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量還能反映經濟增長嗎?專家詳解用電增速與GDP增速差擴大,多用的電去哪了?
多用的電到底跑去哪了?用電量還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嗎?
“電力是國民經濟重要的保障性行業,經濟與電力關系密切。社會上通常通過電力消費增速來觀察分析經濟增長情況。在具體分析電力消費增速與經濟發展增速關系時,通常將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用電量增速/GDP增速)作為研究指標。”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與數據中心主任侯文捷對澎湃新聞表示,近年來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發生了一系列變化。2018年以來絕大部分年份電力消費增速稍高于GDP增速,主要是因為第一、三產業及居民生活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拉動單位GDP電耗總體呈上升態勢,導致近年來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稍高于1。
侯文捷強調,全社會用電量與國內生產總值規模呈強正相關關系,且全社會用電量與GDP增速變化趨勢總體同步,但全社會用電量與GDP存在較大的結構性差異。
一方面,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六個行業(下稱六大行業)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高,達到四成左右,但六大行業在GDP中占比較低;另一方面,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高,近年來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保持在53%~57%,而第三產業用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比重僅在16%~19%。
“全社會用電量與GDP之間存在的較大結構性差異導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與GDP增速之間存在偏差。經濟、氣溫等因素會引起全社會用電量與GDP的結構變化及波動,因此也帶來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波動,但近年來全社會用電量與GDP增速變化趨勢總體同步,兩者之間的關系未背離。”他說道。
侯文捷進一步解釋稱,近年來單位GDP電耗上升導致大部分年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于GDP增速,電氣化水平提升是GDP電耗上升的主要原因。
其中,2018年以來,全社會用電量與GDP增速變化趨勢總體同步,同時,除2019年之外的其他年份電力消費增速均高于GDP增速,2018-2024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1.2。“單位GDP電耗上升是近年來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的直接原因,第一、三產業及居民生活電氣化水平提升是單位GDP電耗提升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第二產業單位增加值電耗總體穩定,而第一、三產業及居民生活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拉動單位GDP電耗上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網絡、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極大促進了這些領域用電量增長。中電聯數據顯示,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大數據處理、云存儲、云計算等互聯網數據服務2018-2023年用電年均增長29.2%,2024年增長30.9%。2018-2023年充換電服務業用電年均增長79.4%,2024年增長50.9%。這些高速增長的新興用電行業具有較高耗電特性,拉動第三產業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2018-2024年全國第三產業用電量年均增長9.2%,顯著高于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
居民生活方面,隨著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領域的電氣化水平也逐步提高。2018-2024年,全國居民生活用電量年均增長7.5%,超過同期全社會用電增速1.4個百分點,所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高至15.2%,比2018年提高1.1個百分點。居民生活用電的較快增長,也推高了單位GDP增加值電耗。
澎湃新聞注意到,國網能源研究院專家曾在一篇報告中分析,1978-2023年,我國年度電力彈性系數最大值為1.79(1989年),最小值為0.14(2015年),年度之間波動較大,主要是產業結構調整、市場環境變化、氣候波動等因素,對電力消費和GDP的影響不對稱。中長期電力彈性系數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1978-1999年,我國經濟輕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并保持在較高水平,全社會用電增速低于經濟增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0.81;2000-2009年,經濟步入重化工快速發展階段,全社會用電增速高于經濟增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1.13;2010-2019年,經濟進入新常態,重化工業發展放緩,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全社會用電增速略低于經濟增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0.93;2020-2023年,受穩增長政策等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連續四年高于經濟增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持續高于1。
上述報告認為,綜合考慮產業結構優化、電氣化提升、數智化技術發展、能效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改善等因素,預計2024―203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仍將高于經濟增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約為1.1。
去年12月舉行的一場行業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電力依然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新形勢下電力數據有更大的挖掘空間和價值空間。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電氣化、低碳化、數字化等進程將加快,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可能是后續數年的常態。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郭磊等人撰文認為,在新的產業結構和高溫等外生因素影響下,電力彈性系數會有變化,但扣除這些因素影響后,與經濟增長情況仍基本匹配,依然可以作為衡量和驗證經濟增長績效的指標。近年的1.2-1.3倍可能仍會是電力彈性系數的大致中樞,同時,全球高溫是一個中長期趨勢,它對于生產、消費及用電量的結構影響仍需關注。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用電量還能反映經濟增長嗎?專家詳解用電增2025-02-05
- (新春走基層)創新助力產業升級 福建柘榮2025-02-05
- 明日零時起 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上調2025-02-05
- 抖音生活服務:旅游過年成趨勢,非遺游、古2025-02-05
- 縣域消費市場供銷兩旺(新春走基層·假日市2025-02-05
- 春節文旅市場非遺熱、人氣旺、活力足2025-02-05
- 春節假期8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3億2025-02-05
- 鴻蒙數字版權服務為蛇年春節民生供應“添油2025-02-04
- 過年吃橘子、嗑瓜子、喝飲料……“上火”了2025-02-04
- 自駕返程高峰來臨 車輛在路上發生故障咋辦2025-02-04
- 中新健康|大S(徐熙媛)流感并發癥離世,2025-02-04
- 流感嚴重可致命 肺炎是常見并發癥!抓住“2025-02-04
- 金融灰黑產治理任重道遠 數禾科技與多方攜2025-02-04
-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方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加2025-02-04
- 商務部:將美國PVH集團、因美納公司列入不2025-02-04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2025-02-04
- 2月3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完成33876.22025-02-04
- 2月3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645.4萬人次 創春2025-02-04
- 五糧液:超10萬份“和美好禮”添彩春晚2025-02-04
- 今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690萬人次2025-02-04
- 春運里充電這“樁”事 車主能及時快速充上2025-02-04
- 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首次超過萬億美元2025-02-04
- 世貿組織: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務貿易增長2025-02-04
- 印度尼西亞本幣走弱 印尼盾對美元匯率跌破2025-02-04
- 中歐合作共護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2025-02-04
- 香港2024年本地生產總值預估同比上升2.5%2025-02-04
- 劉國梁:乒乓舵手的穩健航程,爭議中的熱愛2025-02-04
- 南京心愈島心身醫學中心·2025護蕊計劃,102025-02-03
- 第四屆全國軍地人才創新大會新聞發布會即將2025-02-03
- 連緣兩岸 致力復興2025-02-03
精彩推薦
- 護航年末流動性 降準蓄勢待發
- 千億資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為綠色金...
- 市值管理新規推動估值重塑 央國企或成主導
- 央行連續操作注入流動性 降準預期再升溫
- 小黃象攜手中國國家U18冰球隊,以熱愛書...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豐富市民“花樣”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經”:高山盆地“金果”...
- 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平臺企業和平臺內商...
- 遇見非遺丨把沉睡的泥土鐫刻進生活
- “江南蔬菜之鄉”江西樂平3000余畝水芹...
- 襄陽牛肉面:“熱辣滾燙”顯“俠義”
- 【百萬莊小課堂】今天你emo了嗎?職場青...
- 中國試點開放信用監管數據 便利境外來...
- 深圳年度最大規模畢業生雙選會提供崗位3...
- 廣西桂林滿城桂花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