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貸”折射中小銀行經營風險 警惕精準“收割”再度出現
近來,部分銀行推出的“彩禮貸”“墓地貸”引起輿論關注。
大眾對此類“奇葩貸”的批評聲不斷,認為彩禮貸不僅助長了一些陋俗,還有“協助作弊”和“身份歧視”的問題。其中,認為“協助作弊”是因為彩禮往往是女方用以衡量男方經濟實力的依據,但彩禮貸的出現則粉飾了男方的經濟實力,且該貸款在婚后需要夫妻雙方共同還款;“身份歧視”是因為彩禮貸限定借貸方“需為行政事業單位正式員工”,認為這是對外企、私企、個體戶、自由職業者等金融信用的歧視。對“墓地貸”的抨擊聲則主要集中在殯葬行業暴利嚴重上。
事實上,無論是“彩禮貸”還是“墓地貸”,之所以會引起人們關注,重要原因是此類金融創新“精準”觸碰到了部分人群的焦慮情緒。這樣的行為,一方面透露出部分金融機構對金融“創新”的過度追求,以及盲目追求場景,誘導刺激消費;另一方面,則表現出部分金融機構偏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應當看到,并不只是上述“奇葩貸”,去年以來,微眾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等都接連爆出消費貸風險事件。筆者認為,當前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在尋找場景拓展消費貸上用力過猛,一些風險開始積聚,應當引起注意。
一是警惕“博眼球式”金融創新。此次出現的“奇葩貸”,都是以刺激焦慮情緒的方式出現,這樣的偽金融創新與多年前在保險領域出現的“霧霾險”“拉肚子險”等“奇葩險”有異曲同工之處,應當吸取當時保險亂象的教訓。
二是警惕精準“收割”再度出現。今年3月,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嚴禁小貸公司、非持牌機構向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堅決遏制互聯網平臺精準“收割”大學生。應當看到,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亂象之所以會發生,與一些互聯網公司主動挖掘大學生群體貸款需求直接相關。這樣的“主動挖掘”并非只針對大學生群體,從某種程度上說,上述“奇葩貸”的出現,也是“主動挖掘”,引誘過度消費,刺激產生本來沒有的貸款需求,繼而對其“收割”。
三是警惕中小銀行經營困難。過去幾年,借助互聯網平臺等第三方機構,一些中小銀行進行了更多金融探索,其中不乏超出其經營能力的行為,受經濟下行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有的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凸顯,在壓力作用下,沒有將更多精力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轉而尋求“捷徑”,此次“奇葩貸”的出現就是表象之一。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中國外運去年凈利潤27.54億元 每股派發...
- 南方航空去年凈虧損108.42億元 實現經...
- 迅游科技“內斗”再引關注函 要求說明...
- 聯想集團股價創五年內新高 農夫山泉收漲1.93%
- 木漿價格半年漲超50% 原材料漲價帶動生...
- 今日新股申購及發行情況:諾禾致源、曉...
- 今日新股上市及大概情況:翔宇醫療、元...
- 債券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強施壓 黃金價...
- A股沒有“軟骨病”,A股會不會陪著美股...
- 蘇州艾隆科技科創板上市 成交額3.43億元
- 萬達商管港股上市平臺“浮出”,注冊資...
- CNN恐懼與貪婪指數是什么?較上一交易日...
- 何為碳達峰和碳中和? 西安凱立持續探索...
- 美元強勢起漲上行破位 黃金價格一度跌...
-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5個基點,至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