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潮”再起 積極信號釋放強烈
新華財經深圳4月20日電(記者衛韋華)近期,在內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出現持續調整,但隨著多項利好政策落地,上市公司回購、增持的金額和家數大幅增加,并呈持續上升態勢,一些多年未實施過回購的公司,也加入了回購行列。
業內專家表示,這體現了企業對現有基本面的良好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長期看釋放積極信號。
傳遞發展信心龍頭企業紛紛出手回購
新華財經記者從深交所了解到,截至4月19日,4月份以來僅深市就有33家公司接連披露回購方案,其中主板公司22家,創業板公司11家。
另據wind數據顯示,近兩周全國共有176家公司實施和完成回購計劃,回購規模達到189億元,與前兩周27.8億元的回購規模相比大幅提升。萬科A、云南白藥、廣發證券、海爾智家等地產、金融、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回購意愿強烈,多家公司擬回購資金超10億元,向市場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據相關公告披露,萬科A擬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人民幣普通股(A股),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且不低于2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8.27元/股。海爾智家擬回購金額不超過30億元且不低于15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35元/股。
云南白藥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或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上限為900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7016%,回購股份下限為450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3508%,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24.38元/股。按回購數量上限900萬股、回購價格上限124.38元/股測算,預計回購金額不超過11.19億元。
順豐控股也發布公告,表示擬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2864萬股,回購資金約為15.06億元。
新華財經記者梳理發現,4月以來發布回購實施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多數公司表示股份回購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部分公司擬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還有上峰水泥、榮盛石化等公司表示是為了“增強投資者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刺激A股回購金額和家數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4月11日證監會、國資委、全國工商聯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特別提出鼓勵大股東、董監高長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本公司股票出現大幅下跌時積極通過增持股票的方式穩定股價等方面內容,為近期上市企業增持或回購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另一方面,是企業為提振投資者的信心而采取的積極行動。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上市企業回購股份通常有三個方面的考慮或動機:一是變相發放股利,將企業持有現金轉移給股東;二是股票價格明顯低估,通過回購推動價格回歸合理區間;三是將回購股份授予管理層或核心技術人員提供激勵,推動企業長期發展。從A股市場來看,經過去年底以來的調整,估值已回落至中等偏低水平,因此,當下上市企業回購,充分表明了上市企業對未來前景信心十足,把握當下估值偏低的窗口期。
政策托底刺激增持計劃同步密集發布
在產業資本積極入場回購的同時,不少上市公司實控人或高管也出手“護盤”,增持公司股票。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重要股東增持行為對穩定投資者情緒、傳遞積極信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梳理發現,4月以來深市共有11家公司披露股東或董監高增持計劃公告。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28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股份增持,其中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實施了股份增持。
據披露,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擬增持金額不低于2億元、不超過4億元;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李力先生擬增持股份數量不低于5,000,000股,增持價格不高于人民幣50元/股;易成新能控股股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擬增持金額不低于1億元、不超過3億元。
此外,海爾智家還披露,2021年11月及2022年3月,公司實際控制人海爾集團公司的一致行動人青島海創智管理咨詢企業(有限合伙)實施并完成了兩次增持計劃,該兩次增持系其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遠發展及對公司經營前景的信心做的相應安排。
“大股東和董監管增持意在向市場傳遞信心,釋放長期看好公司發展的信號。”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國內上市公司的回購在近幾年也開始逐步增加,特別是績優股。有資本實力進行回購的公司,通過股份回購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做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提出,增持有利于振興股市、防止敵意兼并與收購,而且有利于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
中證金融研究院分析師建議,當前A股市場回購規模仍明顯偏小,上市公司回購功能的發揮以及推廣應用,與成熟市場依然存在差距,未來還具備較大發展空間。建議進一步放寬股票回購條件與比例,加強對信息披露和交易行為的監管,引導、規范上市公司回購行為,同時做好預期管理,加強上市公司回購正面宣傳引導。
關鍵詞: 上市公司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財經分析】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潮”再起 2022-04-20
- 江龍船艇落實“雙碳”目標 為船舶裝上“綠2022-04-20
- 斬獲設計界“奧斯卡”!山河智能無尾系列液2022-04-20
- 容百科技召開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2022-04-20
- 藍帆醫療三款支架獲批注冊,研發管線進入收2022-04-20
- 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姚中華蒞臨榮晟2022-04-20
- 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 *ST銀億控股股2022-04-20
- 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勁嘉股份及其總經2022-04-20
- 均瑤健康2021年凈利下降31.26%2022-04-20
- 長方集團收深交所關注函 要求說明資產處置2022-04-20
- 北方銅業2022年度擬投6.92億元用于銅礦峪二2022-04-20
- 廣東建科院榮獲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2022-04-20
- 產品品種添加速度顯著提升 阿拉丁2021年營2022-04-20
- 國產逆變器滲透加速 德業股份2021年凈利同2022-04-20
- 剛剛,以嶺藥業五點回應!連續大跌,又觸跌2022-04-20
- 杭叉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13.82% 經2022-04-20
- 天地科技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16.2億元2022-04-20
- 平安私人銀行:為企業家“定制”員工激勵解2022-04-20
- 這個板塊景氣度“火熱”,行業龍頭業績可期2022-04-20
- 新疆火炬:2021年凈利潤1.02億元 同比增長37.76%2022-04-20
- 工業富聯完成思靈機器人獨家戰略投資2022-04-20
- 保利的“減量時代”與“進三爭一”虛實2022-04-20
- 一圖速覽: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看點前瞻2022-04-20
- [公司]深化新能源布局 金田銅業21年度營收2022-04-20
- 信安世紀多款產品通過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測2022-04-20
- 上機數控擬非公開發行不超8256.78萬股募資2022-04-20
- 恒瑞醫藥鹽酸伊立替康脂質體注射液遞交藥品2022-04-20
- 科前生物2021年“豬疫苗”以量帶價實現營收2022-04-20
- i茅臺上線后持續放量,記者走訪北京酒行探2022-04-20
- 一季度“開門紅”,長江電力“實力出圈”2022-04-20
精彩推薦
- 保利的“減量時代”與“進三爭一”虛實
- 一圖速覽: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看點前瞻
- 山東又有五市下調房貸利率
- 地一線|寧波拍地:鄞州地塊最搶手,保利置...
- 國家能源局:截至3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
- 遠洋擬發行增信綠色票據以償還年內到期...
- 五礦地產首季合約銷售約30.7億元,按年跌...
- 兗煤澳大利亞(03668.HK)第一季度原煤產...
- 招商蛇口聘任朱瑜為證券事務代表
- 順豪控股(00253.HK)完成收購宇金投資有限公司
- 招商局置地(00978.HK)首三月合同銷售總...
- 江蘇鹽城家庭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增至60萬元
- 兗礦能源(01171.HK)首季商品煤產、銷量...
- 石藥集團(01093.HK)附屬抗腫瘤納米藥物...
- 21福建陽光SCP001違約,未兌付本息約5.2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