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自然》雜志11日發表了一項干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后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于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干細胞。
關于著床后早期胚胎發育的研究一直是受限的,限制因素包括:細胞培養方法未達最佳標準、“14天原則”(生物倫理指南禁止使用受精后培養超過14天的人類胚胎)等。“14天原則”經過了政策研究者的細致咨詢及討論,認為胚胎發育到14天時將開始形成一道“原線”,該結構使胚胎開始擁有一些個體特征,會引發倫理問題。
此前,人類和小鼠多能干細胞(可以分化為特化的細胞類型)一直被用于模擬著床后的胚胎發育,但是這類系統在重現關鍵發育事件方面的成功率是有限的。
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傅劍平及其同事,此次則展示了一種用于培養人體多能干細胞的受控環境,它可以提高合成模型系統的效率和可重復性。研究團隊開發出來一種微流體裝置,由3個通道組成,分別用于放置細胞可嵌入的材料,裝載干細胞,以及輸運刺激干細胞分化的因子。
研究人員借此能夠控制早期人類胚胎中干細胞面向主要細胞譜系的分化,產生合成的胚胎樣囊。這些囊缺少生成可活胚胎的特化細胞類型。與此同時,他們還鑒定出了驅動胚胎發育中的關鍵事件的特化細胞類型。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