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倉兩大核心板塊 這些基金逆勢創歷史新高
4月以來,股市仍然低迷,但卻有基金逆勢創下歷史新高。
據數據統計,31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凈值在上周創下歷史新高(注:剔除2022年新成立的基金),其中不僅有主動權益類基金,也有固收+基金、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等。
雖然這些基金類型五花八門,但從持倉來看,大多遵循著兩大脈絡:一是穩增長邏輯下的地產股;二是通脹和供需偏緊邏輯下的能源資源股。這也是今年為數不多上漲的兩大方向,其中中證細分房地產產業主題指數年內上漲7.76%,中證800能源指數年內上漲20.56%。
創新高基金多重倉地產和能源
4月14日,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萬家精選3只基金齊齊創下自成立以來的凈值新高。其中,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年內收益率超40%,是今年以來收益最高的主動權益類基金。
黃海是一位堅守地產板塊的基金經理,從定期報告持倉來看,近年來持倉一直以地產為主,且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倉煤炭股。截至2021年末,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的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金地集團、保利發展、萬科A、招商蛇口、新城控股,此外,該基金還重倉了晉控煤業、平煤股份等多只煤炭股。
他在年報中表示,2022年A股市場的整體格局可能是震蕩趨弱,調整的幅度取決于刺激經濟的力度和速度,因為經濟下行的力量較強,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從周期性來看,從去年二季度見頂,下行周期至少會貫穿今年全年;結構性原因是人口增長速度下降較快,長期需求面臨萎縮,疊加疫情防控和各類調控,常規的經濟刺激手段可能不足以扭轉下滑態勢。
黃海認為,低估值和穩定分紅的公司會是經濟下行期的稀缺資產,投資整體上偏謹慎和防御,繼續堅定看好能源(煤炭)、穩增長政策受益的房地產。
除了上述黃海管理的3只基金外,近期創新高的多數基金重倉股名單中都有地產股、能源股的身影。
例如“固收+”明星基金經理張翼飛管理的多只基金近日創下凈值新高,包括安信民穩增長、安信平衡增利、安信民安回報等。以安信民穩增長為例,其年報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4只地產股和3只能源股。
同為安信旗下的袁瑋也有多只基金在近期創下凈值新高,其中安信新常態滬港深精選重倉了A股中的保利發展、金地集團,港股中的中國海外發展、旭輝控股集團等多只地產股。
多只能源資源QDII基金也創下新高
與此同時,全球能源的供應緊張也影響著QDII基金的表現,多只重倉石油、礦產的QDII基金在近期創下新高。
例如,4月13日,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人民幣A創下凈值新高,這是一只指數基金,跟蹤的是道瓊斯美國石油開發與生產指數,超過70%權重成份股分布于上游勘探與生產行業,使其對油價的敏感度更高;此外,該指數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方式編制而成,前十大成份股權重占比達到70%,龍頭效應更加明顯。
此外,華安標普全球石油、中銀標普全球自然資源均于4月14日創下凈值新高。不同于另外兩只石油基金,中銀標普全球自然資源的持倉集中在礦業股,重倉了FORTESCUE METALS GROUP、淡水河谷、力拓等。
在高通脹的背景下,這些礦業股今年以來漲勢較好,例如淡水河谷的股價年內漲幅超40%。德意志銀行預計,5家大型礦業公司(必和必拓、英美資源、嘉能可、淡水河谷、力拓集團)將宣布高達240億美元的股息和現金分紅,今年晚些時候可能還會有更多。
兩大板塊后市如何走?
可以說,重倉地產和能源資源股是今年創新高基金的兩大殺手锏,展望后市,這兩大方向的行情是否還能延續?
對于地產股的投資,萬家基金認為,現在正站在一個“翻石頭”的黃金時期,需要通過對房企基本面的深入研究,準確捕捉優質房企,在估值被錯殺的時候進行布局。
萬家基金表示,繼續看好地產板塊的配置機會,未來將重點關注以下幾條主線:一是信用風險較低、融資渠道暢通、安全性較高的龍頭房企;二是財報安全性高、現金流較為穩定的區域性央企、國企或區域龍頭民企;三是積極布局“地產+”業務、價值有待重估的房企;四是當前收入確定性較強、集中度加速提升,同時關聯房企近期信用風險緩釋,彈性反轉的地產后周期物業板塊。
展望2022年能源資源股的走勢,中銀標普全球自然資源基金經理陳學林在年報中表示,由于OPEC+修正了對于2022年供需過于悲觀的預測,使得能源股跟隨油價反彈,各大能源機構也開始修正原油庫存的數據,顯示世界經濟復蘇的強度超過了之前的預測,只要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得到控制,能源股基本面將可以在2022年支持本板塊再創新高。
此外,中國宏觀經濟不振使得市場預期中國央行會持續加大寬松力度,陳學林認為,此舉將利好于基礎金屬的需求,俄烏戰爭也將使得部分金屬的行情易漲難跌。貴金屬2022年最大的壓力則是來自美聯儲的升息威脅,雖然目前根據預測,通脹威脅將逐漸減輕,但是在市場仍有疑慮之下,貴金屬應該還會在區間內震蕩,除了避險需求之外,隨著美聯儲加息次數的明朗,才能看出貴金屬板塊走出新的方向。
關鍵詞: 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重倉兩大核心板塊 這些基金逆勢創歷史新高2022-04-18
- 拒絕“死扛”昔日牛股 “專戶派”基金經理2022-04-18
- 熱度逆勢上升 券結基金發行創同期新高2022-04-18
- 國盛證券:政策放松持續推進 維持地產開發2022-04-18
- 海通證券:短期指數有望企穩,保持信心謹慎2022-04-18
- 中信證券:長期看銀行板塊估值底部明確 短2022-04-18
- 泰恩康:4月15日融資凈償還592.62萬元 上2022-04-18
- C金道:4月15日融資凈償還251.86萬元 上一2022-04-18
- 銘利達:4月15日融資凈償還13.17萬元 上一2022-04-18
- 多次籌劃重大事項終止引關注 和科達收深交2022-04-18
- ST安泰有望“摘帽” 圍繞焦化、軋鋼產業“2022-04-18
- 全A共540家公司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告 當前披2022-04-18
- 廣發證券:A股仍需“慎思篤行” 價值風2022-04-18
- 唐山三地實施全域封控管理2022-04-18
- 銘科精技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 2022-04-18
- 國泰君安:低估值板塊并不等于低風險特征的2022-04-18
- 一季度央企開門紅 營收等三大指標均實現同2022-04-18
- 13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均超百億元2022-04-18
- 造紙業整合今年進入加速期 行業景氣度有望2022-04-18
- 疫情下生鮮電商訂單量暴增 頭部企業布局供2022-04-18
- 推薦東方證券陷“1元購”漩渦2022-04-18
- 上汽集團18日啟動壓力測試 汽車業有望加快2022-04-18
- 順發恒業、明新旭騰等擬回購股份2022-04-18
- 美聯新材、天宜上佳等一季度業績預增2022-04-18
- 福斯特董事長林建華:疫情導致部分物流受阻2022-04-18
- 東航回應恢復波音737-800商業運營:正按適2022-04-18
- 上汽集團 啟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2022-04-18
- 利亞德董事長李軍: 做深做透LED顯示產業2022-04-18
- 一汽集團在長春的5個主機廠全部復工2022-04-18
- 熊貓乳品營收超8億 持續深耕特色乳制品市場2022-04-18
精彩推薦
- 唐山三地實施全域封控管理
- 發改委: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
- 銀保監會: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投資...
- 廣東佛山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 交通運輸部:全國高速公路共關閉收費站2...
- 東莞:取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離莞...
- 發改委:將繼續緊盯重大項目建設,全力...
- 西安實行臨時管控:全市小區、單位人員...
- 太原新增(調整)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
- 利率自律機制鼓勵中小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上限
- 國家衛健委:4月16日新增22512例本土無...
-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發生5.4級地震
- 發改委:面對當前疫情持續散發多發形勢...
- 銀保監會: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 江蘇無錫恢復10條高速公路通道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