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募增長密碼指向短債 明年債券保持敏感:債基規模首超混合型 重拓固收平安基金領銜逆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募基金非貨基(不包括貨基和理財債基,下同)凈值規模為4.83萬億元,比2017年底僅增加約3600億元。
規模幾無增長的背后,是不同類型基金的此消彼長。2018年,混合型基金規模減少了約5000億元,較2018年初縮水28%,最終規模為14929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則大增近8900億元,較2018年初增長57%,最終達到24501億元。
這也是債券型基金規模首次超越混合型基金。
基于此,在固收產品上重點布局的基金公司因此獲得了規模的迅速擴張,部分公司行業排名更是大幅上升。譬如,平安基金2018年末非貨基規模排名升至全行業第21位,較2017年末上升了37名。
1月2日,有受訪基金公司表示,考慮到2019年A股市場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固收產品仍然是公司今年擴大規模的主線。
12家公司上升顯著
債券小牛市的出現為部分基金公司迎來了規模逆襲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非貨基規模排名上升最多的前20家公司依次是:平安、人保資產、鵬揚、東方阿爾法、中泰資管、博道、財通資管、富榮、南華、新疆前海聯合、永盈、中庚、泰康資產、中融、弘毅遠方、華泰(上海)資管、凱石、民生加銀、中加、金鷹。
上述20家公司的上升名次在13位至37位之間,前12家公司的年度排名較2017年末均上升了20名。
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是平安基金,該公司2018年底非貨基規模達742億元,全年猛增556億元,增幅高達297%。伴隨規模的大增,平安基金行業排名也飛速上升,從2017年底的第58位飆升至2018年底的21位,一舉提升37名。
平安規模爆發的背后,在于對債券型基金的重點布局。2018年平安基金共發行了30只新基金(份額合并統計),其中債券型基金及偏債產品占絕大部分。30只基金發行之初合計份額為206.06億元(部分尚在發行期),2018年末的最新份額已經增至526.16億元。
實際上平安基金截至2017年末的債券型基金規模僅有57.19億元;較2017年末相比,2018年全年平安基金債券型基金規模暴增了562億元。
除平安外,多家偏固收風格的基金公司同樣取得了規模增長。其中,永贏基金2018年規模大增411億元至714億元,規模增長絕對額位于全行業第二,公司排名從2017年底的43名提升至第22名;鵬揚基金2018年規模增長183億元至221億元,排名從83名直升至51名,上升了32位。
而從絕對規模增長看,則以廣發基金最為突出。2018年廣發非貨基規模增加了714億元,在全行業位居第一,其排名也從2017年末的第10位升至2018年末的第6位。
華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收投資總監1月2日向記者分析指出,短債基金成為風口,這是比較超預期的。這主要是由于2018年作為資管新規過渡的第一年,很多銀行沒有什么產品對接。因為你讓它從一個無波動產品切換到一個波動特別大的產品,銀行肯定是不愿意的。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公司應對銀行的需求推出了大量短債基金,公司規模因此迅速擴張。
對2019年債券保持敏感
盡管債市在2018年走出一輪不小的牛市,但有業內人士直言,由于機構資金布局節奏較晚,實際上并沒有賺到太多錢。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固收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了三方面原因。第一,2017年年底債市超預期調整,導致很多機構一直處于心理陰影當中,因此在10年國開債收益率到5.1%以上的時候很少有機構去買,大部分機構還是買在4.8%附近,屬于中途上車,而且很多機構已經下車了;第二,2018年信用風險暴露比較多,很多機構“只買利率債不買信用債”,最后形成了在利率債上沒賺到什么錢,在信用債基本沒有賺到錢的結果;第三,2018年大家對經濟下行的預期是在中間逐步形成的,并非一開年就形成經濟快速下行的預期,最終促成了非典型牛市。
在談及2019年時,多位受訪者預期,基于全球風險偏好回落以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債市趨勢依然向好,2019年仍然有不少機會。
不過,2019年也有更多風險點需要關注。招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資副總監馬龍向記者分析指出,目前影響市場的主線在于“內部融資收縮”及“中美貿易摩擦”。
其中,債券的凈發行量進入2018年10月后出現明顯好轉,特別是低等級主體近8周持續保持債券凈融資,同時2019年地方債的發行有望提速至1月開始,社融增速未來或出現超預期表現可能是未來債券市場的第一個風險點。此外,中美貿易談判進程具有較大的不可預測性。
馬龍表示,“規避風險首先要有對風險的預判。分析這些因素背后的邏輯和影響的大小,是長期的基本面邏輯發生了逆轉還是短期脈沖性的影響使得債券市場大幅波動。如果認為是長期的因素,就需要及時調整投資節奏。對于2019年的行情,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