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資源暴漲沖擊波 新能源車產業鏈面臨三大矛盾
新華財經上海3月17日電(記者俞立嚴)時隔僅5天,特斯拉中國公司3月15日宣布再次漲價,Model 3和Y等車型價格上調1.4萬元至2萬元。比亞迪隨后也宣布自3月16日起上調新能源車價3000元至6000元。至此,2022年以來,已經有20多家新能源車企宣布上調售價,接近40款車型漲價。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由于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升,作為電動車核心部件的動力電池成本驟增,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電池巨頭提價,將壓力傳導到新能源車企,而車企再漲價,將壓力傳導至消費者。有汽車專家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目前遭遇的問題,與去年光伏產業鏈遭遇上游硅料暴漲情況類似,導致整個產業鏈發展極度不平衡:上游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中下游企業因競爭激烈只能賺辛苦錢,甚至“虧本賺吆喝”。如何緩解壓力,讓全產業鏈健康快速發展,正考驗著政企的智慧。
減產自保還是增產搶市場?
“我們還沒有減產,但是碳酸鋰漲價壓力很大。”國軒高科有關人士3月15日對記者坦言。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3月2日突破50萬元/噸,相比年初上漲約67%。碳酸鋰從30萬元/噸漲至40萬元/噸用了一個月時間,而從40萬元/噸漲至50萬元/噸僅用了三周。有材料公司負責人介紹,此前碳酸鋰行情最低谷時,不到3萬元/噸,相比之下目前價格漲幅已經超過10倍,碳酸鋰的價格仿佛坐上了火箭。
伴隨碳酸鋰價格的飛漲,日前有消息稱,由于成本壓力巨大,寧德時代等國內多家電池廠不買貨、不接單對抗碳酸鋰價格暴漲。對于上述傳言,寧德時代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更多信息披露。3月16日,距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僅3公里的寧德時代上海臨港生產新基地并未停產,基地有關人士對記者介紹,在保證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生產近期照常進行。作為特斯拉目前第一大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主要供應特斯拉國產Model 3和Y等車型。
“現在減產那就是把市場份額拱手相讓,尤其是第二梯隊的這些公司,競爭非常激烈。”孚能科技有關人士對記者說,根據中汽協的最新數據,2022年2月,動力電池公司裝車量市場份額排行中寧德時代位列第一,占比48.02%;比亞迪位列第二,占21.24%;國軒高科占比5.14%,億緯鋰能占比1.83%,欣旺達占比1.73%,孚能科技占比1.45%。
有第二梯隊的動力電池公司人士對記者稱,雖然碳酸鋰價格暴漲導致公司成本大增,但為了給電動車整車企業及時交付,公司還得增產,短期“賠錢賺吆喝”也只能認了。
漲價化解還是硬扛苦撐?
“已交定金的車主車價不受影響。”上海特斯拉虹橋中心的銷售對前來問詢的顧客解釋說,特斯拉電動車價格一周不到上調兩次是因為“鋰礦漲了”。特斯拉漲價并非個案,2022年以來,已經有20多家新能源車企宣布上調售價,近40款車型集中漲價,漲幅達幾千甚至上萬元。
羅蘭貝格執行總監時帥表示,動力電池是電動車最重要的部件,碳酸鋰價格的上漲會傳導到電動車整車企業。碳酸鋰是動力電池正極活性材料(CAM) 的重要原材料,以811電池為例,CAM原材料成本占到電池成本的近一半。業內專家對記者介紹,碳酸鋰價格漲10萬元,動力電池對應成本相應上升至少約5000元。
以特斯拉Model Y標準續航版為例,其電池容量大約為60千瓦時,2021年底的成本價在5萬元左右,而目前的成本綜合各類原材料漲價預計超過了10萬元。這樣算下來,特斯拉的漲價幅度尚未跟上電池漲價的幅度。
中國本土電動車企業高管近期也紛紛反映成本上漲的壓力。
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CEO董玉東表示,電池原料漲價和補貼滑坡,讓歐拉此前熱銷的黑貓、好貓兩款電動車型處于艱難境地。如果原料繼續維持這種漲價趨勢,到年底每賣出一輛歐拉電動車或虧損近2萬元。“現在生產一輛電動車與一輛同級別傳統汽車相比,成本要高出3萬元以上。”生產哪吒電動車的合眾新能源董事長方運舟對記者介紹,在他看來,消費者并不能接受買新能源車比傳統燃油車多花錢,整車企業提價也面臨壓力。
對于方運舟的擔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表示認同。他表示,此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單靠產業鏈的某一環節很難消化全部上漲。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期是由補貼培育而成,市場很難接受新能源汽車價格明顯高于同級別燃油汽車的現象。因此,新能源汽車漲價空間并不大。如果電池漲價幅度超過新能源整車企業可承受的程度,有可能出現兩年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下降的局面,屆時也會影響寧德時代等上游動力電池公司的業績。
固守本業還是向上游延伸?
贛鋒鋰業3月14日公告,1至2月,公司實現凈利潤1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00%左右,可謂爆賺。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碳酸鋰漲價對于上游企業是難得的紅利期,但對于中下游企業則造成了巨大壓力。
“行業如此,難有例外,但公司也在作各種努力。”國軒高科有關人士對記者介紹,針對上游供應端,公司已提早布局供應鏈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資源,如在江西宜春投資建設碳酸鋰項目,項目規劃規模近期已從年產10萬噸提升到12萬噸。公司還在內蒙古烏海市布局了負極材料和新材料項目。另外,國軒高科與江特電機、鹽湖股份也建立了資源端的戰略合作,通過與上游企業建立長期協議的形式,確保原材料采購的價格優勢。
作為行業老大的寧德時代也在積極布局,永興材料2月17日公告,公司與寧德時代擬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碳酸鋰項目,充分發揮公司在云母提鋰方面的優勢,提高國內鋰資源的保障能力。其中,碳酸鋰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不超過25億元,規劃建設年產5萬噸碳酸鋰產能項目,合資公司原材料供應方為寧德時代或其關聯方,100%的碳酸鋰產品優先向寧德時代或其指定方供應。永興材料3月16日表示,項目第一條生產線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2022年一季度末就可以實現投產1萬噸碳酸鋰產能的目標。寧德時代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未來還會持續布局掌控上游資源。
此前,比亞迪及億緯鋰能都不同程度涉足上游鋰礦資源,以確保關鍵原材料之供應。
國家有關部門已表示,今年將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梅松林分析,碳酸鋰等鋰資源的供求矛盾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即便是實行全球化采購,成本控制的高手特斯拉也不能回避,需要頻頻漲價應對。目前來看,需要綜合增加上游供應、打破資源壟斷、提高回收利用等多種解決辦法來緩解當前的供需矛盾。
關鍵詞: 新能源車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鋰資源暴漲沖擊波 新能源車產業鏈面臨三大2022-03-17
- 【讀財報】銀行個貸業務消費投訴排名:工行2022-03-17
- 硅基負極產業化臨近 4680電池吹動市場暖風2022-03-17
- 【公司前線】和遠氣體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2-03-17
- 【公司前線】和遠氣體全資子公司高管發生變2022-03-17
- 【公司前線】三峽能源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03-17
- 【公司前線】芯能科技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03-17
- 【公司前線】博濟醫藥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從2022-03-17
- 央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實現零投放零2022-03-17
- 漢威科技:儀表業務應該會繼續維持產銷兩旺2022-03-17
- 泰禾集團葛勇:目前公司各項經營活動正常2022-03-17
- 愛朋醫療:此次專家科普后,大家對鼻腔沖洗2022-03-17
- 奇安信成立冬奧網絡安全“零事故”經驗宣講2022-03-17
- 最低7.9元!山東率先出手了2022-03-17
- 深圳四部門:鼓勵疫情期間金融機構為企業、2022-03-17
- 服務國家“雙碳”戰略 東吳證券主承銷江蘇2022-03-17
- 錦龍股份收到深交所年報問詢函 要求說明為2022-03-17
- 凱盛新材2021年營收凈利雙增創歷史最好水平2022-03-17
- 順博合金去年凈利3.42億元增長74%2022-03-17
- 上市公司“花式”秀實力 業內人士稱看好A2022-03-17
- 【公司前線】天目湖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變2022-03-16
- 【公司前線】華菱精工成立新全資子公司 注2022-03-16
- 【公司前線】佳沃食品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2022-03-16
- 國內最大城商行人事調整:霍學文接任北京銀2022-03-16
- 突發!董事長黃其森正協助調查,泰禾連夜開2022-03-16
- 建業新生活2021年收入36億,在管面積1.36億平2022-03-16
- 泰禾懇請各級政府、合作金融機構、業務等支2022-03-16
- 深房理涉炒房類虛假廣告被罰200萬元2022-03-16
- 廣東證監局組織開展2022年私募機構自查工作2022-03-16
- 魯晉聯盟新冠抗原試劑專項集采結果公布 平2022-03-16
精彩推薦
- 央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實現零投放...
- 深圳四部門:鼓勵疫情期間金融機構為企...
- 建業新生活2021年收入36億,在管面積1.36億平
- 泰禾懇請各級政府、合作金融機構、業務...
- 深房理涉炒房類虛假廣告被罰200萬元
- 3月股價漲幅82.59%,宋都股份建議投資者...
- 奧園美谷:蔣南辭任董事、副總裁及董秘
- 視奕科技自辦敲鐘“假裝”港股上市:地...
- 寒武紀:控股股東等擬增持300萬元-600萬...
- 泰禾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其森正在協助...
- 新股速遞 | 去年扭虧為盈如今遞表港交...
- 地一線|地方國企兜底,福州首輪供地66.3億收官
- 時隔4月國庫現金定存操作獲得重啟,中標...
- 張波:有規模優勢和財務穩定的房企后續股...
- 丁祖昱:政策暖風頻吹,行業及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