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信托公司業績透視|全球快訊
增長乏力、業績承壓,勾勒出2022年信托業轉型陣痛期營收壓力不斷加大、盈利能力經受考驗的發展現狀。
截至目前,60家信托公司已漸次披露2022年“成績單”。據記者統計,合并口徑下,60家信托公司累計總計實現營業收入1284.17億元,凈利潤416.19億元。相較于2021年的財務數據,同比分別下降15.6%和22.2%。
【資料圖】
即便是頭部公司,業績同比告負者亦不在少數。就行業三大巨頭來看,僅建信信托保住了“營利雙增”的局面,平安信托雖凈利同比大增35.45%,但營收卻下滑了16.50%;中信信托則是“雙降”,營收下滑超25%、凈利潤下滑超13%。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中型規模的腰部信托公司增速靠前,開始“彎道超車”。其中,國民信托以30.3%的營收增速,成為2022年行業內跑得最快的“黑馬”;英大信托人均創收2524萬元居于行業首位;粵財信托、中海信托、國投泰康信托、紫金信托和云南信托等資本利潤率均靠前。
在業內人士看來,轉型“上岸”較快的與迷茫著躊躇不前或“負重”著匍匐前行的,其業績已然呈現分化加劇之勢。這一方面與各家公司轉型節奏和“開源節流”有關,另一方面則主要與過往歷史包袱的大小與存量不良資產處置的差異性有關。
創新業務驅動受托規模回升
2022年,60家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0.30萬億元,是自2020年跌破20萬億規模后首次重回20萬億臺階。這一數據與2021年的19.31萬億元相比,略微增長了5.14%。
信托資產規模分布區間上,截至2022年末,規模超過萬億的包括華潤信托、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和外貿信托4家,分別約為1.66萬億元、1.54萬億元、1.46萬億元和1.08萬元。信托資產規模在千億元至萬億元之間的有39家,其中僅8家超過5000億元;規模在百億元至千億元區間的有16家;信托資產低于百億元的是華宸信托,同時它也是規模最小的,只有7.33億元,同比下降6.51%。
另外,共有26家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實現正增長。其中,中信信托、華潤信托、紫金信托、華鑫信托、國投泰康、英大信托、中原信托、百瑞信托等信托資產規模增長在千億級別以上。
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研究員馮露君分析指出:“依據行業觀察,信托業務規模增加得益于特殊資產處置、證券信托等資產服務類信托規模大幅度增加。”
大多數信托公司在年報中提及了自身戰略轉型業務的發展成效及規模情況。建信信托在年報中披露了其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業務、二級市場證券業務、資產證券化、家族財富管理等情況,其中風險處置服務信托系業內首創,累計中標規模逾3000億元。平安信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戰略業務穩健增長,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證券投資類信托等業務規模凈增長近2000億元,業務轉型取得顯著成效。”中誠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公司標品信托業務規模快速提升,截至2022年底標品信托規模達1689.34億元,實現跨越式增長。”
“資產服務類業務驅動信托規模增加,但難以對沖信托報酬率下滑影響。”馮露君分析指出,2022年60家信托公司,信托業務收入總額為683.39億元,與2021年同期827.27億元相比減少17.39%,信托業務收入大幅下滑。信托業務收入的減少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業務結構的影響,信托業務報酬大幅減少。已經公布加權年化信托報酬率的47家信托公司中,32家信托公司的信托報酬率呈現大幅度下滑。
僅12家公司“營利雙增”
信托報酬率的下滑,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信托業務收入,并且信托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的壓力逐步傳導至業績層面。
據記者統計,合并口徑下,60家公司累計實現經營收入1284.17億元、同比下降15.60%;實現凈利潤416.19億元,同比下降22.20%。母公司口徑下,60家信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1.98億元,同比下滑20.37%;實現凈利潤337.57億元,同比下降25.91%。
營業收入方面,近10年以來信托行業的復合增長率為0.07%,從2017年以來基本維持在1200億元上下波動,但是從數據上看,2022年則呈現出斷崖式下跌。同時,僅16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前十名分別是平安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重慶信托、中融信托、上海信托、興業信托、光大信托、華能信托和五礦信托,其中僅建信信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87%,其余9家均同比負增長。
凈利潤方面,全行業同比降幅超過20%,與2021年的-3.33%相比大大增加。而相比2021年共計35家信托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今年這一數據縮水至23家。同時,2022年凈利潤前十的排名發生較大變化。其中,重慶信托和中航信托跌出凈利潤前十的隊列,華寶信托和粵財信托新晉成為凈利潤第九和第十位。
另外,記者注意到,在信托行業業績普降背景下,營收凈利等各項指標呈現出兩個較為特別的趨勢:一是信托行業難逃“二八分化”格局,二是部分中型信托公司逐漸開始“崛起”。
一方面,2022年實現25%以上高速增長的信托公司數量僅1家(超過20%的另有2家),但是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35%的信托公司多達17家,呈現明顯的收縮態勢和分化局面。
另一方面,營收凈利同比實現了“雙增”的共有12家信托公司。其中,除了建信信托這一頭部企業外,主要包括華鑫信托、英大信托、天津信托、云南信托、國民信托、金谷信托、浙金信托等腰部企業。
若看營業收入增速情況,增速靠前的信托公司也是以中型信托為主。比如,國民信托以30.3%增速,成為2022年行業內增長最快的信托公司,其得益于信托業務收入快速增長。
國民信托在年報中總結稱,公司經營取得積極成效,主要在于內部資源整合協同效率的提升,風險管理的強化,業務轉型的加快以及公司金融科技支持和系統建設力度的加強。國民信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提前啟動了基于信托資產“新分類”的經營方向調整,實現了以資產服務類為主體的信托資產結構性升級。目前管理的2405億元信托資產中,60%為資產服務類業務。
小部分公司逆襲的秘密
有人歡喜有人愁。信托業整體上,盡管信托資產規模企穩回升、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但大多數公司不得不面對業績承壓的轉型發展窘境。當然,有小部分公司逆勢走出“獨立行情”。他們增長的秘密何在?
記者關注到,首先,這類業績仍保持增長的信托公司,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頭部信托公司,他們展現出了較強的業務騰挪能力;二是部分前期運行穩健、歷史包袱不重且積極轉型的腰部信托公司,陸續向行業第一梯隊發起沖擊。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翻閱60份成績單,各家提到的因素大同小異。對此,《2022年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此前曾總結道:2022年,行業層面凈利潤持續呈現負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于信托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和投資收益的持續縮水。
目前已披露的60份年報也可看出,在當前創新業務仍難言盈利的情況下,信托公司業績表現相對較好的“秘訣”,主要體現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指標上。
實際上,信托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由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利息凈收入、投資收益等構成,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最為直接反映信托公司信托業務的展業情況。2022年,60家信托公司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約為852.27億元,較2021年的1007.36億元同比下降15.40%。
從“營利雙增”的公司來看,華鑫信托、國民信托、紫金信托、金谷信托、英大信托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均同比增長超過15%,云南信托同比增長9.93%;山西信托、國民信托、華鑫信托、紫金信托和金谷信托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速均在35%以上;天津信托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則從2021年的601萬元大增至去年的2.26億元。
從表現欠佳的信托公司來看,凈利潤的整體下滑也與信托業務收入、業務及管理費、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因素有著較大關系。
在馮露君看來,凈利潤的調整與行業資產減值、信用資產減值、轉型期對轉型業務資源投入較大等因素疊加影響。據云南信托研報統計,2022年,60家信托公司的信托業務收入總額為683.39億元,與2021年同期827.27億元相比減少17.39%;業務及管理費237.11億元、公允價值變動合計為-68.46億元、信用資產減值為91.73億元。
單個公司的成績單同樣透露出這一現象。比如,中鐵信托,以21.59%排名行業營收增速第二位的,也主要是源于信托收入與投資收益的雙雙增加;但其凈利潤同比下滑則主要源于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的大幅增加,從去年的5.27億元增至10.48億元。
又如,營收凈利均排名前十卻雙雙同比下滑超過35%的華能貴誠信托,其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37.64%、投資收益從18.73億元降至4.94億元。而華澳信托營收下降84%、凈利潤虧損9.67億元,則主要是由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投資收益的大幅下降,前者從5.19億元降至9961萬元,后者從2.63億元降至1113萬元。營收凈利雙虧損的中建投信托,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投資收益同比分別大幅下降64%和87%。
編輯:林鄭宏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60家信托公司業績透視|全球快訊2023-05-12
- 同濟大學教授黃運成:2022年A股上市公司經2023-05-12
- 酒鋼宏興:5月11日獲融資買入1057.35萬元,2023-05-12
- 【環球聚看點】大智慧:5月11日獲融資買入22023-05-12
- 萬分收益0.6606什么意思?七日年化和萬份收2023-05-12
- 提信心、促消費,山西19部門聯合印發2023消2023-05-12
- 天天通訊!數字貨幣指數年內漲幅逾21% 上2023-05-12
- 監管部門通報“雙隨機”現場檢查情況 券商2023-05-12
- 全球滾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九連漲2023-05-12
- 【讀財報】上市銀行一季報:業績增利不增收2023-05-12
- 前4個月肉雞均價處于近10年高位 產業鏈各2023-05-12
- 春立醫療:5月11日獲融資買入70.62萬元,占2023-05-12
- 資訊推薦:鹿山新材:5月11日獲融資買入199.2023-05-12
- 組織刷單虛增游戲業務流水?深交所追問2023-05-12
- 創16年新高!港元利率全面走高,總結余跌破2023-05-12
- 每日熱聞!【環球財經】倫敦股市11日下跌 2023-05-12
- 石化機械獲2家機構調研:公司作為研發能力2023-05-12
- 浦發銀行回應員工“降薪”: 網傳圖片系兩2023-05-12
- 【世界時快訊】巨能股份今日登陸北交所 科2023-05-12
- 華聯社區宣傳部回饋群眾通告2023-05-11
- 【全球聚看點】勤上股份最近三年多次遭罰 2023-05-11
- 戴德梁行魏超英: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2023-05-11
- 多彩新媒董事長毛健:用好“文化+科技”生2023-05-11
- 郵儲銀行回應李嘉誠減持:系基金會日常財務2023-05-11
- 壞賬壓力陡增 云從科技蹭上大模型要再募36億2023-05-11
- 副省長王文序一行蒞臨康恩貝植物藥產業園調2023-05-11
- 德邦證券金華龍:提升“專業性”,數實融合2023-05-11
- 環球微速訊:【財經分析】營收與交付量雙增2023-05-11
- 速讀:止跌回升!青海鹽湖工業級碳酸鋰拍賣2023-05-11
- 【環球財經】拜耳集團2023年一季度銷售額同2023-05-11
精彩推薦
- 提信心、促消費,山西19部門聯合印發202...
- 創16年新高!港元利率全面走高,總結余...
- 世界快資訊: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
- 普樂師集團控股港股上市首日跌24.6% 募...
- 新辦涉稅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8.8% 創業活...
- Mysteel晚餐:5月上旬全國粗鋼產量續降...
- 裝修五巨頭分化:金螳螂、江河、亞廈減值...
- 4月PPI同比下降3.6%,創近3年來最大降幅...
- [路演]晉控煤業:區域性、時段性、品種...
- 天天速訊:港交所:將安排港幣-人民幣雙...
- 熱推薦:福建省農科院篩選出18個彩色馬...
- 央行:4月末社融存量為359.95萬億元,同...
- 珀萊雅高增長下的暗潮洶涌 當前速看
- 廣深鐵路股份午后漲超4% 機構指公司有...
- 全球百事通!橡膠促進劑MBTS商品報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