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淡水魚類南沙育種中心首個生產車間投用 首批出苗4000萬尾
5月8日,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首個生產車間正式投入使用。該車間首批出苗4000萬尾,年產各類魚苗6億尾。
據了解,世界養殖水產品總產量的2/3來自中國,而廣東不僅是全國第一水產養殖大省,還是全國最大的水產種苗產區和“南苗北運”基地。2019年各類種苗產量1.2萬億尾,占全國40%,其中淡水魚苗年產量超過7000億尾,占全國60%。
中心是我國首個以魚類為主的南繁基地,以建造國家水產種業南繁基地為重點,總用地規模約8000畝,預計總投資11.8億元。中心為廣州市南沙區漁業產業園重點建設項目,目前產業園正全力創建國家級水產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
“目前水產良種選育不只局限于高產,選育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均衡的優良性狀新品種,是當下水產遺傳育種領域的主攻方向。”在出苗投產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心首席科學家劉少軍表示,中心將緊扣現代種業戰略定位,以新機制、新模式建設育繁推一體化種業科技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草魚、鯽魚、鳊魚、黃顙魚等淡水魚種質資源創制和保存,培育具有高效、優質、抗病、抗逆等優良性狀的突破性新品種。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每年孵化各類優良性狀水產苗種400億尾。
“目前車間內生產的魚苗有抗病草魚、合方鯽2號、雜交鳊和雜交黃顙魚‘黃優1號’四個新品種,主要用于育繁推一體化養殖示范。”據該中心參建企業之一——廣州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陽會軍介紹,這些新品種具有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能從源頭有效保障養殖安全和食品安全,提升經濟和生態效益。
廣州市南沙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將立足優越的產業基礎和適宜的生態與氣候環境,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條件和人才洼地等優勢,充分發揮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科研平臺作用,高水平建設中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商務部:前4月進出口、出口增速創10年來...
- 工信部:一季度機械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
- 北京“惠她保”開放參保:針對女性高發...
- 2020年下半年海底撈業績逆勢增長 餐飲...
- 北京:8批次食品樣品抽檢不合格 本次抽...
- 百瑞信托2020年業績僅小幅上漲 融資類...
- 工業互聯網成5G“主戰場” 加快了制造...
- “紅五月”節后首日表現受挫 消費基金...
- 刷屏!“滬惠保”首年參保率或達30% ...
- 格力電器在臨沂成立新公司 注冊資本2億
- 京東邦能入股數勢科技,經營范圍包括基...
- 騰訊申請整點優惠商標 國際分類為網站...
- 騰訊、B站關聯公司入股青瓷數碼 法定代...
- 騰訊關聯公司入股掌夢網絡 掌夢網絡致...
- 家電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市場消費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