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市場一季度明顯遇冷
近幾年,在權益市場豐富的結構性行情下,“固收+”這類產品依托進可攻退可守的屬性,尤其是進攻帶來的收益,表現出了極具吸引力的一面,發行規模也年年攀升,2020年和2021年的累計新發規模達9000億元。
與此同時,在這個規模近萬億元的市場中,開始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尤其是在今年的市場調整中,不少“固收+”現出原形,不僅凈值出現明顯回撤,而且有產品的運作讓業績比較基準完全像一句“空口號”。
究竟是“固收+”,還是“權益-”?市場上有哪些“固收+”最讓人看不懂?記者進行了全面調查。
新成立規模大減
數據顯示,2021年,新基金發行規模合計2.98萬億元,其中以“固收+”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發行規模合計5304億元,較2020年全年的3746億元,增長超41%;較2019年全年的518億元,增幅達924%。
不過,今年以來,隨著市場持續調整,整體新基金發行規模從去年一季度的1.07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約2738億元,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的成立規模也從去年一季度的1759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49億元,其中單只成立規模超過10億元的不足20只。
從新發基金來看,“固收+”在2022年一季度明顯遇冷。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新發規模下降之后,主要的是在做持營。
此外,不僅個人投資者對“固收+”興致不高,機構方面同樣也有明顯保留。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機構的‘固收+’需求顯著下降,一方面是因為機構普遍在降低權益倉位,另一方面也是在實際運行中所謂的‘固收+’并沒有起到+的穩健效果。因此近期機構比較多短債的配置需求,個別大的保險機構還在配置一些穩健類的權益基金?!绷碛谢饦I內人士則表示:“也不是需求下降,現在市場不好,回撤比較大,機構肯定會比較謹慎,主要配置方向是短債?!?/p>
據記者了解,部分機構的專戶在市場調整后,新發的產品整體上反而是偏向權益。
退可守優勢未現
從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以來以二級債基和偏債基金為主要表現方式的“固收+”產品,出現了明顯的凈值回撤,有的回撤幅度更是超過20%。
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有22只基金年內跌幅超過20%,由此可以看出,它們大致分為幾類,一類是可轉債基金,進入2022年,隨著可轉債市場的調整,南方希元可轉債、民生加銀轉債優選等基金“受傷”非常明顯。一些非可轉債主題基金由于持倉中配置了大量可轉債,在這波調整中同樣“受傷”明顯,比如金鷹元豐、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等。還有一些“固收+”產品更是讓人看不懂,比如嘉合磐石、富安達增強收益,從業績比較基準來看應該是風險比較低的產品,但是短短3個多月卻出現超20%的虧損。以嘉合磐石為例,業績比較基準為定期存款利率,但是截至2021年底,股票倉位接近四成。
此外,從跌幅較大的這些基金中還可以看出,可轉債基金的占比較高。這類一直被看作進可攻退可守的產品,2021年的進攻屬性進一步放大,但是2022年以來,隨著市場持續調整,可轉債基金并沒表現出太多“守”的優勢。
數據顯示,中證轉債指數2021年的漲幅為18.48%,進入2022年,中證轉債指數截至4月15日的跌幅為8.57%。而一些在轉債標的上保持高倉位的基金,如果再加上持倉集中,凈值的大幅波動一點不亞于股票型基金。
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的基金經理關鍵在2021基金年報中明確表示感受到了投資難度的增加,并且進一步意識到對于固收+賬戶,控制回撤的必要性以及追求絕對收益的重要性。
而金鷹元豐基金經理林龍軍在年報中則分析道:“可轉債指數(2021)全年表現亮眼,盡管市場反復爭議高溢價風險,但在固收+大行其道,優質資產供給不足的背景下,可轉債成為增厚組合收益的主力,高溢價存在的合理性也就得到了解釋,尤其是在權益結構性行情、中小盤強勢、主流不強贖的階段。”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固收+”市場一季度明顯遇冷2022-04-20
- 【讀財報】量化基金一季度盤點:九成以上虧2022-04-20
- 美金融企業一季度業績顯著下滑2022-04-20
- 四指標鎖定93只潛在現金奶牛 分紅方案中尋2022-04-20
- 力源科技2021年營收增長55% 重點發展氫燃2022-04-20
- 萬馬股份提質增效一季凈利增兩倍 發力新能2022-04-20
- 眾信旅游兩年虧19億負債率達95% 計提資產2022-04-20
- 三峽旅游夯實產業布局 擬收購兩家公司100%2022-04-20
- 新洋豐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依托資源優勢進2022-04-20
- 中貝通信大力拓展主營業務 2021年凈利1.82022-04-20
- 徐工機械2021年凈利逆勢增50.57% 境外收入2022-04-20
- 上汽集團復產壓力測試首臺新車下線 特斯拉2022-04-20
- 什么情況?4000萬大V王思聰被禁言!曾建議2022-04-20
- 邁瑞醫療去年凈利增20% 擬每10股派現35元2022-04-20
- 上汽復工復產壓力測試首臺整車下線2022-04-20
- 百億吉利項目簽約百日即開工2022-04-20
- ST柏龍:高管發生人事變動2022-04-20
- 彩虹集團線上銷售大增2022-04-20
- 云圖控股 機構密集關注磷礦產業鏈2022-04-20
- 工業富聯子公司加碼增持思靈機器人2022-04-20
- 2060家公司去年獲超千億元政府紅包 補助涉2022-04-20
- 收購事項未明股價先行漲停 銀座股份否認消2022-04-20
- 海倫哲內斗波及年報審核 律師稱或被實施退2022-04-20
- 南京新百資產置換引關注 投服中心質疑置入2022-04-20
- 受益玻璃面板價格走高 彩虹股份去年凈賺272022-04-20
- 隆華新材擬投資73億元 新建改性塑料項目2022-04-20
- 杉杉股份子公司引戰投 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等2022-04-20
- 北交所公司首份一季報出爐 流金歲月盈利同2022-04-20
- 海倫哲新舊東家內訌或致年報難產2022-04-20
- 榮盛發展業績變臉 深交所急發關注函2022-04-20
精彩推薦
- 光大證券6名黨委委員被問責,董事長閆峻...
- 大悅城地產前3月合同銷售總金額約69.6億元
- 易居企業控股:于2022年到期的7.625%優先...
- 江蘇常熟人才購房新政:首套自住商品住宅...
- 工信部:按“一企一策”“一園一策”組...
- 萬達申請注冊多個“萬茶”商標
- 全國高速公路共關閉收費站116個,比4月1...
- 北京二中院、北京金融法院凍結泛??毓?..
- 陽光城:未能按期足額償付"21陽光城MTN00...
- 4次暴雷欠債56億 這家潮商總部不保?|財訊60秒
- 傳銷女王的地產生意|財訊60秒
- 京東方精電(00710.HK):鐘啟昌獲任首席...
- 碧桂園創投退出蒙娜麗莎
- 稻草熊娛樂(02125.HK):劉帆獲任非執行董事
- 李寧(02331.HK)首季同店銷售按年錄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