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朔股份估值變幻多端 營業收入疑點重重
2. 營業收入與現金流不匹配
當然,這不是其營業收入數據不合理的唯一證據,《紅周刊》記者核算發現,華朔股份披露的營業收入還得不到現金流數據的支撐。
以2015年為例,根據華朔股份披露,其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2967.72元(見表4),其中出口收入34989.91元,那么其境內收入應該為17977.81萬元。其中華朔股份國內銷售部分需要按17%的稅率計繳增值稅,因此算上增值稅影響,則其2015年營業收入的含稅收入應該為56023.95萬元。
因企業的收入會形成應收債權或者以現金方式收回,華朔股份有如此多的營業收入,那么該公司應收債權和回款情況又如何呢?
根據華朔股份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2015年其應收票據年初和年末數據均為0,不存在新增情況,而應收賬款新增了2941.48萬元,因此,該公司當年應該收回的現金為53082.47萬元。然而從該公司現金流量表反映的數據來看,其當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為49747.28萬元,另外2015年預收款項減少了352.98萬元,扣除這部分因素的影響,則其實際收到的現金相比起應該收到的現金收入差了2982.21萬元。
2016年的情況又是如何呢?2016年,華朔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7046.40萬元,其中出口收入39077.93萬元,則境內收入應該為17968.47萬元,算上增值稅,其2016年的含稅營業收入合計應該為60101.04萬元。而當年華朔股份應收票據不存在新增情況,應收賬款則新增了1675.85萬元,因此該公司當年現金收入部分應該為58425.19萬元。不過其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5145.57萬元,而當年預收款項則增加了270.75萬元,扣除預收款項因素的影響,相比之下該公司實際收到的現金比應該收到的現金相差3550.38萬元,也就是說該公司仍然有大量收入得不到現金流的支撐而不知所蹤了。
實際上,照此推算后《紅周刊》記者發現,華朔股份2017年1~6月的收入也存在類似問題,大約有2200多萬元的營業收入得不到現金流的支撐。這樣看來,連續數年華朔股份的營業收入都存在既沒有形成應收賬款等債權,也沒有以現金方式收回的情況,再結合我們上面所分析該公司出口金額數據存在的疑點,那么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的真實性就很值得懷疑了。
舊版招股說明書存在諸多疑點得不到解答,在華朔股份即將披露的新版招股說明書中能否得到答案呢?對此,我們將保持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