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成國民短劇:小屏幕也有大情懷
由聽花島打造的年代溫情短劇《家里家外》,3月14日在紅果獨家免費開播。上線3天紅果站內播放量破10億,全網話題量破10億,成為現象級國民爆款短劇,掀起全網追劇熱潮。熱度持續攀升的同時口碑爆棚,收獲了業內外的諸多好評。
不少觀眾感受到這部短劇變得“不一樣了”,紛紛發朋友圈表示,“很少能看到這種踏踏實實講一家四口過日子的短劇,非常真實接地氣。”
《家里家外》圍繞一個四口之家的故事展開,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單身媽媽和單身爸爸陳海清,分別帶著一兒一女組成重組家庭,在時代的浪潮中相互扶持、共渡難關,并獲得各自的成長。
作為國內精品短劇第一廠牌,“聽花島”已經打造了《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等多部兼具創新、美學、情懷的精品之作。此次聽花島再次創新表達,用“家”的真情打動全國觀眾,成就了一部有溫度的情懷作品。而《家里家外》的刷屏也再次說明,“長”“短”只是內容形式,短劇也能承載有價值的內容,小屏幕也能承載大情懷。
有生活溫度,也有時代厚度
短劇《家里家外》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川渝地區。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經濟、文化、思想觀念都在變化之中。單親媽媽蔡曉艷帶著兒子邵一帆被哥嫂趕出家門,走投無路之際遇到了傾慕她已久的工程師陳海清。獨自撫養女兒陳爽的單身父親陳海清跟蔡曉艷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在那個年代,這個大膽的決定,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來自外界的壓力,但兩人相互扶持,給予彼此無條件的信任。
“在充滿變化的年代里,不變的是家人和愛。”這句貫穿全劇的主旨,是《家里家外》的情懷內核。劇中對親情的表述尤為動人。當姑父提議帶陳爽單獨去北京見見世面,為保護女兒不出意外,蔡曉艷不惜與對方產生爭執、當面回絕;當繼子邵一帆被診斷患有重疾,為籌集醫藥費,陳海清毅然從工廠辭職、下海經商;當小姑子面臨婚姻危機,蔡曉艷堅定地和她站到一起,幫她爭取員工宿舍。
“我們不是在父母締結婚姻的那一刻。就自動擁有了親情,是漫長歲月里日復一日的真心,讓我們成為比血緣還要牢固的家人。”這句臺詞道出了家庭關系的本質——愛源于日復一日的真心付出。
作為時代洪流中的小人物,女主蔡曉艷卻有著超脫于時代的勇敢。她敢愛敢恨、絕不內耗的性格,也感染了繼女陳爽,這讓母親早逝、成長在單親家庭而變得敏感怯懦的陳爽,再次感受到母愛的溫暖,“你媽媽的愛會一直陪著你,我只是接著繼續愛你。”
在遇到蔡曉艷之前,陳爽的頭發總是亂糟糟的,和繼母生活在一起后,陳爽扎上了雙馬尾,也戴上了頭花。
此類對于親情的刻畫,是此前短劇中鮮少出現的,在短劇有限的敘事體量中,《家里家外》通過細節的疊加以及細膩情感的把控,呈現了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故事。又通過時代之“變”與愛的“不變”,將生活的溫度和時代的厚度融入家長里短。
而這,也讓觀眾在看的時候酸了鼻子,“一家人都不內耗,有矛盾就點明,有愛就表達出來,日子越過越好,真是應了這句話: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這樣“接地氣”的人物設置和劇情,也讓該劇呈現出了不同于其他短劇的最大特點:讓懸浮的情節落到真實的土地上,將鏡頭從霸總、豪門轉向身邊普通人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真實細節,用最樸實的情感打動觀眾。愛與溫暖,本就是最普世、也最永恒的語言。
從川渝情懷,到國民短劇
為了還原出真實的20世紀80年代的四川,短劇《家里家外》全程使用四川方言,這是短劇市場的首次大膽嘗試,也成就了《家里家外》的火熱。全國各省份的觀眾紛紛在評論區討論起了四川方言的魅力。
“航勢”“苕皮”“千翻兒”“但求疼”等大量的四川方言讓劇情更加落地,也更加趣味化。劇中參演的演員全都是四川籍,制片、編劇團隊中也有四川人。導演楊科南介紹,除了前期劇本會環節的準備工作外,在拍攝現場也會再次跟當地的“嬢嬢”演員們請教,力求臺詞邏輯順暢,展示出真實的生活感。
“這個是我看過所有短劇里最喜歡的,因為我剛好是80年的四川人,聽到這個話特別親切。”有當地觀眾說道,《家里家外》的故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而外地的觀眾也對四川方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互相在評論區交流追劇感受。
《家里家外》的主場景取景于成都雙流區的老軍工廠家屬院。從場景布置到情節設置,用了大量80年代的元素,網兜袋、絲光襪、編制鑰匙扣、海鷗牌手表、女排世界杯奪冠,都是專屬于那個時代的符號。劇中多次出現的青羊電視機喚醒了川渝地區觀眾的年代記憶,在80年代紅得發紫的老牌電器又一次回歸大眾視野。
劇中還有一個重要物件是蔡曉艷為女兒重新織的兩截顏色的毛衣,不少80、90后表示自己都穿過這樣的“兩截毛衣”,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姐姐穿完的毛衣再加一節給妹妹穿,一件衣服縫縫補補又三年。
甚至劇中小姑子送給蔡曉艷的詩集也是經過反復考究。楊科南說,“最開始我們用的是另外一首詩,那首詩的創作是在80年左右,但合集出版比較晚,所以我們最終用了《相信未來》這首詩,符合時間線。”觀眾的共鳴,就藏在川渝生活中,藏在年代細節里。也只有打動觀眾的作品,才能成為全民熱議的“爆款”。
精品短劇,貴在表達和創新
在短劇市場逐漸陷入“快消品”式創作窠臼的當下,《家里家外》打破了以愛情為主的短劇敘事模式,為短劇觀眾帶來了親情的熨帖和滋養,重新定義了精品短劇的創作維度。
總制片人在分享創作初心時介紹,“我們覺得(在短劇中)愛情被表達過很多次,但是對親情的表達還是不夠的。親情中的狗血、撕裂,可能有不少,但是親情中的溫暖、治愈,還挺稀缺。我們想選擇我們特別喜歡、同時又比較稀缺的主題。”
“我們整個主創團隊對‘家’這個主題有執念。特別喜歡寫親情,寫挫敗、患難中,家人之間的互相扶持。我們喜歡親情甚至大于愛情。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人無條件相信你、支持你,哪怕只有一個人,你就有勇氣去面對所有的風暴。我們認為,這個人,應該是家人。”
2024年,聽花島曾推出多部引領風向、提升審美的作品:《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引爆春節檔,成為社交話題;《引她入室》《夜色將明》關注女性互助新題材,拓展女頻寬度;《閃婚老伴是豪門》打造中老年短劇標桿,吸引全年齡段觀眾;《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成為國慶檔的黑馬之作,提高了主旋律短劇的天花板。
而聽花島能持續打造爆款的關鍵因素,就在于對精品短劇的堅持和執念。《家里家外》總制片人認為,精品就是表達和創新,這既是聽花島對短劇創作的信念感,也是團隊創作的原則。
《家里家外》全劇使用四川話,在短劇領域獨此一份,總制片人坦言,編劇團隊在動筆之前是忐忑的,“做好了這個劇只被圈層喜愛的準備”,因為擔心純方言的短劇外地人看不懂、不喜歡。
不破不立,最終超預期的播出效果,恰恰證明了創新的價值、情懷的價值。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此前提出,微短劇精品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當下,要著力破解產能過剩與精品稀缺的問題,以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推動精品創作。
聽花島的創新性表達和嘗試,不僅為精品短劇的探索樹立了新的標桿,更為行業的整體向上帶來了信心。《家里家外》的國民熱度也告訴我們,無論“長”或“短”,走進生活、走進觀眾的作品,就是時代需要的好作品。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家里家外》成國民短劇:小屏幕也有大情懷2025-03-21
- 讓高階智駕成為剛需,極氪千里浩瀚智駕發布2025-03-21
- 十年磨一劍:東鵬飲料的數轉智改高質量發展2025-03-21
- 百年奢品家電 ASKO閃耀AWE2025 演繹質感2025-03-21
- 聚焦孩子的健康成長,南京天佑兒童醫院特邀2025-03-21
- 小恒數科:人工智能在未來領域的應用前景2025-03-21
- 火星人未來家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圓滿舉行,2025-03-21
- 買蛋糕免費上門跳舞,家有熊貓全國招商火爆2025-03-21
- 龍程VR「星際旅客」全感沉浸式劇場震撼亮相2025-03-21
- 金耳朵英語第四代國際版AI學習機,2年超越12025-03-21
- AI算力井噴催生能源革命 遠東股份"光儲協2025-03-21
- 萬向一二三新品發布:極速·無界·極限,開2025-03-21
- 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民生加銀半年理財配置正2025-03-21
- 維昇藥業(2561)融資逾7億港元 百惠擔任聯2025-03-21
- 普通家庭的精英之路——金耳朵英語國際版AI2025-03-21
- 2025荷蘭水展:安吉爾加速全球化布局,領先2025-03-21
- 黑科技破圈AWE2025,韶音攜新一代開放式耳2025-03-21
- 案例見證實力:百思特咨詢助力家居家電行業2025-03-21
- 德誠珠寶集團新業務啟航: 厚德金業推動行2025-03-21
- 三款新品首發,舍得老酒的“詩與遠方”都藏2025-03-21
- 善診推出AI智能體“減重π”,借助大模型開2025-03-21
- 華大北斗芯耀紐倫堡嵌入式展EW20252025-03-21
- 圣瑞商管:榮膺“2025中國商業地產百強企業2025-03-21
- 探訪蘇菲上海工廠——“零容忍”制度守護女2025-03-21
- 平安擔保吉林分公司:踐行“三省”服務理念2025-03-21
- 歡太數科:以科技創新驅動數字新生活2025-03-21
- 愛企查X華為企業門戶|從“獲客”到“高質2025-03-21
- “數智伊利”持續升級 伊利智能工廠榮獲權2025-03-21
- 威科檢測集團簽約世界冠軍馬琳為企業形象大2025-03-21
- ANNWA安華T5系列四功能琴鍵平臺花灑新品上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