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贏在“甜價比”?
“糖衣”里的秘密,無非是這些“甜蜜的負擔”滿足了消費者“既要又要”的反自然需求,才廣泛應用到食品工業。而各路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則是在權衡成本和安全這兩個利弊之下,尋求市場能接受和認可的最優解。
人工甜味劑因為“甜價比”最高,成為許多生產廠家的首選。是天然甜味劑的2-16倍,是糖醇類甜味劑的35-48倍,專家眼中,“與天然甜味劑相比,阿斯巴甜的生產成本更低,且技術比較成熟,可以更好地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
以阿斯巴甜、赤蘚糖醇、糖精、甜菊糖苷等為代表,上游市場競爭激烈,呈現出一條鮮明的鄙視鏈,有的產品價格一路走低,哪怕是明星公司也難逃江河日下的命運。反觀終端消費市場,大量食品企業面對天然甜味劑的高成本,性價比更高的人工甜味劑依然是他們的首選。
【資料圖】
糖醇價格持續走低
近日,在食品安全與健康的問題上,阿斯巴甜成為爭議焦點。同時,也讓甜味劑這一產業進入公眾視野。
記者調查多家甜味劑上游企業發現,目前受歡迎的還是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賽蜜這類人工甜味劑。河南一家甜味劑生產商告訴記者,“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賽蜜的價格分別為10萬元/噸、2.4萬元/噸、4.8萬元/噸,可替代的產品如甜菊糖苷報價為11萬元/噸,赤蘚糖醇報價1.3萬元/噸”。
山東一家提供赤蘚糖醇的企業區域經理向記者表示,近年來其價格持續走低,“目前赤蘚糖醇報價1.05萬元/噸左右,與去年1.2萬元/噸以上相比,已經跌了很多,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同時市場需求降低,工廠都在忙著去庫存”。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赤蘚糖醇價格最高點曾到達3萬元/噸,拿貨還要排隊。但2022年4、5月,赤蘚糖醇的價格已經回到1.4萬-1.6萬元/噸。此后價格繼續走低,2023年5月,赤蘚糖醇的報價曾一度跌至0.95萬元/噸。
在我國代糖產業中,赤蘚糖醇產量位居第一,占總產量的54.2%;其次是糖精,占總產量的18.6%;再次是阿斯巴甜,占總產量的11.9%;其他品種如安賽蜜、三氯蔗糖、木糖醇、甜菊糖苷等合計占總產量的15.3%。
隨著下游需求放緩,在產能過剩沖擊影響下,代糖上市公司的日子越來越難過。2022年,赤蘚糖醇大戶三元生物營業收入達6.75億元,同比下滑59.71%;凈利潤1.64億元,同比下滑69.43%。三元生物將業績下滑歸結于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及消費行業疲軟的持續影響,同時下游客戶端市場需求低迷,新進產能釋放使得市場容量難以消化,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度元氣森林退出三元生物客戶行列,轉投其他代糖產品,成為三元生物業績下滑的一大原因。
另一家赤蘚糖醇大戶保齡寶的情況也類似,2022年實現收入27.1億元,同比減少1.9%;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減少33.9%。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較多,主要是因為部分競爭產品如赤蘚糖醇目前處于供需失衡階段,市場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所致。
我國是產糖大國,同時也是食糖消費大國。尚普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代糖產品的總產量預計為29.5萬噸,同比增長7.3%。其中,人工代糖的產量預計為11.2萬噸,同比增長6.7%;天然代糖的產量預計為18.3萬噸,同比增長7.6%。
指控不斷
甜味劑誕生的初衷是為了取代糖,滿足人們對甜味追求的同時,降低糖類對人體的危害。
長期以來,對阿斯巴甜是否健康的爭議一直存在。2012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奧地利路德維希·波爾茲曼研究所等機構發布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一項結果稱,與不飲用無糖汽水的人相比,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無糖汽水的人會增加患白血病風險;與不飲用無糖汽水的男性相比,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無糖汽水的男性會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百事可樂就曾陷入阿斯巴甜“致癌”風波,百事可樂還因此宣布在健怡系列產品將放棄阿斯巴甜,但這一調整只針對美國市場,不包括中國市場。2022年,法國一項針對10萬名成年人的觀察性研究顯示,攝入大量人工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與癌癥風險輕度增加相關。
除了阿斯巴甜被針對外,近期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發布了一封指南,建議不要使用包括赤蘚糖醇、安賽蜜或三氯蔗糖等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不過阿斯巴甜作為人工甜味劑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在食品中的使用獲得英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丹麥、德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近100個國家的許可。
2023年6月29日,國際飲料協會委員會(ICBA)在官網發文回應,其認為對阿斯巴甜的質疑值得警惕,因為它與“數十年來高質量的科學證據相矛盾,參考低質量的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可能誤導廣大消費者,期待對阿斯巴甜更廣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審查”。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后、北京食品學會老年食品與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王國義表示,“需要說明的是,國際癌癥機構(IARC)并不是根據實際消費情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機構,他們做的工作就是根據學者的研究結論做風險識別,也就是篩選出哪些物質可能具有致癌風險”。
國際癌癥機構(IARC)一般將致癌性分為5種水平:1類(有確認致癌性)、2A類(很可能有致癌性)、2B類(有可能致癌)、3類(尚不能確定是否致癌)、4類(基本無致癌作用)。有消息稱本次阿斯巴甜或被列為“2B類”,即有可能對人體有致癌性。
國際癌癥機構(IARC)對阿斯巴甜的指控仍存爭議之下,并非宣判其“死刑”。
“甜價比”優勢明顯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目前整個代糖市場格局還是人工甜味劑占據主要市場。截至2022年中國甜味劑市場中人工甜味劑占比達52%,位列第一,天然甜味劑占比為29%,糖醇類甜味劑占比18.2%。
作為人工甜味劑中的一種,阿斯巴甜的主要優勢是“甜價比”。據智研資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甜味劑中,甜價比最低的是糖醇類甜味劑,其中木糖醇只有0.04,赤蘚糖醇只有0.07;其次是天然甜味劑,甜菊糖苷是0.91,羅漢果甜苷是0.21;最高的是人工類甜味劑,甜蜜素和安賽蜜是3.33,阿斯巴甜是2.5,三氯蔗糖是3.25。
據測算,阿斯巴甜的甜度約為蔗糖的180-220倍,熱量為蔗糖的1/200;赤蘚糖醇的甜度約為蔗糖的60%-70%,熱量幾乎為零;甜菊糖苷的甜度約為蔗糖的250-350倍,熱量為蔗糖的1/300。
相比之下,人工甜味劑的“甜價比”最高,是天然甜味劑的2-16倍,是糖醇類甜味劑的35-48倍。因此許多廠家更愿意選擇人工甜味劑進行生產。
商業及戰略管理專家、她力量創始人及CEO盧步云表示,“與天然甜味劑相比,阿斯巴甜的生產成本更低,且技術比較成熟,可以更好地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
不過,隨著人們對人工甜味劑安全性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傾向天然甜味劑和糖醇類甜味劑。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目前代糖市場供給無序,即便未來以天然提取物為主,雖然量產需要一定的基礎含量,但代糖整個行業都沒有明顯的技術壁壘。因此行業熱度提升之后,可能會迎來比較激烈的競爭”。
隨著阿斯巴甜卷入這場致癌漩渦,企業對于甜味劑的選擇又該何去何從?據消息人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在對阿斯巴甜展開風險評估,結果將于7月14日發布。在結論出來之前,對阿斯巴甜的一切定性都還為時尚早。
編輯:胡晨曦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阿斯巴甜贏在“甜價比”?2023-07-10
- 指增策略超額收益顯著 渠道力推指數產品2023-07-10
- 國家統計局:6月PPI同比下降5.4% 環比下降0.8%2023-07-10
- 健康新征程:廣東省風濕免疫專業質控控制中2023-07-10
- 7月10日天基互聯板塊漲幅達2%2023-07-10
- 申能股份股價異動 上半年凈利潤增長100.002023-07-10
- 太平鳥股價異動 上半年凈利潤增長89.00%2023-07-10
- 短線投機者是如何選股的?尾盤選股買入法技2023-07-10
- 品質始終如一!葵花獎頒獎開啟,好太太拿下2023-07-10
- 西屋煥活空調市場,助力可持續發展2023-07-10
- 新股為什么那么多破發的?新股破發后還能持2023-07-10
- 新股的認購和申購有什么區別?新債和新股哪2023-07-10
- 智信精密今日申購 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3萬2023-07-10
- 什么是新股的認購和申購?新債與新股有什么2023-07-10
- 痛心!他已確認遇難,女友:本打算回去結婚2023-07-10
- 江西省支持重點群體創業2023-07-10
- 公募行業格局加速重構 中小公司股權“不香2023-07-10
- 采購意向金額超百億元 人工智能“上海高地2023-07-10
- 年內40人領紅牌 A股禁入警示錄2023-07-10
- 暑期檔票房已破68億元 多部影片擬7月下旬2023-07-10
- “兩高”打法折戟 明星私募基金兩周跌超40%2023-07-10
- 深圳市優一城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關于深圳市2023-07-10
- 為什么籌碼獲利為0還跌?獲利籌碼為0說明什2023-07-10
- 獲利籌碼是什么?什么是籌碼成本2023-07-10
- XD股票是好事還是壞事?股票停牌是好事嗎2023-07-10
- xd股票什么意思?xd股票第二天一般是漲還是跌2023-07-10
- 「戰略落地 文化生根」京新藥業2023年半年2023-07-10
- 國城集團董事長吳城會見京東集團副總裁李波2023-07-10
- 惠豐鉆石:7月7日融資買入16.35萬元,融資2023-07-10
- 北向資金動向盤點:26股減持金額超億元2023-07-10
精彩推薦
- 健康新征程:廣東省風濕免疫專業質控控...
- 短線投機者是如何選股的?尾盤選股買入法...
- 新股為什么那么多破發的?新股破發后還...
- 新股的認購和申購有什么區別?新債和新股...
- 江西省支持重點群體創業
- 惠豐鉆石:7月7日融資買入16.35萬元,融...
-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耶倫訪華期間中美經...
- 6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發布 工業建筑...
- 1000名困難女生 每人獲1000元生活補助
- 供需兩端發力 商業航天迎來高速增長 ...
- 命運方舟普倫的起源隱藏劇情在哪
- 安徽銅陵可提供澳柯瑪電風扇維修服務地...
- 五問“村民搭浮橋被判刑”事件:犯了哪...
- 韓最大在野黨會見格羅西 譴責IAEA核污...
- 蘇泊爾電壓力鍋怎么蒸米飯(蘇泊爾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