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以來凈利增速首現負值 徽商銀行漫漫“回A”路還有多遠
自承接原包商銀行部分業務后,徽商銀行的業績經營數據就備受關注。3月26日晚間,徽商銀行交出了2020年全年“成績單”,該行實現凈利潤99.21億元,減幅1.40%,這也是該行凈利潤增速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負值。與此同時,新承接原包商銀行的四家分行也在無形中拖累了徽商銀行2020年整體資產質量,使得該行截至2020年末不良貸款率一度升至1.98%,也為徽商銀行漫漫“回A”路再添了一份陰影。
港股上市以來凈利增速首現負值
2020年疫情來襲再疊加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經營環境,讓徽商銀行經營情況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根據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徽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為322.90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11.31億元,增幅3.63%。
數據顯示,該行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為99.21億元,比2019年同期減少1.41億元,減幅1.4%;歸屬于該行股東凈利潤95.70億元,比2019年同期減少2.49億元,減幅2.54%。這也是自登陸港交所以來,徽商銀行凈利潤增速首次出現負值。
分階段來看,彼時2013年剛登陸港交所時,2013年、2014年兩年徽商銀行連續保持了凈利潤增速實現雙位數的喜人態勢,分別同比增長14.40%、 15.24%。2015年,徽商銀行凈利潤增速下跌至10%以內,2015年該行實現凈利潤62.12億元,同比增長9.44%。
在2016年至隨后的四年里,徽商銀行凈利潤增速再次站上“雙位數”臺階,2016-2019年,徽商銀行分別實現凈利潤69.96億元、78.12億元、88.60億元、100.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2%、11.66%、13.42%、13.57%。
對2020年徽商銀行凈利潤增速首現負值,資深銀行業人士王劍輝分析認為,從大的環境來說,銀行整體盈利模式、經營模式“蛋糕”做大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已經處于減速的狀態。從微觀層面來看,由于之前承接的原包商銀行本身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在監管的安排之下,徽商銀行承接部分原包商銀行業務后,還是會有一些風險回流到新的機構中,所以也間接拖累了徽商銀行的利潤。
同時,衡量徽商銀行盈利能力的凈利差、凈息差等多項指標也都出現了下滑,2020年,徽商銀行實現凈利差為2.17%,凈利息收益率為2.42%,分別較2019年同期下降16個基點和13個基點。
承接重組后不良率升至1.98%
2019年5月24日,原包商銀行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被央行、銀保監會聯合接管,在接管期間,原包商銀行一拆為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獨立成為一家城商行,命名為蒙商銀行,省外的主要核心資產、負債則出售給徽商銀行。
2020年5月,徽商銀行收購承接了原包商銀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寧波分行及包商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外各分支機構經徽商銀行確認的相關業務,設立徽商銀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寧波分行。
對徽商銀行來說,承接收購包商銀行部分業務無疑是借此進一步擴大了業務和區域發展空間,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承接之后原包商銀行集聚的風險也在同時釋放,也對徽商銀行資產質量造成了明顯承壓。
根據年報數據顯示,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徽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13.58億元,比2019年末增加65.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8%,較2019年末上升0.9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81.90%,比2019年末下降121.96個百分點。
從不良分布區域來看,徽商銀行安徽、江蘇地區截至2020年末不良率分別為1.55%、3.60%,較2019年末的1.07%、0.74%分別上漲0.48個百分點、2.86個百分點。而徽商銀行其他地區,也就是新承接包商銀行四家分行的不良率則呈現大幅增長,達到8.51%。
在2020年年報中,徽商銀行也披露了重組貸款的具體變化,2020年,該行重組不良貸款金額為44469.65萬元,較2019年增加了8893.08萬元。在日常交易中,該行通過向第三方轉讓的方式處置不良信貸資產,2020年轉讓不良貸款37.13億元。
“對徽商銀行承接的原四家分行來說,如何將過去的原包商銀行存在的一些弊病革除掉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王劍輝進一步指出,對徽商銀行來說,首先要在合規經營合規運作方面下功夫,避免重蹈此前原包商銀行的覆轍。其次在風控管理等業務策略安排方面,制定一個合規健康的制度,避免風險累積導致不良再次走高。
單一大股東再變 “回A”路漫漫
資料顯示,徽商銀行成立于1997年4月,是我國首家由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成立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2013年11月徽商銀行赴港上市,自赴港上市后,徽商銀行就開始籌謀A股市場,在發布2020年年報的同時,徽商銀行再次披露了“回A”進度表。
根據公告,2020年6月30日,徽商銀行召開的2019年度股東周年大會審議并通過延長該行A股發行方案有效期、延長授權董事會辦理A股發行具體事宜有效期的議案,將A股發行方案和授權議案的有效期自緊隨原有效期屆滿后次日起延長12個月,即延長期限自2020年6月30日起至2021年6月29日止。
延長“回A”日期背后是徽商銀行股權的頻頻生變,過去一年時間里,“中靜系”與“杉杉系”的股權轉讓糾紛將徽商銀行推向了風口,公司控制權認定不清晰,也對徽商銀行“回A”之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大股東變化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靜系”通過中靜新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Wealth Honest Limited、Golden Harbour Investments Management Limited、中靜新華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4家公司持有徽商銀行股權比例總計為12.1%。
不過2021年1月4日,徽商銀行完成根據一般性授權非公開發行內資股17.35億股的股份登記,徽商銀行普通股總股本增至138.90億股,其中內資股占普通股總股本比例74.95 %;H股占普通股總股本比例25.05%。本次增資完成后,徽商銀行的單一第一大股東變更為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數為15.59億股,持股比例為11.22%,超過“中靜系”旗下的中靜新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過去的一年里,收購承接包商銀行部分業務讓徽商銀行博得了不少眼球,經歷多年的分歧與矛盾后,單一第一大股東出現變更能否為徽商銀行“回A”清除路障?“目前徽商銀行雖然單一第一大股東發生了變更,但‘中靜系’并未從徽商銀行完全脫離,對徽商銀行來說‘回A’的第一步就是要理清股東之間的糾紛,確定大股東持股的地位。”王劍輝說道。
針對凈利潤增速首現負值、承接后的原包商銀行業務風險如何化解、股權變更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致電徽商銀行方面進行采訪,但該行電話始終未獲接聽。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港股上市以來凈利增速首現負值 徽商銀...
- 谷小酒試水白酒“芯片化” 致力打造成...
- 管清友:房地產業已出現監管等諸多領域...
- 重磅突發!華為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微...
- 四月滬指歷史上漲幾率超五成 順周期方...
- 加快恢復!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 真金白銀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今年...
- 清明、五一假期各地將迎旅游高峰 市場...
- 培育壯大零售新業態 打造完整內需體系
- 營利齊降!復旦張江去年凈利潤同比下滑...
- 3.26原油行情最新形勢分析 油價還將面臨回調
- 3.26黃金價格走勢行情分析 二次沖高1738受阻
- 070902洋豐發債怎么樣 新洋豐今日正式...
- 恒宇信通中簽號出爐共3萬個 每個中簽...
- 恒帥股份(300969.SZ)發布公告稱:發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