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字符/分鐘 腦活動轉文字更高效 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
四肢完全不動,純靠想象自己腦海里有一只手在寫字,然后……就真的寫出來了?這一場景在一個概念驗證型研究中已經出現。英國《自然》雜志12
2021-05-13 16:00:51 -
NASA欲重做氣變“主要玩家” 推動跟蹤氣候變化領域的進展
眾所周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探索其他星球——無論是送宇航員去月球還是讓直升機在火星上飛行而聞名遐邇,但隨著美國總統拜登將應
2021-05-13 15:59:03 -
太陽能電池新技術可降低設備運行溫度 為新一代太陽能技術發展引入新范式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0日報道,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工程學院和激子科學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利用單線態裂變
2021-05-13 15:57:46 -
電子自旋高速操控實現 相關論文當天刊發于國際期刊《自然》
科技日報記者5月6日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系鄭毅研究員課題組與聯合團隊,首次在黑砷二維電子態中發現了外電場連續、可逆調控的強自旋
2021-05-13 15:56:17
三大核心功能填補電網監測領域空白 快速查找平臺高效監測配電網缺相故障
我覺得咱們可以利用這次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D5000)升級改造的機會,將其與開發平臺對接,更好地捕捉故障時刻線路電流變化,提升故障查找
涂上氧化石墨烯 普通纖維也能自帶“返回鍵” 成果5月7日刊登于《科學》雜志
近日,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高超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濕法紡絲制備的氧化石墨烯纖維在溶劑觸發下,能實現精確可逆的融合與分裂。尼
新型納米凝膠 讓農藥不再遇雨無效 相關成果已由農林科學領域期刊《農業食品化學》在線發表
俗話說農民打農藥,最害怕下雨!夏季是病蟲害高發期,需要農藥防治,但夏季多雨,雨水容易將農藥沖刷掉,不僅使農藥無法發揮作用,還造成了
左心耳封堵能降低房顫患者80%腦卒中風險 目前已開展逾2萬例手術
左心耳封堵能降低心房顫動患者80%腦卒中風險,有效解決我國房顫患者腦卒中預防難題。5月10日,中國房顫中心聯盟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
超新星爆炸距離測量精度提高一倍 近期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宇宙的加速膨脹是暗能量存在的證據。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兩篇論文報告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宇宙學家已經找到將
我首套無砟軌道 智能鋪軌機組公開作業首秀
5月8日,湖南張家界張吉懷鐵路施工現場,在諸多業內專家見證下,中鐵四局領銜,中南大學等高校及多單位參與研發的WPZ-500型無砟軌道智能鋪
為參加北京冬奧會 電動汽車裝上了抗凍“心臟” 實現-40℃環境一鍵加熱
不同于夏季奧運會,冬奧會舉辦期間,氣溫低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這意味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低溫環境將給新能源汽車的啟動、續航等提出
宏觀物體量子糾纏證據確鑿 極大地推動暗物質與引力波探測相關技術研發
美國《科學》雜志近日發表兩項量子力學重磅突破:其中一項研究,科學家發現了宏觀物體量子糾纏的直接證據;另一項研究則實現了對不確定性原
空中可移動全息圖能與人類互動 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科學報告》雜志上
有如《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等科幻電影中描繪的可以從任意角度觀看的全息影像,美國楊百翰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新技術,能夠在空中創
大豆雄性不育基因為何關鍵?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優勢單位,成功克隆了大豆遺傳育種界尋覓50年的雄性不育
我國打造“經濟適用型”太空“別墅” 使用效益比較高
我國空間站采用了許多新技術,例如,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電推進系統、首尾兩端配置相同的大型空間機械臂等,所以使用
行星早期氧氣或來自水分子光解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氧氣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重要條件,天文學家已在地球等少數行星的大氣中觀測到氧氣,但對于這些氧氣的來源,業界的爭議很大。記者從中國科學
開展月球相關資源勘察 嫦娥六號為建月球科研站探路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開月球的更多奧秘。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探
長江經濟帶小水電綠色大轉身 確保生態流量泄放
截至2020年底,3500多座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電站已退出,2萬多座電站完成整改,9萬余公里減脫水河段有了水,
揭開中國空間站“延年益壽”的秘密 巧妙應對碎片“天敵”
4月29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距離我們又近了一步。作為空間站的核心艙段,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要控制節點,是未來空
南繁淡水魚類南沙育種中心首個生產車間投用 首批出苗4000萬尾
5月8日,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首個生產車間正式投入使用。該車間首批出苗4000萬尾,年產各類魚苗6億尾。據了解,世界
受工業污染的城市河湖水如何變清澈?科技治水,嘉興南湖再現碧開天影
受工業污染的城市河湖水如何變清澈?5月9日,嘉興南湖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一期)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準備。修復工程前,南湖水質總磷超標,湖體懸
十倍于此前紀錄!激光脈沖強度創新高,可幫助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天體物理現象
據最新一期開放獲取期刊《光學》報道,韓國研究人員使用皮瓦激光,獲得了迄今最強激光脈沖——強度高達1023瓦 平方厘米,是此前紀錄的10倍
新二維材料鈹氮烯具有獨特電子特性 有望在量子技術領域大顯身手
據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報道,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研究人員主導的一個國際團隊首次利用現代高壓技術,開發出一種以前未知的二維材料鈹氮烯
互聯網與通信網實現融合!與AI“聯姻”,5G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5G有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在協議層,互聯網與通信網真正地實現了融合。所以很多我們在計算機領域的算法、在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可以更容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