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在當下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破1000萬輛
汽車產業是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觀察窗口。
11月14日,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破1000萬輛。這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重要節點,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11月14日,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在武漢舉行
回首來路。2012年,年產1.3萬輛。2018年,年產達到百萬量級。2024年,年產預計1200萬輛。
放眼全球。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一系列數據,增強了對當下中國經濟的信心,既貫通過去,又連接未來。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汽車集團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十年磨一劍,新能源汽車以一個個帶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彰顯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堅實步伐。
從更深層次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壯大,不僅為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讓人們對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充滿信心。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
信心,在當下。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我國經濟活力涌動。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德國《新德意志報》網站前不久發表文章認為,中國正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這場技術攻勢的重點是所謂的“新三樣”:可再生能源、電池制造和電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
繼麒麟電池、神行電池之后,前不久寧德時代發布“驍遙”超級增混電池。這是全球首款純電續航達到400公里以上,兼具4C超充功能的增混電池。
近年來,我國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氫燃料等核心技術路徑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三大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有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超1000臺智能化設備,超3000臺機器人智能協同,關鍵工序100%自動化……運用智能化生產,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一分鐘下線兩臺新能源汽車。
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背后,是技術創新帶來的“質變”。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成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躍升至第十一位,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0%,增速比全部投資高6.6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3個百分點。
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實力足、潛力大。
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快融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式現代化的科技支撐力將更為強勁。
信心,在未來。以綠色發展為底色,我國經濟生機勃發。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更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
發展新能源汽車,正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選擇。
新時代以來,以新發展理念為戰略指引,以綠色低碳智能產品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新能源汽車有力推動實體經濟邁上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在綠色低碳的大潮中,新質生產力與廣大消費者實現“雙向奔赴”——2022年一項市場調研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40歲以下用戶占比高達84%,其中30歲以下人群又約占一半。今年二季度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3.6%,明顯高于選擇燃油類汽車消費者36.2%的比重。
堅持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不斷為人民提供優質多樣產品,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超大規模市場的深層優勢和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優勢將疊加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勢。
在綠色低碳的大潮中,我們抓住電動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歷史機遇,率先改換新賽道,形成了國際競爭新優勢。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92.8萬輛,同比增長12.5%,不僅滿足了全球消費者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引領了全球交通能源轉型與變革。
前不久,彭博新聞社網站發表《中國無法削減根本沒有發放的電動汽車補貼》一文,指出“尤其是比亞迪,它在大型汽車制造商當中的資本成本是最高的”,認為“在清潔技術競賽中,中國是個令人生畏的競爭對手”。
今天,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優質產能,為世界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中國的綠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也有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認準了就堅定走下去,毫不猶豫干。
今年2月,7部門出臺《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5月,15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作出重大部署。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外公布……
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今年以來新培育國家綠色數據中心50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平均值超過50%,國家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已超過18%。
堅定不移推進“雙碳”目標,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我們定能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在新征程上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信心,在當下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2024-11-21
- 嵐圖汽車盧放:堅持科技創新 與用戶共創高2024-11-21
- 北汽股份宋瑋:洞察市場風口,布局品牌未來2024-11-21
- 起亞中國楊洪海:在中國市場堅守與創新 用2024-11-20
- 從門檻到體驗,長鴻會帶來全面升級的投資服2024-11-20
- 江鈴汽車丁文敏:工匠傳承 技術為先 逐步2024-11-20
- 長安福特陳曉波:只卷品質不卷價格 確保用2024-11-20
- 一汽奧迪李鳳剛:油電共進 加速品牌煥新2024-11-20
- 紅旗品牌“明星陣容”閃耀廣州車展 以“高2024-11-20
- 蔣自力解讀北汽集團品牌煥新2024-11-20
- 一汽豐田董修惠:對產業和用戶懷有敬畏之心2024-11-20
- 新能源車“淘汰賽”還將繼續2024-11-20
- 瞭望 |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2024-11-20
- 捷報雙至!國壽健投公司連獲兩獎 推動康養2024-11-20
- 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海信視像發布碳中和目2024-11-20
- 瞭望 | 植物工廠如何從集裝箱走向市場2024-11-20
- 全國在建和已建成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達2024-11-20
- 王建宙: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6G網絡演進2024-11-20
- “5G+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2024-11-20
- 短視頻直播成文旅消費入口2024-11-20
- 謹防金融大模型應用風險2024-11-20
- AI玩梗視頻,暗藏法律風險2024-11-20
- 部分塑料可轉化為多種實用產品2024-11-20
- 四足機器人完成全程馬拉松2024-11-20
- 漏氣危機加劇,國際空間站命運多舛2024-11-20
- 工信部發布《2024年5G工廠名錄》400家工廠入選2024-11-20
- HOTDOG數字藏品賦能多行業,開啟未來新征程2024-11-20
- 我竟然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看到了“飛碟2024-11-20
-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核心工程T3航站樓2024-11-20
- 北京鏈家搏學大考開考 2.6萬經紀人展開專2024-11-20
精彩推薦
- 小黃象攜手中國國家U18冰球隊,以熱愛書...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豐富市民“花樣”生活
- 南漳柑橘“致富經”:高山盆地“金果”...
- 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平臺企業和平臺內商...
- 遇見非遺丨把沉睡的泥土鐫刻進生活
- “江南蔬菜之鄉”江西樂平3000余畝水芹...
- 襄陽牛肉面:“熱辣滾燙”顯“俠義”
- 【百萬莊小課堂】今天你emo了嗎?職場青...
- 中國試點開放信用監管數據 便利境外來...
- 深圳年度最大規模畢業生雙選會提供崗位3...
- 廣西桂林滿城桂花飄香
- 江南造船中東代表處揭牌 續簽兩艘液氨...
- 首屆全國小戲小品展演將于十月中旬在長...
- 阿爾卡拉斯止步上海網球大師賽男單八強
- 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話說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