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下去,新疆就成“魚米之鄉”了!
人盡皆知的棉花生產大區,如今拿下糧食單產紀錄,新疆真的要成功逆襲,圓自己一個“魚米之鄉”夢嗎?
答案是肯定的。
2024年9月初,呼圖壁縣制種玉米迎來豐收。來源:呼圖壁縣融媒體中心
先來看看去年新疆交出的近乎滿分的糧食答卷吧。
2024年,新疆糧食產能實現大幅提升,全年糧食單產達524.8公斤/畝,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0公斤,歷史上首次排名全國首位。
糧食平均單產較上年增加24.7公斤,單產增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5倍。
新疆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4440萬畝,較上年增加202.8萬畝,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一;糧食總產466億斤,較上年增加42.2億斤,成為近三年國內唯一糧食累計增產超百億斤的省區。
新疆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包攬了全國小麥、玉米大面積單產紀錄。小麥百畝、千畝、萬畝單產分別創出795.8公斤、756.2公斤、720.39公斤全國大面積高產紀錄;玉米千畝、萬畝、百萬畝單產分別創出1550.15公斤、1392.7公斤、1164.7公斤全國大面積高產新紀錄。
2024年9月15日,呼圖壁縣五工臺鎮龍王廟村,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收獲玉米。陶維明攝
新疆糧食品質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2024年小麥食品安全指標合格率100%,位居全國第一。一等小麥占比達96%,高于全國平均值近30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一。糧食品質優越,黃曲霉素含量為0。
這樣的糧食生產能力是不是與新疆戈壁荒漠、干旱少雨的傳統印象不太匹配,是不是與傳統“魚米之鄉”的印象南轅北轍?
2024年8月31日,呼圖壁縣玉糧倉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在晾曬玉米。陶維明攝
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新疆糧,重新審視這些年新疆糧食工作發生的變化。
這些年,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五大戰略定位”,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被明確提出。新疆立足該定位,將糧食工作方針由“區內平衡、略有結余”調整為“區內結余、供給國家”,提出“擴面積、攻單產、增總量、提產能”的工作思路,勵志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糧食產能提升絕非多種地、多澆水這么簡單。當前,在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尤其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糧食生產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擴大面積、透支地力的辦法提升糧食產能,是絕對行不通的。
必須要堅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戰略,清楚地認識到糧食產能提升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以糧食產能提升促進產量提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疆在水資源管理、政策支持、技術集成等方面同步發力,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理念運用于糧食生產各個環節,實現糧食產能與產量協同提升,走出一條糧食高水平增產之路。
首先破題“水資源保障”。近年來,新疆抓住“水”這個農業發展的命脈,系統性重塑了全疆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堅持節水、蓄水、調水、增水統籌發力,建立農作物需求和供水相匹配的灌溉制度,提級開展保春灌、抓夏灌、穩秋灌、搶冬灌四季調度,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2024年,新疆農業供水560.08億立方米,比2023年多供水3.12億立方米;灌溉面積7.74億畝次,比2023年多灌溉624萬畝次,充足的水資源供應幫助新疆糧克服干旱少雨的先天不足,為增產增效創造了有力條件。
其次是打出政策“組合拳”。自治區科學下達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實施最嚴格的實績考核,形成五級黨政抓糧食生產的工作格局。制定一攬子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統籌資金214.3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培育和產業發展等,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大豆種植補貼、農機具補貼和到戶產業幫扶等政策,確保政府抓糧得實惠、農民收入有保障。
2024年9月13日,專家在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鎮的 “糧春1758”百畝高產示范田進行實打驗收測產。楊波攝
有了上述基礎保障,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建“良田”、施“良法”、配“良機”、用“良種”、創“良制”,不斷提升糧食生產環節能力水平。
——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854萬畝。把過去的“低產田”“細碎田”變成了“噸糧田”“滴灌田”。
——編制符合新疆實際的“糧食生產教科書”,制定小麥、玉米、大豆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方案,集成推廣合理密植等關鍵技術,改變以往各地單打獨斗、靠經驗干的傳統模式。
——持續推進制種強區建設,篩選評定耐密、抗逆、高產的主導品種,引導農戶“看禾選種”,提升糧食增產“芯”動能。
——推動農機農藝深度融合,聚焦高產密植、低損高效收獲等關鍵環節,加快高效專用農機裝備研發推廣。
——開展“百畝攻關、千畝創建、萬畝示范”,輻射帶動全區小麥一半以上單產過千斤、玉米三成以上實現“一季噸糧田”。
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的驅動下,新疆正不斷補齊糧食生產短板,鍛造產能產量協同提升的長板,高質量的增產之路已具雛形。
雖然新疆糧食總產與國內糧食生產大區還有一定差距,但當看到單產第一背后的實踐與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持續不斷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理念運用于糧食生產各個環節,新疆有能力實現糧食生產更多新的突破,也一定會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更大新疆貢獻。逐夢“魚米之鄉”的同時,祖國西部的“塞上糧倉”將更加豐沃。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再這樣下去,新疆就成“魚米之鄉”了!2025-01-03
- 平陸運河馬道樞紐船閘1號邊墩封頂 船閘骨2025-01-03
- 湖南新晃政協委員蒞臨沛霖龍腦工廠參觀指導2025-01-03
- 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大慶2025-01-03
- 寧夏銀川市葡萄酒產業綜合產值2024年達到362025-01-03
- 春秋旅游蘭州分社迎接第一縷陽光2025-01-03
- 1314愛人節 — 每年公歷1月3日和1月4日2025-01-03
- 哲成生物牽頭國內首個《有助于維持尿酸健康2025-01-03
- 創新助發展 合作促共贏(央企走出去·乘“2025-01-03
- 2025年應戰者箭牌:在變革中尋找機遇2025-01-03
- 憶長安千古月 看今日西安“夜經濟”2025-01-03
- 助力春運,春秋航空蘭州出發加密烏魯木齊、2025-01-03
- 浙江金欣集團廣納英才,招募百萬學子攜手并2025-01-03
- 今年民航春運旅客運輸量預計將超9000萬人次2025-01-03
- 市場新動向: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投資價值分2025-01-03
- (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中國加力擴圍實施“2025-01-03
- 天津國際郵輪母港迎來2025年首艘國際郵輪2025-01-03
- 軍地管理中心總平臺組委會攜手為人民服務總2025-01-03
- 民航局:今年民航春運旅客運輸量預計將突破2025-01-03
- 恒生活:探索人工智能生活的未來2025-01-03
- 超2.1萬套 上月北京二手住房網簽量同比增2025-01-03
- 元旦假期入境游火熱!全國多地迎來新年首批2025-01-03
- 堅守與創新,民族品牌東鵬飲料是怎樣煉成的2025-01-03
- 醫保目錄上新91種新藥好藥!這十個問題受關2025-01-03
- 安全事故貫穿2024全年 深陷泥潭的波音如何2025-01-03
- 利率高至3% “特種兵式存款”歲末年初又火2025-01-03
- 消費比例跟不上裝機容量 可再生能源電力如2025-01-03
- 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赤泥綜合利用行動2025-01-03
- 1月3日央行開展193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25-01-03
- 解壓玩具走紅,“悅己”消費下桔多多助力年2025-01-03
精彩推薦
- 護航年末流動性 降準蓄勢待發
- 千億資金翻涌 信托公司能否成為綠色金...
- 市值管理新規推動估值重塑 央國企或成主導
- 央行連續操作注入流動性 降準預期再升溫
- 小黃象攜手中國國家U18冰球隊,以熱愛書...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豐富市民“花樣”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經”:高山盆地“金果”...
- 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平臺企業和平臺內商...
- 遇見非遺丨把沉睡的泥土鐫刻進生活
- “江南蔬菜之鄉”江西樂平3000余畝水芹...
- 襄陽牛肉面:“熱辣滾燙”顯“俠義”
- 【百萬莊小課堂】今天你emo了嗎?職場青...
- 中國試點開放信用監管數據 便利境外來...
- 深圳年度最大規模畢業生雙選會提供崗位3...
- 廣西桂林滿城桂花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