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體迸發“中醫情” “中醫風”吹向海外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隨著都市生活各種壓力的增加,眾多年輕人開始尋求中醫養生之道,中醫藥已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醫養生”“艾灸”等中醫藥專有詞匯已經成為健康關鍵詞。《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青年消費群體迸發的這股“中醫情”,催生了相關市場需求,中醫養生正逐漸成為大健康領域的熱門賽道。以艾灸產業為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元,每年正以30%至50%的速度增長。
與此同時,“中醫風”正逐步吹向海外,眾多在中國學習中醫的外國留學生,已成為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的使者。
青年群體迸發“中醫情”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時了解到,在豆瓣上,帶有“中醫養生”“艾灸”字樣的小組里,聚集了一大批熱切學習和討論艾灸調理的用戶,其中最大的小組有超過2萬名成員;在小紅書上,“艾灸”話題下已有10萬多篇筆記,年輕的養生博主們分享著艾灸養生的各種話題。
在都市白領人群中,中醫養生正成為新時尚。看中醫,吃藥膳,開膏方成了許多人保健養生的首選,拔罐、刮痧這些過去受中老年人喜愛的形式,現在也逐漸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
“95后”的王漢生出生在上海,他對中醫特別喜愛。他表示,現在的年輕人會喜歡中醫,其實就是將養生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我不太舒服,我要吃顆止疼藥”或是“我不太舒服,喝點咳嗽糖漿”。很多年輕人已經認識到,這些“臨時抱佛腳”的治療手段治標不治本,中醫是通過長期調養,增進身體健康。他說:“在看醫生時,中醫會追根究底找出病因,而且(對身體的)‘侵略性’較低。”
青年導演黃凱也比較推崇中醫。他發現中醫有一套認識疾病的方法,和西醫認識疾病的方法不太一樣,而且更容易了解。黃凱表示,其實中醫的養生道理就蘊含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面。例如,喝姜茶有利于人體排汗、排寒。很多人都喜歡吃完大閘蟹后,喝點姜茶,感覺會很舒服。另外,中醫的性價比也比較高。例如,治療普通感冒,中醫往往花費更低。
“現在的上班族,每天都身處電腦前,忙碌起來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不僅腦力消耗巨大,對身體也是個不小的考驗。”程序員王璐說:“平時工作太累了,沒時間鍛煉,頸椎、腰椎等幾處特別不舒服,脹痛起來讓人受不了。在幾個朋友的推薦下,我從網上買了一套拔罐器和按摩板,并照著說明書上的做法進行操作,的確會緩解很多。”
“中醫風”吹向海外
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西蒙有著一副典型歐洲人的面孔,來自法國的他,能說一口頗為流利的中文,如今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上課時,他和中國學生一樣,身穿白大褂,對著沙袋練習推拿手法。
他碩士畢業論文選定的方向是針灸與五音。為何這位法國人會選擇來到遙遠的中國學習中醫?這一切或許要從他幼時看的電影說起……
“在李連杰主演的一部功夫電影里,主角使用銀針和敵人交戰,這讓我很好奇。”西蒙說。經過一番研究,了解到這部電影融合了武術與中醫的元素。“但中醫到底是什么?”懷揣著這樣的疑問,他選擇前往上海中醫藥大學求學。
學習之后,西蒙認為,中醫是一種比較自然的治療方法,能幫助理解自己的身體,也能更好地幫助、治療其他人。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兩套理論體系相輔相成,可以優勢互補。
西蒙說:“我的爸爸患有腦瘤,這一疾病導致他半臉面癱,我想通過中醫為他治療。”每次回家時,西蒙便會為父親診療一番,“我爸爸的臉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雖然尚未治愈,但越來越好了。”他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小目標:“我想在法國開一個屬于自己的針灸推拿工作室。”
西蒙的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老師肖彬表示,現在每年都有很多留學生來校學習,差不多每一屆就有幾百個外國學生。他們通過幾年的學習之后,有的又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運用中醫藥方法治病救人,或設立私人診所,使中醫的一些診療手法和理論在那里“生根開花”。
“中醫熱”盛行背后的原因
肖彬認為,最近兩年中醫在年輕人群體中越發盛行,這其中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困擾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中醫有時不吃藥,但也有明顯的療效,療效才是硬道理。中醫非藥物治療使用器械或手法,發揮著整體功能綜合調節和協助人體自然康復的作用,注重醫患雙方的互動性和方法的實用性、有效性。汪女士是一家外企辦公室的文員,長期久坐,頸椎一直不好,還時常出現頭暈的癥狀。經過一些按摩和針灸治療后,感覺頸椎疼痛得到緩解,頭暈也逐漸消失。揣著不吃藥的想法,她現在每周去醫院做兩次推拿。
肖彬還表示,老百姓文化水平的提升對中醫的推廣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養生,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符合這一健康需求。
此外,中醫吸取了中華文化的精華,符合文化傳統,貼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當老百姓從“春捂秋凍”“冬吃蘿卜夏吃姜”等諺語中感受到這里面含有的中醫養生道理時,就有了高度的認同感。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醫和中醫養生絕不是“一個藥方走天下”,也需要辨證論治。“中醫養生熱”不是說中醫有多么神奇,更不是說有了中醫,就不再需要西醫,正當的服用藥物也是必要的,不能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另外,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適用于同一種中醫療法,需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來進行治療。
中醫養生成為市場熱門賽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健身、養生、保健等健康生活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人們越來越舍得在健康上進行投入。
以艾灸為例,有數據統計,目前中國艾灸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元,每年正以30%至50%的速度增長,成為醫療健康市場的熱門賽道。據統計,在天貓搜索艾灸的人數年均以110%的速度增長,年搜索量超過千萬,艾灸已經成為平臺上最受歡迎的養生方式之一,占據了60%以上消費規模。
在某網絡平臺上,記者看到,有幾款銷量靠前的產品,月銷量都在5000件以上。眾多消費者留言表示,與以往印象中的產品不一樣,現在的艾灸產品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外觀更加時尚,因為價格適中,也會再次購買贈送家人和朋友。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中醫養生賽道非常火熱,很多投資人充滿期待。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產品的標準將會更高,國貨新品牌的崛起將成為必然,這些都將成為中醫養生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青年群體迸發“中醫情” “中醫風”吹向海2021-10-13
- 我國“十四五”醫保任務單劃定 為全民提供2021-10-13
-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創近7年新高 盤中最高升2021-10-13
- 深圳禮品展上新“繽紛食品館” 解鎖員工福2021-10-13
- 醫美板塊走強 多公司披露醫美產品布局及業2021-10-13
- 10月基金發行市場升溫 主動權益類基金依然2021-10-13
- “醫美面膜第一股”之爭:創爾生物IPO審核2021-10-13
-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我國對外投資穩步增長2021-10-13
- 《佰潤豐澤高峰對話: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2021-10-13
- 微眾銀行走普惠金融發展道路 積極承擔社會2021-10-13
- 9月上市車企新能源車銷量普遍增長 1-9月滲2021-10-13
- 春風動力17億元增發落地 春風動力當日下跌2021-10-13
- 醫美板塊走強 多公司業務版圖持續擴張2021-10-13
- 多家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喜人 周期行業新能2021-10-13
- 市場化改革重磅舉措落地 擴大市場交易電價2021-10-13
- 央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大力推2021-10-13
- 國辦發文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深入實2021-10-13
- 加碼發力穩定工業增長 全力沖刺四季度經濟2021-10-13
- 美債收益率上行擾動資金情緒 A股成交額連2021-10-13
- 浙商鈄正剛再度出擊資本市場 “錦江系”顯2021-10-13
- 歡瑞世紀:股東訴訟達成和解2021-10-13
- 國泰君安:出于對滯脹預期/金融監管等擔憂2021-10-13
- 【環球財經】9月新交所證券市場總成交額同2021-10-13
- 翰宇藥業: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獲批上市 視2021-10-12
- 【環球財經】印度Sensex30指數12日上漲0.25%2021-10-12
- 【環球財經】通脹壓力上升 海指周二結束連2021-10-12
- 鹽湖股份:子公司涉嫌非法采礦2021-10-12
- 國內證券類外資私募數量已達33家 進軍中國2021-10-12
- 豪悅護理:截至10月11日期貨投資累計虧損692021-10-12
- 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任亞楠:碳達峰碳2021-10-12
精彩推薦
- 金斯瑞生物(1548.HK)漲5.5%報30.7港元,...
- 醫療器械板塊走高,威高骨科漲超7%
- 摩通:上調交行(3328.HK)目標價至5.7港...
- 港股汽車經銷商股普漲,永達汽車漲近6%領漲
- 蘋果概念股普跌 比亞迪電子跌2.43%
- 瑞信:上調安東油服(3337.HK)目標價至0....
- 鋼鐵板塊走弱,廣大特材跌超6%
- 中源協和(600645.SH)跌逾4%,報22.58元...
- 光伏概念股午后繼續走弱 拓日新能(0022...
- 世紀鋁業漲13.45% 目前報價16.280美元
- 世紀鋁業漲13.45% 目前報價16.280美元
- 精選層新股申購資金凍結幾天 匯宇制藥...
- 化妝品概念股表現活躍 朗姿股份(002612)漲逾8%
- 凱爾達今日申購 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499...
- 磷化工概念股大幅走低 宏達股份(6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