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字符/分鐘 腦活動轉文字更高效 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
四肢完全不動,“純靠”想象自己腦海里有一只手在寫字,然后……就真的寫出來了?這一場景在一個概念驗證型研究中已經出現。英國《自然》雜志12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究演示了一種幫助癱瘓人士交流的方法,該方法利用計算機,從腦信號解碼腦海中“意圖手寫”的動作,達到了比此前任何時候都要快很多的速度。這一成果有望實現比之前更為高效準確的交流。
讓失去行動或說話能力的人恢復與外界的交流,這是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要功能與目標。這個領域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恢復大運動功能,比如拿握或抓取。然而,高度精細的動作,比如手寫或盲打,雖然能加快交流速度,但此前的交流只能通過2D計算機光標進行點選式打字來實現,速度一直局限在每分鐘最多40個字符左右。
此次,包括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在內的聯合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一位頸部以下癱瘓的研究對象在使用一種新的“手寫腦機接口”時,寫字速度能達到每分鐘90個字符,準確率為94.1%。
研究人員讓這名研究對象想象自己握著一只筆,在方格紙上“試圖”寫句子,就好像他的手部沒有癱瘓一樣。在練習過程中,這個腦機接口會使用一種神經網絡,也就是一種機器學習方法,將神經活動中意圖手寫的動作實時轉換成文字。最終實現的打字速度,是迄今報道過的其他腦機接口的兩倍多,相當于研究對象同年齡層人群用手機的一般打字速度(每分鐘115個字符)。
這一概念驗證研究結果,提出了一種腦機接口的新方法,其表明了“手寫腦機接口”能準確解碼癱瘓多年患者的快速、精細動作。然而,在投入大規模臨床應用前,仍需進一步驗證該技術的使用壽命、安全性和效果。此外,研究團隊還建議將這種方法拓展應用到所有無法直接觀察的序列行為上,比如解碼無法說話人士的言語。
而在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華盛頓大學兩名科學家認為,該技術“需要擁有極佳的效果和使用益處,才能證明在患者腦部植入電極所產生的費用和風險是值得的。”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康希諾2020年銷售費用占營收近7成 尚未...
- 建業地產午后復牌:股價一度暴跌逾60% ...
- 推動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高質量發展 恒豐...
- 江海證券2020年凈利潤1.31億 收入小幅降低
- 潤科生物終止創業板IPO 保薦機構是萬和...
- 合生創展再度“借新還舊”:擬發3億美元...
- 博眾精工上市首日漲85% 成交額5.50億元
- 股價飆升17%報8.44港元!恒騰網絡入選MS...
- 樂心醫療2020年營收、凈利雙增背后:一...
- 遠洋集團前4月銷售額305.4億元 對應協...
- 日照銀行2020年總資產突破2000億元 凈...
- 重慶富民銀行2020年凈利潤出現成立以來...
- 金融壹賬通2021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1....
- 天茂集團發布公告稱:國華人壽前4月原保...
- 銀保監會:2020年第四季度末風險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