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三度舉牌 險資投資信心回升
新華財經北京3月7日電(記者 胡恩燕)今年以來,險資掀起舉牌小高潮。據記者統計,險資年內已三度舉牌上市公司。而2021年和2022年,合計僅有五次險資舉牌,其中還有兩次為被動舉牌。業內人士指出,險資舉牌是權益市場回暖、投資信心回升的一個信號。今年的三次舉牌行動也是在監管框架內進行,因保險資金長期性的特點,投資周期較長的基建類投資標的更受青睞。
險資舉牌活躍度提升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顯示,年內已有3家保險公司及關聯方主動舉牌上市公司。
【資料圖】
3月3日,中國太保公告顯示,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增持光大環境H股股票,觸發舉牌。舉牌后,中國太保及控股子公司共持有光大環境H股股票由此前的1238.4萬股變為3.07億股,占其總股本比例由此前的0.2%變為5%。
此外,2月10日,陽光人壽披露公告,通過配股認購,陽光人壽獲配首程控股H股股票2.53億股,占其總股本的3.36%。本次權益變動后,陽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持有首程控股H股股票4.56億股,占其總股本比例為6.05%;1月13日,中國人壽公告,已通過定向增持舉牌萬達信息。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持有萬達信息的股份由18.17%上升至20.32%。
此前兩年,在權益市場震蕩調整的背景下,險資鮮有舉牌動作。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底,國壽集團通過QDII賬戶出資方式參與華融非公開發行H股,觸發舉牌,成為當年險資舉牌的唯一案例;2022年7月,中國太保及其子公司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天齊鋰業港股首次公開發行;2022年底,太平人壽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工商銀行H股股票,觸發舉牌。此外,2022年還有前海人壽和泰康人壽兩家保險公司被動舉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內舉牌的3家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均遠低于30%的監管紅線。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中國太保、陽光人壽和中國人壽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5.85%、21.86%和22.88%。
青睞長久期資產
與此前險資密集布局房地產行業相比,今年險資舉牌行業相對較為分散,但多是與國家戰略相關領域相匹配的一些行業。業內人士指出,從投資收益率水平看,2017年以前,房地產確實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保險公司只偏好于此。
“從資產負債端來看,保險的負債具有周期長的特征,相匹配的資產可選范疇窄,特別是2021年至2022年,在權益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險資更難找到合適的資產匹配負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對記者表示,險資舉牌是正常的資本行為,而在負債端持續改善的情況下,保險業在資產端匹配的信心也有回升。“如果從長遠看,保險業應該更多地選擇與國家戰略一致的基建類投資標的。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特征,很多保險產品久期超過15年,而基建類投資的特點也是周期很長,與保險投資更契合。”謝遠濤表示。
事實上,這一偏好在私募股權投資方面也可見端倪。年內已有多家保險公司及旗下機構參與私募股權投資,投資方向包括新基建、新能源、醫療健康等多個與國家戰略趨勢相匹配的領域。
此外,險資舉牌上市公司,亦是看好該公司發展前景和股票潛力的表現。知名財稅審專家、江蘇四維咨詢集團首席咨詢師劉志耕表示:“如果投資者繼續增加對該上市公司股票收購,會引起市場的關注和熱情。”
釋放投資信心回升信號
2015年和2016年,險資頻繁舉牌上市公司,曾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質疑。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險資在A股舉牌投資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此后,涉及險資運作的一系列政策陸續發布,行業監管框架基本確立。2022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落地,促使險資舉牌更趨理性。
謝遠濤表示,監管對保險公司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險資投資已趨謹慎。保險公司在權益投資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資產與負債的匹配問題,還要考慮償付能力監管要求以及經營、穩健性等。舉牌也是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進行的調倉行為。
業內人士表示,險資舉牌也是權益市場回暖、投資信心回升的一個信號。與之相應,今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密集調研。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年內已有247家保險機構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合計調研超900次,涉及219家上市公司。
“任何資金的舉牌都是為了獲利,險資也不例外。隨著其資金規模的不斷龐大以及舉牌經驗的不斷豐富,險資對有拉動機會和炒作空間股票的舉牌將更為頻繁和精準。但監管部門對險資舉牌的管理和規范也會越來越詳細和明確,監管要求和相關措施將日趨具體和嚴格。”劉志耕表示。
編輯:劉潤榕
關鍵詞: 投資信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工行、中行、建行、農發行同日迎來新副行長2023-03-07
- 環球觀熱點:東方證券吸收合并投行子公司獲2023-03-07
- 年內三度舉牌 險資投資信心回升2023-03-07
- 什么是委付2023-03-07
- 什么是分攤原則 環球快消息2023-03-07
- 觀熱點:華潤置地中標深圳寶安灣區芯城片區2023-03-07
- 覆蓋全球超700家!KK集團計劃2023再擴張!2023-03-07
- 我國已經具備建設地月空間基礎設施能力2023-03-07
- 小額信用卡辦停息掛賬需要具備哪些前提?停2023-03-07
- 榮盛石化:3月6日融券賣出金額19.93萬元,2023-03-07
- 全球消息!新天地:3月6日獲融資買入281.652023-03-07
- 達安基因:3月6日獲融資買入1648.61萬元,2023-03-07
- 天天快看點丨外資怎么引?外貿怎么穩?——2023-03-07
- 相關制度規則發布實施 全面注冊制加快落實2023-03-07
- 每日關注!全球短訊!再掀價格戰?特斯拉(TS2023-03-07
- 【環球播資訊】【環球財經】大宗商品價格拖2023-03-07
- 什么是推定全損2023-03-07
- 什么是物上代位2023-03-07
- 【全球獨家】【環球熱聞】智通ADR統計 | 2023-03-07
- 全面注冊制下中小銀行IPO進程加快2023-03-07
- 【讀財報】2月上市公司再融資動態:定增實2023-03-07
- 權益基金發行升溫 3月份以來新發數量占比2023-03-07
- 每日視點!上海臨港:3月6日融券賣出金額1.2023-03-07
- 海利爾:3月6日獲融資買入447.22萬元-全球2023-03-07
- 世界簡訊:歐晶科技站上風口上市后股價漲逾62023-03-07
- 182 世界觀熱點2023-03-07
- 如何看待二次育肥現象?對市場豬價可能有何2023-03-07
- 即時焦點:新股消息 | 洲際船務通過港交2023-03-07
- 【世界熱聞】美股異動 | 四季度虧損擴大2023-03-07
- 什么是代位追償權_世界新視野2023-03-07
精彩推薦
- 我國已經具備建設地月空間基礎設施能力
- 天天快看點丨外資怎么引?外貿怎么穩?...
- 182 世界觀熱點
- 上海金山城市沙灘最佳游玩時間_上海金山...
- 硬質合金上市公司:歐科億2022年凈利上...
- dota冥界亞龍出裝 世界滾動
- 正榮地產:預計3月底前提出境外整體債務...
- 網傳“投資者舉報融信違法違規",融信內...
- 嚴以用權
- 力諾特玻(301188.SZ):重點向汽車玻璃透...
- 環球新資訊:安里資產管理郭家耀:港股...
- 國泰君安:給予名創優品增持評級 目標...
- 天天播報:GIC Private減持紫金礦業約67...
- 恒生科技指數跌0.81% 新東方在線跌超9%
- 聯康生物科技集團發盈喜 預期年度歸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