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看見”的黑洞 多波段“指紋”被成功捕獲 觀測數據4月14日在全球公布
來自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近200個科研機構的76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使用19臺望遠鏡陣同步觀測,成功捕獲到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的多波段“指紋”,觀測數據4月14日在全球公布。
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位于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黑洞的中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2019年4月10日,科學家首次發布的這個黑洞照片,是通過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于2017年4月對M87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的觀測而獲得的。
科學家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對這個黑洞進行觀測的同時,還協調了全球19臺望遠鏡陣對這個黑洞及其噴流,開展了迄今頻率覆蓋最廣的多波段同步觀測,成功收集到2017年3月底至5月中旬的觀測數據。
作為東亞地區靈敏度最高的長毫米波射電望遠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65米口徑的天馬望遠鏡也參加了全球2個望遠鏡陣、3個波段的同步觀測,天馬望遠鏡團隊成功研發了相關觀測設備,并進行了后續數據分析。
“這些多波段的觀測數據,就好比黑洞的多波段‘指紋’。”上海天文臺臺長、研究員沈志強介紹說,“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噴流的輻射覆蓋從無線電波、到可見光、再到伽馬射線的整個電磁波譜。對每個黑洞而言,其在各電磁波段的輻射特征各不相同。通過收集這些輻射的‘指紋’,可以加深人們對黑洞及其噴流的了解。”
19個望遠鏡陣多波段的觀測數據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觀測相結合,可以讓科學家對天體物理學一些最重要、最具挑戰性的研究領域進行深入分析。例如,進一步檢驗并改進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深入研究“宇宙線”起源等科學問題。
面對浩瀚宇宙,科學探索無窮無盡。目前,全球科學家正在對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以及另外若干遙遠的黑洞,再一次通過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和其他望遠鏡陣進行更廣泛的聯合觀測。在這新一輪觀測中,上海天馬望遠鏡也參與其中。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阜陽潁東農商行2020年凈利下滑40.43% ...
- 加快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 有利于保障...
- 新希望60億自有資金撬動240億貸款 新建...
- 迪阿股份銷售費7.3億為研發費43倍 銷售...
- 海倫司年入8億沖刺“酒館第一股” 主打...
- 南都電源并購現后遺癥上市11年首虧 預...
- 海辰藥業核心產品利尿劑銷售額下滑 凈...
- 小米集團宣布造車股價意外低迷 群狼環...
- 油價調整擱淺了!全國加油站92、95號汽...
- 世界鋁市場前景樂觀? 美媒擔憂:中國...
- 吉電股份定增22.41億元!15.69億元全部...
- 今日豬價最新走勢價格 豬價為何加速下跌?
- 4月16日金華鋼材市場建筑鋼材價格行情 ...
- 多家百億級私募投資公募基金產品 包括...
- 盟升電子發布公告稱:擬使用超募資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