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77億元到47萬億元——國內消費市場繁榮壯大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票證供應、消費品調撥分配,到改革開放后商品供應逐步充裕,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我國消費領域在過去75年間實現歷史性跨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277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47萬億元,消費市場規模擴大,結構優化,供給完善,流通體系質量效率不斷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強。
規模擴大結構優化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居民消費以滿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為主。75年間,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以及消費觀念轉變,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由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向體現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優化。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為消費市場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自2018年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277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億元,之后連續攀升,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7萬億元,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11%。
隨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比重逐步降低,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較快增長。2023年末,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49.7輛,是2013年的2.9倍;當年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超過4.8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約為10%。
不斷完善的市場供給激發居民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以化妝品、通信器材、體育娛樂用品為代表的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2023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值中,化妝品類、通信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分別為4142億元、6814億元和1186億元,分別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商品成為消費新時尚。
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轉變,服務消費需求不斷釋放。1998年至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分別增長15.1%、11.4%和10.3%,增速高于消費支出總體水平。
商貿流通效率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副產品以統購統銷為主,消費品實行調撥分配,市場供給處于緊張狀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供求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商品供應豐富充裕,較好地滿足了居民多樣的消費需求。如今,我國消費市場供給豐富多樣,市場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商貿流通效率不斷提升。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2023年,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消費品總量已近2億種。隨著居民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文化娛樂、休閑旅游、健康養老等服務市場供給不斷擴大。2023年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法人單位數分別超過470萬家、90萬家和30萬家。
75年來,商貿流通體制改革持續深入,創新創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市場活力充分迸發,商貿流通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2023年末,我國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超過1000萬個,約為1952年的77倍,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超過6%。連鎖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全國連鎖零售企業門店總數29.7萬個,是2012年的1.5倍;實現商品銷售額3.9萬億元。
進入21世紀,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突飛猛進,助力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新消費業態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在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的同時,連鎖化經營、商品交易市場等傳統經營模式保持平穩發展,多層次流通網絡體系構建日趨完善。
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商貿流通領域變革提供了技術保障。2023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開展互聯網業務的超過6萬家,占限上企業的比重為13.2%,比2012年提高7.3個百分點。
區域聯動均衡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三線建設”到改革開放的東部率先發展,再到上世紀90年代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消費市場發展平衡性不斷提升。
隨著城鎮化逐步推進,城鎮消費市場保持較快增長。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農村市場流通狀況極大改善,鄉村消費市場發展步伐加快。
近年來,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帶動消費市場區域協調性不斷增強。2023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23.8萬億元、11.5萬億元、9.8萬億元和2萬億元。從各區域占比情況看,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后發優勢明顯,消費品市場呈現總體均衡發展的態勢。
進入新時代,除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和2022年外,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特別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的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
75年來,我國消費領域發生歷史性巨變,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消費將繼續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經濟日報 記者 馮其予)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從277億元到47萬億元——國內消費市場繁榮2024-09-19
- 福州舉行中秋文化活動2024-09-19
- 建設銀行亮相2024年網絡安全博覽會2024-09-19
- 古今交融碰撞 千年皇家園林晉祠“吹起”國2024-09-19
- 中秋佳節:“國風”玩法綻放傳統文化新活力2024-09-19
- “新”力量,見未來!建設銀行出展2024年服2024-09-19
- 中秋假期中國共攬投快遞包裹超27億件2024-09-19
- 1至7月西藏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024-09-19
- 新產品、新技術齊聚服貿會 “服”利全球共2024-09-19
- 上海產冰鮮水產品出口歐盟實現“零的突破”2024-09-19
- 2024海峽兩岸中秋晚會在福建漳州舉行2024-09-19
- 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第六屆中國文化藝術節2024-09-19
- 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前瞻:安徽如何成為“中2024-09-19
- 閩東小城中秋“臺味”濃 臺商賣貨盼“雙向2024-09-19
- “美好安徽與世界對話”走進聯合國2024-09-19
- “月照灣畔 藝賞中秋”活動在廣州荔灣舉行2024-09-19
- “臺灣地區民謠之父”胡德夫:音樂橋梁,讓2024-09-19
- 游客中秋假期夜游廣州永慶坊2024-09-19
- 以舊換新優惠政策疊加 廣西大宗消費潛力持2024-09-19
- 臺青在北京共迎中秋:一輪明月兩岸情2024-09-19
- 臺胞護送“如意娘娘”返浙江象山 民俗傳遞2024-09-19
- 專訪北大教授向勇:在鄉間與心間種花2024-09-19
- 首次進口非洲羊肉 中國市場迎來更多非洲農2024-09-19
- 感受中秋佳節的時代意蘊(今日談)2024-09-19
- 特寫:百年舞火龍點亮香港中秋夜2024-09-19
- 文化中國行·文博日歷丨今日中秋,和古人來2024-09-19
- 國家移民管理局:中秋節期間525.6萬人次出2024-09-19
- 山東東營:濕地“紅毯”迎來最美時節 翅堿2024-09-19
- “團圓味”拉滿 好吃好看又好玩兒……各地2024-09-19
- 創新營銷模式 酒企出海戰略進入2.0時代2024-09-19
精彩推薦
- 專訪北大教授向勇:在鄉間與心間種花
- 感受中秋佳節的時代意蘊(今日談)
- 特寫:百年舞火龍點亮香港中秋夜
- 文化中國行·文博日歷丨今日中秋,和古...
- 山東東營:濕地“紅毯”迎來最美時節 ...
- “團圓味”拉滿 好吃好看又好玩兒……...
- 2024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在房山開幕
- 山西大同亮相第二屆“永定河杯”“非遺+...
- 西藏拉薩舉行中國健身鍋莊舞大賽
- 細品黑龍江文創月餅:文旅營銷的“創新...
- 北京中秋國慶彩燈游園會開幕 自貢彩燈...
- 寧夏銀川66個家庭與73名學生“結親互助...
- 東西部協作機制助力四川婦女特色產業發展
- 小新帶你在火鍋食材節上“開懷暢吃”
- 未來已來 跟小新一起看看科技感被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