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高精度溫度計可為量子計算機快速測溫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3日消息,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溫度計,借助其可以實現在量子計算過程中,直接以極
2021-03-25 14:37:59 -
提高燃料電池穩定性 “熱縮冷脹”材料來幫忙 成果發表在《自然》上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商業化之路,遭遇的一個攔路虎就是熱機械不穩定性,即電池在熱循環中容易開裂、分層、破損。3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
2021-03-25 14:34:41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 催化劑均相化新思路 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催化》雜志上
3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吳長征教授實驗課題組和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的吳恒安教授理論計
2021-03-25 14:33:24 -
托卡馬克裝置內部為何熱過太陽 實現可控核聚變克服庫侖排斥力是關鍵
在地球上開展的一些可控核聚變研究的等離子體密度只有太陽芯部密度的約千億分之一,因此必須將等離子體加熱到上億攝氏度高溫,才能使聚變反
2021-03-25 14:32:28 -
尋找未知物種未來可按圖索驥 相關情況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上
3月22日,《自然·生態與進化》雜志發表了美國和巴西科學家繪制的一張尚未被發現物種的地圖。這份未知物種的地圖有助于促進世界各地生物多
2021-03-24 15:08:16 -
復雜碳環分子多環芳烴首次在太空“現形” 且濃度遠超此前預期
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稱,他們首次在星際云中發現了能夠解釋生命起源的復雜含碳分子多環
2021-03-24 15:05:05 -
德國提出量子系統新的研究計劃 確保量子技術安全和技術主權
近日,德國提出新的量子研究議程,展望了未來十年德國在量子系統領域的研究重點和面臨的挑戰。德國聯邦教研部隨后將在該議程基礎上推出2022
2021-03-24 15:03:50 -
免疫信號轉導分子能抑制紅細胞產生 該項研究發表在《自然·免疫學》雜志上
英國《自然·免疫學》雜志23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顯示,免疫信號轉導分子——白介素-22(IL-22),被證明可以抑制紅細胞的產生從而使小鼠患上
2021-03-24 15:01:27 -
健康檔案隨身帶 互聯網+醫療這些舉措實打實
將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和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這些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里。3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
2021-03-24 14:52:42 -
揭示海洋氣候密碼當下尤為重要 海洋仍在增溫
從浩瀚的宇宙鳥瞰,地球呈深邃的湛藍色,那是占其表面積70%以上海洋的顏色。海洋,是風雨源泉,是巨大的調節器,對穩定氣候至關重要。然而
2021-03-24 14:51:57 -
首顆用磁鐵清理太空垃圾的衛星升空 發表在美國《科學時報》網站上
據美國《科學時報》網站21日最新消息,日本私人公司Astroscale將利用俄羅斯聯盟號-2 1a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世界上第一顆
2021-03-23 16:42:18 -
以生態為先,鹽堿地上構建特色植物群落
近日,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下簡稱生態城)海綿城市案例集編制完成并正式發布。我們在招商中發現,現在的創業者除了會考慮政策支持外,也更加關
2021-03-23 16:23:53 -
團體標準先行 推動國際標準出臺 進一步保障生物安全和倫理規范
近日,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發布了6項干細胞領域團體標準,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干細胞資源庫獲頒我國第一張生物樣本庫認可
2021-03-23 15:13:51 -
為鯨魚座星流“畫像” 制造星流是“宇宙大廚的一場廚藝秀”
最近,紫金山天文臺常江博士、上海天文臺袁珍博士和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了一系列高精度動力學數值模擬,在計算機中重構出鯨魚
2021-03-23 16:22:40 -
升級迭代的探測方法 尋覓證明蟲洞存在的蛛絲馬跡
蟲洞是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組特解,是連接不同時空的狹窄通道。自從蟲洞的概念被提出,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蟲洞隱藏于何方,希望利用其特
2021-03-23 15:13:05 -
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3月20日,記者從成都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上獲悉,四川省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期間開展的三星堆遺址考古調查、發掘中,新發
2021-03-22 15:19:27 -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高亮度非鉛金屬鹵化物暖白光LED 研究成果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近年來,可溶液法制備的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在顯示、照明和能源領域展現出很大的應用潛力。目前單色鉛基鈣鈦礦發光二極管(LED)的效率已經接近
2021-03-22 15:17:41 -
小鼠胚胎在人造子宮發育成胎兒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以色列科學家在人造子宮環境中,讓多個胚胎發育成具有完整器官的小鼠胎兒。該研究進展據稱有望為子宮外孕育人
2021-03-22 15:16:38 -
中國大火箭劍指百噸 以滿足走向更深遠太空的需求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報道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杰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未來我國將研制1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
2021-03-22 15:15:22 -
海洋機器人組團出征 1+1>2的群體智能效應
2個或多個機器人協同作業,并不是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會出現1+1>2的群體智能效應,涌現出全新的協同行為模態,從而可以完成更加復雜的協同
2021-03-22 15:13:03 -
全柔性織物顯示系統問世 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
把衣服變成顯示器,進而實現瀏覽資訊、收發信息、實時導航等功能,這是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的方向。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成功將顯示器件的制備與
2021-03-22 15:07:29 -
大型強子對撞機“揪出”四個新型四夸克態 有助進一步揭示物質的秘密
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網站近日報道,該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底夸克探測器(LHCb)實驗合作組宣布,他們發現了四個新型四夸克態。此
2021-03-19 15:29:59 -
脫發真相:衰老導致毛囊干細胞分裂異常 該項研究發表在《自然衰老》上
近日,發表在《自然衰老》雜志上的新論文稱,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衰老過程中頭發稀疏和脫落的原因,即衰老導致
2021-03-19 15:28:47 -
筑牢數字“地基”,將數字技術融入各領域
工信部3月17日發布消息稱,2021年將強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融合標準制定,推進新技術新產業新基建標準制定。同時明確,今年以及未來五年,將
2021-03-19 15:25:09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成功進入日地L1點軌道 整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工況正常
記者18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嫦娥五號軌道器在地面飛控人員精確控制下,于3月15日13時29分成功被日地拉格朗日1點捕獲,成為我國首
2021-03-19 15: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