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顯著 實體企業利潤增幅“反超”金融類
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業績日前已基本披露完畢。盡管受到疫情影響,A股上市公司2020年業績依然實現了正增長。其中,非金融企業表現突出,2020年全年及2021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增幅均顯著超過金融類企業。業內人士表示,實體企業年報數據“亮眼”,凸顯了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也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財報數據顯示,在去年全年以及今年一季度,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均有著十分亮眼的表現,利潤增速顯著超越金融類。據中金公司統計,全A股上市公司、金融類上市公司以及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在2020年凈利潤分別增長2.3%、0.9%、3.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在低基數下實現高增長,上述三類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分別增長53%、7%、167%,相比2019年一季度的增速分別為9%、3%、15%。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近三年來非金融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首次超過金融類上市公司。《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18年、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凈利潤合計增速分別為0.66%、0.33%;而金融類上市公司企業的凈利潤增速則高達1.59%、15.35%。
專家指出,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突出表現,與金融業貫徹的“讓利實體”密不可分。“金融企業的主要盈利來自于銀行,以上市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在去年全年向實體經濟讓利,達成了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為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多支持,而金融企業的自身盈利則大幅減少,從而導致了凈利潤增幅的較大差異。”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記者表示。
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數據則從另一角度說明,2020全年我國銀行業保險業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穩步復蘇。據銀保監會統計,2020年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19.6萬億元,增長12.8%;新增制造業貸款2.2萬億元;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8.1個百分點;全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新增3.2萬億元,保險賠付超1.4萬億元。
在金融業的加速“輸血”下,工業板塊成為財報季中的最大亮點。從盈利金額來看,建筑裝飾、公共事業和化工等工業行業成為2020年A股上市公司利潤的“重要支撐”。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20年,上述三大行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合計分別為2127億元、1795億元和1752億元,居于各實體行業前列。
在利潤增速方面,工業板塊同樣突出。中信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全年,工業、消費、科技、醫藥盈利增速分別為3.3%、-1.5%、71.0%、27.5%;2021年一季度,工業、消費、科技、醫藥盈利增速分別為302.4%、95.8%、164.4%、77.9%;剔除基數因素,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上述板塊的凈利潤增速也達到了49.4%、16.0%、37.4%、43.7%。可以看出,工業板塊在PPI上行周期的盈利彈性最為亮眼。
從長期來看,專家表示,隨著讓利政策的逐漸退出,未來金融業、非金融業企業將會朝著更為協調的方向發展。“除了金融機構的讓利外,實體行業自身也在經濟復蘇中實現了有力的反彈。從未來幾個季度看,實體企業高增長業績的延續存在一定基礎。”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指出。桂浩明則表示,金融行業利潤長期增長過快,明顯超越非金融行業,并非正常現象,將會造成實體經濟的“失血”。但與此同時,實體經濟增速也不可能長期大幅度超越金融業,這同樣會形成失衡。從長期來看,兩者之間應該朝著協調穩定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商務部:前4月進出口、出口增速創10年來...
- 工信部:一季度機械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
- 北京“惠她保”開放參保:針對女性高發...
- 2020年下半年海底撈業績逆勢增長 餐飲...
- 北京:8批次食品樣品抽檢不合格 本次抽...
- 百瑞信托2020年業績僅小幅上漲 融資類...
- 工業互聯網成5G“主戰場” 加快了制造...
- “紅五月”節后首日表現受挫 消費基金...
- 刷屏!“滬惠保”首年參保率或達30% ...
- 格力電器在臨沂成立新公司 注冊資本2億
- 京東邦能入股數勢科技,經營范圍包括基...
- 騰訊申請整點優惠商標 國際分類為網站...
- 騰訊、B站關聯公司入股青瓷數碼 法定代...
- 騰訊關聯公司入股掌夢網絡 掌夢網絡致...
- 家電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市場消費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