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美元“拯救地球”?馬斯克推出宏偉藍圖!特斯拉盤后卻大跌超5%,還帶崩了稀土…
“給我十萬億美元,還你一個‘清潔’的地球。”要是有人這么對你說,你估計覺得他是個騙子,但要是這個人是馬斯克呢?
在美東時間3月1日舉辦的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中,馬斯克公布了宏圖第三篇章,提到了怎樣用10萬億美元改變地球的能源結構,打造一個完全可持續發展、完全使用清潔能源的地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了解,在2006年和2016年,特斯拉分別發布了宏圖第一和第二篇章,其中提到了電動汽車、太陽能屋頂、自動駕駛等設想,很多設想今天已經基本實現。而和此前的篇章相比,宏圖第三篇章顯然更為龐大。
除了“改變地球”之外,特斯拉也談到了汽車制造,到2022年Model3每輛車的成本已經降低了30%,下一代平臺有望降低50%的成本。并且特斯拉下一代永磁電機將“擺脫”稀土材料。受上述消息影響,3月2日A股開盤稀土永磁板塊大跌,截至上午收盤,中國稀土(000831)、廣晟有色(600259)等公司跌超5%,北方稀土(600111)跌超4%。
10萬億美元的“地球改造計劃”
在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中,馬斯克開口說了一個數字:10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84萬億元),這是“改造地球”需要花費的錢。
為什么要“改造地球”?按馬斯克的說法:“我們的能源經濟是骯臟和浪費的。”他表示,目前全球超過80%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全球只有1/3的能源能提供有用的功或熱。
那怎么改變這種情況呢?馬斯克認為需要花10萬億美元,讓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據了解,2022年整個美國的GDP是25.46萬億美元,10萬億美元已經接近美國全年GDP的四成。
當然了,馬斯克這10萬億美元也不是隨口一說,他有著詳細的計劃,共分為5步:
第一步,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大量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等方式,用可再生能源給現有的電網供電,這樣大概能減少35%的化石燃料使用,建設24TWh的儲能和10TWh的可再生能源,制造投資約8000億美元;
第二步,有了足夠的電,就可以大力發展電動車,讓純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這樣的話,全部的純電動汽車就能夠形成115TWh的巨大儲能池子,這樣能減少21%的化石燃料,需要7萬億美元的制造投資;
第三步,將家庭、工業供暖全部轉換為熱泵,這樣能有效地節省能源,減少22%化石燃料的使用,制造投資約3000億美元;
第四步,讓電能和氫能進入工業體系,在鋼鐵、化工等高耗能工業中全部用氫或電,減少17%化石能源的使用,制造投資約8000億美元;
第五步,讓飛機、船只都使用清潔能源,減少5%化石能源的使用,需要投資8000億美元。
整體來看,這5步計劃需要大量的儲能支撐,據馬斯克估計,想要打造一個“清潔的地球”共需要240TWh的儲能,30TWh的可再生電力。不過,市場對這一宏偉藍圖似乎并未有多么看好,當地時間3月1日,特斯拉美股跌幅1.43%,盤后更是跌超5.6%。
“成本殺手”特斯拉不懼價格戰?
除了“地球改造計劃”之外,馬斯克還提到了特斯拉在生產效率方面的提升以及對成本的精簡。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下一代車型將采用不同于傳統汽車逐步生產的方式,將零部件同步生產和噴涂,然后一次性進行組裝,使裝配步驟減少40%,制造成本減少50%。
“以前像Model3,人們在一輛大約5米長的車周圍工作。但我們改變了這個過程,我們把汽車拆分成不同部分,可以同一時間(對不同部分)進行更多操作。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在汽車旁工作,或者讓機器人在同一時間工作。我們增加了44%的操作員密度,這意味著更多的工作和更少的閑置時間,因此我們從時空角度提高了30%的生產效率。”馬斯克說。
此前,特斯拉已經用一體化壓鑄等技術大幅降低了汽車的生產制造成本。按馬斯克的說法,傳統的制造汽車方法是烙印、制造車身和燈、上漆、組裝,但這樣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最后的裝配如果出了問題,就會阻塞整條生產線,降低生產效率。因此特斯拉采用了一體化壓鑄模式,以巨大的鑄件替代了數百個零件,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民生證券研報表示,一體化壓鑄為降本增效打開利潤空間,相比傳統汽車制造,一體化壓鑄能使生產效率提高約79倍,使車型開發周期縮短1/3,使制造成本減少約40%,工廠面積縮小約30%,技術工人數量減少約10%。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整個生產工藝和營銷流程中,特斯拉的這種“小優勢”非常多,使其成本顯著降低。
而這種成本的降低,或許也意味著特斯拉并不害怕打價格戰。此前在1月6日,國產特斯拉就全系降價,最高降幅達4.8萬元,Model3和Model Y車型價格均創下史上最低。此后,問界、小鵬、蔚來等車企均有降價措施。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已經開始,沒有一個廠商可以幸免,都會被卷入。而上游原材料的降價也給車企提供了一定降價空間。
特斯拉“擺脫”稀土?
在特斯拉投資者日上,特斯拉動力總成副總裁柯林.坎貝爾表示,特斯拉的下一代驅動單元成本將降低約1000美元,碳化硅將減少75%。同時,特斯拉的下一代永磁電機將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
我國是稀土大國。東莞證券援引美國地質調查局2023年數據稱,中國稀土儲量為4400萬噸,是全球稀土儲備最大的國家,稀土儲備量占到全球約35%,其余稀土儲備分布在越南、巴西、俄羅斯等地,分別為2200萬噸、2100萬噸及2100萬噸,以上四國占據全球稀土儲量近90%。
而稀土磁性材料是稀土功能材料中占比最大且終端產品價值最高的材料,終端應用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汽車EPS、變頻空調、風力發電、工業自動化、智能消費電子和節能電梯等領域。
海通國際研報表示,新能源車正成為稀土永磁的最大增長點。高性能釹鐵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應用于發動機與輔助電機,每臺新能源汽車大約消耗3kg釹鐵硼,而傳統車僅需0.3-0.4kg釹鐵硼。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將提高對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
因此,特斯拉“擺脫”稀土的計劃也對A股稀土永磁板塊造成較大影響。截至3月2日上午收盤,多家稀土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其中廣晟有色跌8.17%,中國稀土跌7.57%,金力永磁(300748)跌6.9%,北方稀土跌4.09%。
但據業內人士表示,行業內的先進技術目前僅可以減少永磁電機里鏑、鋱等中重稀土的添加量,無法完全替代稀土。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向金力永磁提問稱:特斯拉近期宣布下一代的永磁電機將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碳化硅也將減少75%,請問特斯拉的這一決定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經營以及收益情況產生影響?
金力永磁回復稱:
釹鐵硼稀土永磁技術從20世紀80年代發明到現在將近四十年,正處于大規模應用而方興未艾的發展階段。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是人類努力的方向,是星辰大海,可以嘗試更多的技術路線。公司將密切關注新技術路線的發展,并視技術的成熟度和市場的需求做出及時的布局跟進與響應。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車主要客戶的訂單和需求未發生變化,公司經營正常。
特斯拉能否在不影響產品效率的情況下真正“擺脫”稀土?還要看后續其能否研究出相應的技術。
關鍵詞: 萬億美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六國化工:3月2日融券賣出金額118.34萬元,2023-03-03
- 軟包裝復合膠粘劑龍頭錨定高成長性 高盟新2023-03-03
- Mysteel早讀:鋼市供需回暖,美聯儲高官稱2023-03-03
- 每日速看!世界要聞:美國發生災難性債務違2023-03-03
- 全球快資訊丨新資訊:發改委:近日國家將投2023-03-03
- 上市券商年內首筆回購落地 板塊業績、估值2023-03-03
- 多家新能源車企2月份銷量同比環比雙增長 2023-03-03
- 天天熱點!青睞成長消費等板塊 部分知名基2023-03-03
- 天天熱頭條丨深深房A:董事長劉征宇離任 2023-03-03
- 全球觀熱點:保險中的自保件是什么意思?2023-03-03
- 世界微資訊!個人理財是什么意思2023-03-03
- 【環球新視野】東陽光重回主業投10億布局新2023-03-03
- 港股實名制來了 香港證監會:增強市場監察2023-03-03
- 萬科港股推出39億港元增發計劃 環球今日報2023-03-03
- 世界今亮點!全球播報:“透支”買量搏未來2023-03-03
- 滾動:中交地產擬開展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2023-03-03
- 環球今日訊!自己把車刮了可以走保險嗎?2023-03-03
- 3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調592個基點 2023-03-03
- 保險在猶豫期要如何退保?2023-03-03
-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打2023-03-03
- 全球最資訊丨焦點精選!微博(WB.US)Q4業績2023-03-03
- 環球熱推薦:今日觀點!萬科香港連方 I 最2023-03-03
- 十年前有住院記錄買重疾險要如實告知嗎? 2023-03-03
- 大藝科技更新招股書,黃錦康及其家人持股超2023-03-03
- 公積金封存了該怎么處理?_天天簡訊2023-03-03
- 136億!光伏龍頭再簽大單2023-03-03
- 寧德時代以4.05億美元出售鋰礦商Pilbara股2023-03-03
- 時訊:全球最資訊丨廣發證券戴康:當前處于2023-03-02
- 【天天熱聞】個人代理人的基本條件2023-03-02
- 全球熱資訊!港股3月2日地產股跌幅榜:恒盛2023-03-02
精彩推薦
- Mysteel早讀:鋼市供需回暖,美聯儲高官...
- 港股實名制來了 香港證監會:增強市場...
- 萬科港股推出39億港元增發計劃 環球今日報
- 微資訊!多地試點現房制度 專家:更適應...
- 樓市探春|直擊東莞樓市:周成交量同比漲2...
- 全球實時:廣東出臺首批9份政策,助推市...
- 16歲 我在日本:小留學生日記
- 毛利率14年連升 千億“白馬股”打響沽...
- 全國人大代表耿遵珠:引入“金融活水”...
- 環球微速訊:樓市探春|對話盧文曦:“千...
- 熱點!中國如何驅動經濟高質量復蘇的“...
- 世界最資訊丨中金:維持微博-SW跑贏行業...
- 今日快訊:午評:港股恒指跌0.4%蔚來大...
- 頭條:中國銀河證券:2月澳門博彩收入續...
- 每日看點!招銀國際:維持和黃醫藥買入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