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提升供給端產品質量 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高質量發展要有高標準市場體系,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是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關鍵內容,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表示,近年來我國市場環境持續改善,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國內產品質量監管抽查合格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70%穩步提升到現在的90%以上。
但是,劉兆彬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反映在市場最直接的現象就是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嚴重干擾了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沒有好的市場環境,就存在劣勝優汰、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再好的市場環境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劉兆彬說,要從供給端提升質量、調整結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物美價優的產品和服務。
好的產品和服務與市場環境優化緊密相關,相輔相成。劉兆彬認為,只有大力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才能推動經濟循環暢通,14億多人口所帶來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才能得以彰顯。
如何通過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構建公平有序、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劉兆彬建議,在質量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除了依靠企業自身和市場機制調節,還要靠政府部門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規劃引領,協調安全保障。
在標準建設方面,持續加大高標準高品質供給,以市場化、國際化為導向,不斷豐富標準實施監督手段。同時,加強標準實施力度,積極與國際慣例接軌,以標準化手段提高技術創新的市場化效率。
在品牌引領方面,推進市場表現、消費者評價與國際競爭力三足鼎立的品牌評價體系建設,打造特色品牌,實現優質優價。“目前,我國品牌建設與國際品牌發展差距仍然很大,抓品牌一定要打好質量基礎建設。”劉兆彬說。
在市場機制創新方面,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除特殊行業外,推進市場準入由行政審批到行政確認,再到公共信息實現公示,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新市場準入制度,推動高附加值產業集聚。 (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海螺水泥(600585)融資融券信息(05-28) ...
- 潤邦股份(002483.SZ)發布公告稱:控股股...
- 景興紙業(002067)融資融券信息(01-21) ...
- 海德股份2月5日快速上漲 報8.08元
- 云南銅業融資融券信息:融資凈償還1532....
- 紫金礦業(02899)漲4.51% 預期2020年...
- 上海:租賃機構嚴禁誘導租房人一次性支...
- “固收+”類產品備受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
- “就地過年”帶來家宴餐飲行業新機遇 ...
- 海和藥物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31.5億元...
- 聯想公布第三財季業績 穩健業績暗藏風...
- 金誠信(603979.SH)發布公告稱:子公司獲...
- 今日現貨黃金價格走勢分析(2021年2月4...
- 賽微電子(300456.SZ)發布公告稱:子公...
- 上海醫藥(601607.SH)發布公告稱:別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