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幅加倉人保與太保 對*ST西水持股量暴降73%
今年以來,外資對A股保險股的持倉風格持續分化。
《證券日報》記者據滬深港股通中央結算持股記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至5月24日,外資對中國人保(行業簡稱“人保”)與中國太保 (行業簡稱“太保”)的區間持股量分別大幅增長44%、43%;對新華保險、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的持股量分別增長12%、3%、3%。不過對*ST西水的持股量大幅下降73%。
今年以來伴隨著保險業“弱復蘇”,保險板塊持續低迷,上述保險股股價年內均出現下跌。不過,外資對5只頭部保險股的加倉,顯示出其依舊看好保險股長期走勢。當然,對基本面出現重大惡化的保險股,外資毫不猶豫地大幅減持。去年*ST西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虧損達270.47億元,今年一季度持續虧損。
外資大幅加倉人保與太保
今年以來,外資對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中國人壽這些頭部險企進行了不同幅度的加倉。其中,對中國人保與中國太保的加倉幅度最大,區間持股量均大幅增長超過40%。
盡管外資呈加倉態勢,但保險板塊整體增速疲軟。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前4月合計保費收入為11348.2億元,同比僅增長1.4%。
一家中型壽險公司管理層人員對記者表示,1月份是開門紅促銷月,各壽險公司主打“年金險+萬能險”沖保費。2月份新舊重疾險定義切換,險企加速推銷舊版重疾險。前2月消費者的保險需求被透支挖掘,致3月份、4月份各險企保費增速有些疲軟。為尋找新的增長點,不少險企推出了增額壽險,但其熱度不及健康險等產品,行業增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過勁來”。
數據也顯示,今年壽險保費增速呈現“高開低走”的特征,3月起新單銷售連續承壓。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認為,三大原因拖累增速:一是當前上市險企所售重疾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但價格較高、保障杠桿相對“網紅爆款重疾”偏低;經過 3年的價值轉型,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客群覆蓋率已相對較高。今年1月末,新老重疾產品切換,舊重疾產品集中投保,一定程度上透支客戶需求。二是,去年4月起,隨著生產生活有序恢復,疊加險企以兩全保險、定期重疾和老客戶加保等為抓手,新單基數相對較高。三是,監管近期持續推進人身保險市場治亂象、防風險工作,組織人身保險公司開展亂象治理專項工作,規范短期健康保險銷售和客服工作,一定程度上或將影響壽險公司產能修復。
盡管前4月上市險企保費增速緩慢,但從外資的持股態度來看,除*ST西水因基本面出現重大變化被外資減持之外,其他險企年內均被增持,顯示出外資對保險股長期走勢的看好。
中國人壽黨委書記、總裁蘇恒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但壽險業仍將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期公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為公司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全國有近10億人還沒有長期險保單,普惠保險空間廣闊。
從財產險來看,受車險綜改、去年高基數的拖累,今年以來上市險企財產險增速也較為緩慢。4月3家上市險企的財產險業務保費增速為-7.4%,較3月份的2.8%,進一步降低10.2個百分點。
不過,拉長時間維度來看,財產險行業也有增長亮點。近年來車險一直占財產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六成到七成,其增速左右著財產險行業整體增速。目前財產險業受到車險綜改的影響,但今年汽車銷量的快速復蘇,尤其是新能源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有望進一步抵消車險綜改的部分負面影響,拉動新車保費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乘用車銷量為507.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75.1%。乘用車銷售時會搭售車險,汽車銷量大增勢必會拉動新車保費快速增長。
此外,車險綜改雖短期影響保費增速,但長期利好行業健康發展。陽光財險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車險綜改是對各公司車險綜合競爭能力的考驗,改革將促使公司及行業向精細化經營管理轉型,對于車險行業整體服務品質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也有券商研究員認為,隨著車險綜改的推進,人保等龍頭險企將更受益。
外資大幅減持*ST西水
與上述幾家險企不同的是,由于業績不佳,今年以來外資大幅減持*ST西水。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外資年內對*ST西水的持股量大降73%,持股量由2020年12月31日的52.3萬股降至5月24日的15.1萬股。
西水股份之所以被稱為保險股,是因為近幾年其核心業務收入來源于旗下的子公司天安財險。年報顯示,西水股份2019年保險業務收入貢獻了98.9%營業收入。不過2020年,因天安財險對投資資產計提大額減值以及資產剝離,保險業務對西水股份營業收入的貢獻降為12.2%。
受保險業務拖累,西水股份2020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44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270.47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營收僅為 480.54萬元,觸及退市紅線。
在數次提示被實施退市風險預警后,今年5月6日,西水股份走到了“披星戴帽”這一步,股票簡稱變更為*ST西水,其股價年初至今跌幅達6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股東戶數仍有9.8萬戶。 截至5月24日,外資對該股的持股市值僅為33.8萬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港股大幅收漲,科技股集體走高
- 老虎證券:一季度總營收為8128萬美元,...
- 4月份綠色債券發行超500億元 數量同比...
- 今日申購及發行情況:崧盛股份 保薦...
- 今日上市及大概發行情況:百川暢銀、泰...
- 實控人何享健啟動增持 首輪大規模回購...
- 多機構傳人員優化 在線教育監管力度趨嚴
- 華友鈷業二度收購巴莫科技 標的業績“...
- 多重因素導致大宗商品漲價 PPI下半年漲...
- 安井食品定增規模縮水18%至57.4億 產銷...
- 新能源積分交易價格最高漲9倍 交易價格...
- 私人銀行業務競爭白熱化:新經濟新行業...
- 浪莎股份上演“天地板”坦言盈利能力不...
- 安踏體育盤中漲超3%,總市值為4206.38億港元
- 三大指數午間休盤集體上漲,深成指漲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