柳編后,每個月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結合土地資源優勢,陳登華帶領村干部經考察研究后成立了苔韭合作社,流轉26畝土地種植苔韭。苔韭項目的成功實施,帶動了20多戶低收入戶就業,同時也為村集體帶來可觀的經濟創收。經過兩年的努力,苗戴村村集體收入18萬元、低收入戶人均收入6000元。村里的老年保險、女性安康保險參保率達100%,群眾風險防范意識顯著提高,切實緩解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局面。
百子村位于漣水縣岔廟鎮區北,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834戶、3158人,其中低收入戶占全村總人口比重六分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2017年該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經過短短兩年,到2019年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8.36萬元,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6200元。村民們說,要感謝中國人壽實施的“靶向”扶貧“產業+保險”新模式。百子村集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在陳登華的傾心幫助下,為百子村實施的4個扶貧項目:一是整合幫扶資金,統籌標準化廠房;二是建設生豬養殖基地,實現集體經濟增收;三是組建勞務服務隊,聚焦碧根果種植項目;四是以絲匯情,建立紡織獎勵機制。
圖:陳登華向村民介紹惠民保險政策
創新拓展幫扶路徑多維方式助推全面振興
在江蘇如皋市搬經鎮龍橋村,一架直徑數米的大型無人機騰空起飛,在碧綠的麥田上空盤旋。通過監測小麥不同長勢,精準為小麥進行施肥。麥苗隨風起伏,猶如碧海波濤,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小麥長勢十分喜人。原龍橋村第一書記何強自豪地說,“我們通過與農業高校博士團隊進行合作,利用數字化技術實施精準施肥,預計每畝可以增產50斤,成本每畝減少30元,村民收入共計增加22萬元。”
何強是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的一名員工。2022年至2024年期間,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江蘇省委駐如皋市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2022年6月,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繼續參與新一輪“五方掛鉤”幫扶工作,從機關本部選派骨干員工何強加入江蘇省委駐如皋市鄉村振興工作隊,掛任如皋市搬經鎮龍橋村第一書記。到任不久,他便引入了農業高校的科技力量,實施標準化管理,發展當地“數字農業”。
如皋黑塌菜,是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也是龍橋村當地的支柱產業。黑塌菜種植大戶汪寶明介紹說,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來自蘇果超市、社區團購、網購平臺的訂單紛至沓來,“我們去年種植黑塌菜240畝,在省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打開了銷售渠道,觸網銷售黑塌菜240噸,增加了村集體收入12萬元,村民打工收入80萬。”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聯合江蘇廣電將龍橋村的黑塌菜送進了“2023美好江蘇生活節優品展”,既為黑塌菜拓寬了銷路,也讓更多的外地市民品嘗到了營養豐富的“長壽蔬菜”。
圖:龍橋村黑塌菜亮相“2023美好江蘇生活節優品展”
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鄉村振興辦公室黨支部與幫扶點龍橋村黨總支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公司援建了龍橋村第一網格服務驛站,該驛站融合了村郵驛站、中國人壽村級便民服務窗口、黨群活動室、農產品展示平臺等多功能于一體,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多種服務,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被評為如皋市首屆“優秀網格”。
圖:龍橋村第一網格服務驛站
“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幫助,讓我們農村老百姓看病不用愁。”在龍橋村健康管理服務中心,村民王長勝對駐村工作隊表達著謝意。王長勝2022年罹患癌癥并進行了手術,手術后需要定期進行康復掛水治療,因村衛生室條件簡陋,冬冷夏熱,只能到鎮衛生院就醫掛鹽水,非常不方便。2023年,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出資為龍橋村建設了健康管理服務中心,診療室、配藥間、病床、空調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并配備了一名專職醫生。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舒適、方便地就診掛水,享受良好的衛生醫療條件。此外,該公司還出資幫助龍橋村升級了黨群服務中心,對村民休閑廣場等村居環境進行了美化亮化,道路上加裝了交通鏡及安全警示標志,保障村民出行安全。為推動龍橋村農產品加工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公司還幫助搭建了當地農產品冷凍儲存廠房及產品包裝。
如今的龍橋村,村民富了,村集體經濟強了,村居環境也提升了。走在村里,成片的綠樹吐露新芽,花草隨風搖曳,貫穿全村的龍崗河更是清澈見底。這條河經過全線治理,如今綠水青岸,散步的村民隨處可見,臉上都掛著喜悅:“以前河道比較窄,周邊人家還會把豬糞、雞鴨糞排到里面,氣味難聞,經過改造以后,河水清澈了,現在可以沿著這邊走一走,散散步,感覺不比城里差。”
圖:藝術回山走蘇鄉-國壽小畫家龍橋村寫生
龍橋村的幸福生活,不僅在于收入和環境的變化,更在于精神文明的豐富。村里定期組織戲曲、露天電影等鄉村活動,給各年齡段的村民們帶來精神享受。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開展的“藝術回山走蘇鄉”系列活動,將“國壽小畫家”戶外寫生活動放在了龍橋村,孩子們用畫筆描繪鄉村振興路上的美麗畫卷。發揮自身優勢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近年來因大病或意外致貧、返貧的新聞時有報道。鄉村要振興,百姓需安心。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不斷豐富鄉村振興普惠產品體系,在江蘇60個重點鄉鎮積極推進開辦眾多惠民保障項目,切實為“三農”保駕護航。截至2023年底,涉農短險業務規模接近10億元,鄉村振興業務保費規模達9867萬元,涉農長險業務規模達136.5億元,均保持較快增長水平。
泰州市海陵區城東街道窯頭村村民劉女士2021年查出身患尿毒癥,需定期入院透析治療,原本在外打工的丈夫回鄉照顧她,家庭收入銳減,醫療開支劇增,巨大的經濟壓力讓生活喘不過氣。2022年起,村里將其評定為低保人員,納入“泰州市居民防貧綜合保障項目”,在醫保報銷基礎上,中國人壽壽險泰州分公司對她的門診慢性病及住院醫療費用提供了“一站式”理賠服務。
聚焦主業優勢,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主動對接地方政府,持續推廣符合當地特色的保險產品,如鹽城民生三項保險、宿遷沭陽企業補充工傷保險、宜興低收入人群保險、泰州姜堰農場主保險等。該公司還全面參與全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承辦、基本醫療保險經辦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等工作。2023年,該公司承保了江蘇36個基本醫療統籌地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服務各類參保人群約2200萬人。大病保險共計賠付24.03億元,賠付262.4萬人次,最高賠付金額119.85萬元。政府醫保經辦業務服務參保群眾達3200萬人;補充醫療覆蓋3個地市、64萬人次;在已開辦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的13個地市累計參與項目29個,基金規模超8億元,有效緩解了失能人員家庭經濟負擔。主動助力異地就醫服務體系建設,有效緩解群眾患大病到城市大醫院“看病難、報銷繁”難題,江蘇省大病保險賠付“一站式”結算率達99%。
圖:失能人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項目提供的上門照護
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惠民生,與中國人壽“成己為人,成人達己”企業文化核心理念一脈相承,更是其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實踐。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一幕幕生動而溫暖的畫面不斷上演,它們不僅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無數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的見證,是農民朋友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從江淮平原的錦繡畫卷,到魚米之鄉的豐收景象,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以人民為中心,勇擔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詮釋金融央企的使命與擔當。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建司75載丨“輸血”與“造血”并舉,中國人2024-12-31
- 金融教育“五進入”,照亮金融知識普及之路2024-12-31
- 中國人壽“金融知識便利店”全國營業中,等2024-12-31
- 中國人壽利明光:我國人身險業仍處于重要發2024-12-31
- 75年、6億客戶、1場國壽歡樂頌2024-12-31
- 藏族電影《阿爸的刀》定檔2025年1月10日2024-12-31
-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榮獲2024年度金貔貅綜合實2024-12-31
- 向新而行 恒生活首度榮膺“年度數字金融創2024-12-31
- 用心又用“新” 中國人壽蹚出鄉村全面振興2024-12-31
- 趙影和她的愛心助老事業2024-12-31
- 恒小花:人工智能在商業領域的崛起2024-12-31
- 建司75載丨國壽力量點亮巴蜀美麗鄉村新圖景2024-12-31
- 回首2024,展望2025|看箭牌30年發展破局之2024-12-31
- 中國人壽75載:一字一諾 從心出發2024-12-31
- 七十五載長歌奮進:國壽壽險實現全方位跨越2024-12-31
- 勤哲Excel服務器自動生成智慧水廠信息化管2024-12-31
- 國壽壽險推動吉林醫藥企創新融合,助力“健2024-12-31
- 金融教育宣傳月︱防范非法集資 勿入高利陷2024-12-31
- 沂鏈通供應鏈票據公共服務平臺供票業務規模2024-12-31
- 中國人壽濟南市分公司積極開展2024年“金融2024-12-31
- 再攀新高!中國人壽上半年總保費超4895億元2024-12-31
- 中國人壽聯合國家大劇院赴定點幫扶縣創新開2024-12-31
- 昌聯榮獲2025《財經》 長青獎“年度最具價2024-12-31
- 2024,我們的答案——為守護每一份美好全力2024-12-31
- 適老服務新風尚,看保險柜面如何寫好“養老2024-12-31
- 雅迪慶生王鶴棣:流量密碼背后,電動出行巨2024-12-31
- 技術轉移轉化領域的卓越推動者:胡海國先生2024-12-31
- 君樂寶‘石家莊乳業工’喜提河北省級勞務品2024-12-31
- 易快網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打造農業電商全面2024-12-31
- 和府撈面:打磨供應鏈,以質價比破局2024-12-31
精彩推薦
- 護航年末流動性 降準蓄勢待發
- 千億資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為綠色金...
- 市值管理新規推動估值重塑 央國企或成主導
- 央行連續操作注入流動性 降準預期再升溫
- 小黃象攜手中國國家U18冰球隊,以熱愛書...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豐富市民“花樣”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經”:高山盆地“金果”...
- 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平臺企業和平臺內商...
- 遇見非遺丨把沉睡的泥土鐫刻進生活
- “江南蔬菜之鄉”江西樂平3000余畝水芹...
- 襄陽牛肉面:“熱辣滾燙”顯“俠義”
- 【百萬莊小課堂】今天你emo了嗎?職場青...
- 中國試點開放信用監管數據 便利境外來...
- 深圳年度最大規模畢業生雙選會提供崗位3...
- 廣西桂林滿城桂花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