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主動應對”重燃市場降息降準預期
央行今日在學習金融委專題會議精神時表示,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貨幣金融環境總體合理充裕,此次金融委會議傳遞出的信號,是要繼續加強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同時,繼續向實體經濟投放新增貸款。
多位業界學者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復蘇跡象,這與1-2月份金融環境總體合理充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前,全球的經濟、金融環境愈發復雜,保持“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十分必要。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工具”依然充足,但應瞄準需求減弱、供給沖擊等痛點,進行更加精準地調控。
前兩個月新增信貸總量適度、流動性充裕,有效支撐經濟復蘇
今年年初,實體經濟部門獲得了較為充足的金融信貸支持,資產負債表得以改善,推動了生產回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研究部副主任朱鶴、研究員盛中明撰文指出,1-2月份中國宏觀經濟表現顯著超過市場預期,在投資、服務消費等某些方面表現出復蘇跡象,其中,實體經濟在年初了獲得了較強的信貸支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央行數據顯示,盡管2月份的社融和新增貸款有所回落,但是今年前兩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及新增人民幣貸款的總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多增。前兩個月新增社融達到7.36萬億元,同比多增4800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共計5.2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2700億元。
除了保證“量”的供應,“價”也呈現持續回落走勢。隨著央行于1月份下調LPR利率,也推動了實際貸款利率的進一步下行。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顯著增強,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計降幅達0.82個百分點。
此外,央行綜合運用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流動性管理,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以來,SLF的各期限品種、1年期MLF和7天期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為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營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數據顯示,當前R007和DR007基本上圍繞7天逆回購利率波動,未出現流動性緊張問題。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表示,近日央行超額續做MLF及向中央財政上繳利潤1萬億,都有助于維持流動性平穩。2月,外匯占款環比增加61.88億元,也將直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貨幣政策主動應對,意味著降息降準窗口進一步打開?
盡管總體上看,貨幣信貸的供應是合理充裕的,但今日金融委提出的“貨幣政策主動應對”,尤其是在本月MLF利率并未如預期般下調的情況下,還是引發了市場對降息降準時間窗口的猜想。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會議強調貨幣政策“主動應對”,且強調一季度時間窗口,意味著3月進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概率增加,3月或二季度可能還有降息降準的可能。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亦認為,會議在總體基調上再次強調穩字當頭,傳達了對宏觀經濟運行的關切,特別強調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這表示貨幣信貸仍有可能加大實施力度。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此前曾表示,當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是8.4%,下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他同時稱,今年將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
“目前貨幣政策、財政貨幣政策都有寬松的空間。”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貨幣政策層面,利率和存準均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國君宏觀預計,“穩增長”大概率貫穿全年,貨幣政策下半年可能主要是結構性工具發力,總量寬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降準方面,全年需要M2同比維持9.0%的假設下,降準還有50~100BP空間。2022年8月前MLF到期量不大,但考慮2021年“前瞻式”的降準節奏,降準更可能發生在2、3季度。
貨幣政策仍將堅持獨立性,不會過多受外部沖擊
有觀點認為,輸入型通脹、匯率波動以及部分國家開啟緊縮政策,都會對中國的貨幣政策產生擾動。尤其是美聯儲利率決議公布在即,市場預測美聯儲將以加息25個基點啟動加息周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貨幣政策能否保持獨立性,而不受外部的影響?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認為,外部環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大,我國仍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周期來安排自己的政策。但在全球金融一體化過程中,中國的確無法無視國際變化,因此在執行貨幣政策時,一定要平衡好發展與金融穩定、資本流動、輸入型通脹等問題之間的關系。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無論是美國緊縮性貨幣政策,還是中國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均是從自身經濟形勢出發的、“以我為主”的宏觀政策。從短期來看,“穩增長”需要實行邊際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積極財政政策將與貨幣政策產生協同效應。
他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各級政府部門都要行動起來,促進“十四五”重大工程盡快落地,“六穩、六保”政策盡快實施。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多管齊下,保證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此外,曾剛表示,今年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加大,供給端成本上升壓力明顯,應避免因此給宏觀政策的實施帶來掣肘因素,其中穩定糧食和能源等重要基礎品價格是關鍵。“比起總量空間充足,今年更應看重財政資金、貨幣政策有沒有用于提振內需,用于消除供給端的瓶頸、保證能源和糧食價格平穩的痛點上。”在他看來,今年宏觀調控政策應重點瞄準需求減弱、供給沖擊等痛點,并進行更加精準地進行調控。
“面對來之不易的積極態勢和潛在風險,擴張性的宏觀政策要盡快落地,保住來之不易的復蘇跡象。”朱鶴和盛中明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要“以我為主”,通過清晰的利率調整軌跡向市場釋放堅定的穩增長決心,穩定企業和市場的投資信心;同時應支持信用擴張,降低實體企業經營成本,盡快釋放出穩增長的信號。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貨幣政策主動應對”重燃市場降息降準預期2022-03-17
- 國家衛健委:16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226例,2022-03-17
- 中金:AI服務器增速有望領跑服務器市場 加2022-03-17
- 即時生效!香港基本利率根據預設公式上調至2022-03-17
- 豐田將推出印度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 加快向2022-03-17
- 俄羅斯通貨膨脹率飆升至12.54% 為2015年底2022-03-17
- 浙商證券:體育服飾龍頭零售顯韌性 維持買2022-03-17
- 【環球財經】長城汽車巴西公司宣布在圣保羅2022-03-17
- 揭曉科創板2022年最新內部審核動態:三件監2022-03-17
- 近一年超2700億資金涌入 硅料擴產熱情持續2022-03-17
- 上市險企前2月成績揭曉:壽險艱難復蘇 財2022-03-17
- 實樸檢測:3月16日融資凈償還64.47萬元 上2022-03-17
- 紐泰格:3月16日融資凈償還55.97萬元 上一2022-03-17
- 華康醫療:3月16日融資凈償還363.09萬元 2022-03-17
- C軟通:3月16日融資凈買入2655.75萬元 環2022-03-17
- 六大巨頭飼料產量突破千萬噸2022-03-17
- 東吳證券:電動車核心公司Q1業績亮眼 估值2022-03-17
- 美聯儲開始加息周期 摩根大通、花旗等美國2022-03-17
- 拉加德:歐洲央行將在凈資產購買結束后漸進2022-03-17
- 提振市場信心 一天之內1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2022-03-17
- 百果園欲沖擊“水果第一股” 加盟模式管理2022-03-17
- EVA價格快速反彈 相關公司業績有望“開門2022-03-17
- 去年以來38家公司定增到期失效 “無疾而終2022-03-17
- 鋰資源暴漲沖擊波 新能源車產業鏈面臨三大2022-03-17
- 【讀財報】銀行個貸業務消費投訴排名:工行2022-03-17
- 硅基負極產業化臨近 4680電池吹動市場暖風2022-03-17
- 【公司前線】和遠氣體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2-03-17
- 【公司前線】和遠氣體全資子公司高管發生變2022-03-17
- 【公司前線】三峽能源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03-17
- 【公司前線】芯能科技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03-17
精彩推薦
- “貨幣政策主動應對”重燃市場降息降準預期
- 國家衛健委:16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226...
- 拉加德:歐洲央行將在凈資產購買結束后...
- 央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實現零投放...
- 深圳四部門:鼓勵疫情期間金融機構為企...
- 建業新生活2021年收入36億,在管面積1.36億平
- 泰禾懇請各級政府、合作金融機構、業務...
- 深房理涉炒房類虛假廣告被罰200萬元
- 3月股價漲幅82.59%,宋都股份建議投資者...
- 奧園美谷:蔣南辭任董事、副總裁及董秘
- 視奕科技自辦敲鐘“假裝”港股上市:地...
- 寒武紀:控股股東等擬增持300萬元-600萬...
- 泰禾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其森正在協助...
- 新股速遞 | 去年扭虧為盈如今遞表港交...
- 地一線|地方國企兜底,福州首輪供地66.3億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