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考古隊員晚上打著電筒來到這里 寫下一首“詩”
今天的文化中國行來到江城武漢。長江流域已知等級最高、遺跡最豐富的商代前期遺址——盤龍城就在這里。
盤龍城是一個存續了300多年的早商遺址,它證實了夏商王朝的控制范圍到達長江流域,也是華夏文明形成過程中,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發展等量齊觀的歷史見證。置身于此,你會發現,這里無論展陳與布置,都有著濃厚的考古學背景,帶著一種考古人的情懷——愿將3500年光陰直接打通。
沒有精修的草坪,沒有人造的花園,走在盤龍城遺址,一種很粗獷的草莽氣息會撲面而來。
總臺央視記者卞曉妍:公園的環境特別野生,保留了大量原生態的自然狀態,這是為什么?因為3500年前,盤龍城的先民們就在相同的自然環境下,都有大量的常綠落葉闊葉林。
為了盡量地接近3500年前,這個遺址公園最大程度保留了最原始的生態景觀,當金光照亮蘆葦,人們在夯土的城垣上散步,這場景既像遠古,也和這片土地上的考古發掘漸漸重疊。
總臺央視記者卞曉妍: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有的是一口大鼎,有的是一柄寶劍,而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這片土地。
這片宮殿基址就是盤龍城統治者議政和居家的地方,這是我國最早的“前朝后寢”式建筑格局的實物資料,比殷墟還要早兩三百年,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院長萬琳告訴記者,1974年、1976年,北京大學的師生們,就是沿著宮殿旁縱橫的方格子發掘,讓商代的遺存重見天日。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這個方格,是5×5米的正方形。他們沿著這個探方,一直往下挖,然后遺跡就開始呈現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
最大的驚喜,莫過于能在宮殿旁的博物館內,和當年的考古場景“面對面”。看,這是宮殿被發現那一刻的手繪剖面圖,甚至標明了五種土層不同的顏色,第四象限內,橫坐標11,縱坐標19。這張紙上,能看出考古人到底怎么使用探方,這是帶隊的考古學家俞偉超的發掘日志,翻開的這一頁,正是盤龍城1號宮殿被發現的日子,一行行清秀的字體記錄下每天的新故事。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逐漸發現一個一個的柱礎,引起了考古隊員的興奮,他們在晚上的時候都睡不著覺,一個一個地打著電筒,爭先恐后地來到宮殿區,大家都把盤龍城的這次考古,作為當年一首艱苦的考古詩。
卷尺、羅盤,最簡易不過的繪圖工具,展廳里復原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的生活場景,就在這么簡陋的條件下,他們發現了宮殿、城垣、貴族墓葬群。證明了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同屬中華文明的搖籃,讓人不禁感慨,可能考古工作本身,就是在大地上寫一首和文明有關的詩。
自從1954年被發現以來,盤龍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持續至今,這里的策展人都是考古專家,展覽團隊中的青年創作者,也都是高校考古專業的畢業生。所以我們在展廳中,處處能看到考古成果和考古學科普,比如,這塊土層是博物館還沒有建成的時候,考古工作者從湖底專門揭取的,能讓人很直觀地感到,滄海桑田,世間變遷。
盤龍城遺址博物館講解員邱宸薈:最下面我們看到的是生土,也就是沒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土壤,往上是商朝文化堆積,有大量陶片的存在,再往上走一米,我們看到的是明清時代的文化堆積,有大量瓷片的存在,所以當時先民活動軌跡在我們腳下三米左右的位置。
現在,就讓我們盡情地欣賞考古工作者在盤龍城遺址的發現,這件綠松石鑲金飾件,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鑲金飾件。
這口青銅圓鼎,是我國同時期已發現的最大圓鼎,它腹壁最薄的地方只有0.2厘米厚。
這張青銅面具線條飄逸,凸起的眼珠子,是不是有點三星堆的影子。
再看看考古隊員的發掘記錄卡片,真能感到他們當時激動的心情,數十年的考古工作,盤龍城發現了3000余件精美文物。
除了高等級貴族墓葬,還有青銅器制造作坊。如今,孩子們能在這里,來一把模擬考古的體驗,而在旁邊不遠的考古工地,考古人繼續在大地上,書寫一首動人而綿長的詩。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文化中國行丨考古隊員晚上打著電筒來到這里2024-10-11
- 長春秋韻:穿行于落葉之上的有軌電車別具浪2024-10-11
- 不忘使命,堅守責任!濟南甲狀腺研究院到底2024-10-11
- 廣州始發“南航快線”國內航班全面縮短至302024-10-11
- 江蘇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2024-10-11
- 浙江義烏圣誕用品銷售旺 商戶:每年上新超2024-10-11
- “央媽”“財爸”聯手 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2024-10-11
- 空客“超級大白鯨”貨機首次在中國亮相2024-10-11
- 中國與東盟十國宣布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2024-10-11
- 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市場 上交所努力打通2024-10-11
- 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0萬噸 中新天津生態城綠2024-10-11
- 打造更高能級“向西開放”平臺——中歐班列2024-10-11
- 新疆開行首趟中亞國際聯運商品車圖定班列2024-10-11
- 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穩步增長2024-10-11
- 黑龍江: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8年增長96.8%2024-10-11
- 承東啟西 求實創新——陜西以產業煥新點燃2024-10-11
- 業內專家貢獻“錦囊妙計” 縱論車路云一體2024-10-11
- 半月談丨三招讓科研成果從“書架”到“貨架2024-10-11
- “真金白銀”直達消費者 多地舉措出新助力2024-10-11
- 訂單超預期!中小企業的“中國制造”叫好又2024-10-11
- 恒榮匯彬:了解AI技術的現狀及發展前景2024-10-11
- 從0到1,他做了什么讓6G不再“高不可攀”?2024-10-11
- 湖南祁陽發展制種產業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2024-10-11
- 一攬子利好政策落地,樓市“銀十”開局回暖2024-10-11
- 9月完全開工的中小企業比率上升2024-10-11
- 前8個月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3%2024-10-11
- 多地密集“上新”房地產利好政策 國慶假期2024-10-11
- 多地密集“上新”房地產利好政策 國慶假期2024-10-11
- 機票跌破1折 節后“低價游”受歡迎2024-10-11
- 高梵KIDS攜手明星達人,點亮上海時裝周童裝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