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好正是揚帆時 能源轉型綠潮涌——2024國際雙碳產業創新發展交流活動觀察
新華財經西安9月13日電(記者閆鵬、雷肖霄、孫廣見)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國際社會各方的一致希冀。
陜西榆林,這座歷史上曾經以大漠風沙示人的“邊城”,正以打造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為契機,從“黑色革命”向綠色發展加速嬗變,成為我國能源型城市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演繹。
13日-15日,第十八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在榆林舉行。期間舉辦的2024國際雙碳產業創新發展交流活動上,與會嘉賓共議如何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打造“雙碳”發展先導區,為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圖為2024國際雙碳產業創新發展交流活動現場
“雙碳”轉型風好正揚帆
生態監測遙感無人機、粉塵防爆永磁電機、疊螺式污泥脫水機依次陳列……第十八屆榆林國際煤博會現場處處顯現“科技韻”與“綠色風”。在展館中穿行,關于綠色低碳的話題頻頻在記者耳邊回響,中外嘉賓期待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路徑。
圖為榆林國際煤博會上展出的一款掘錨一體機產品
4年前,我國向世界作出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雙碳’行動既是國際社會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保持核心競爭力,獲得更健康發展的自主選擇,展現了我國對全球負責的大國擔當。”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說。
在“雙碳”目標牽引下,能源轉型成效如何衡量?由新華指數研究院編制并發布的《中國“雙碳”能源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指數(2024)》在本屆國際煤博會上給出量化“答案”。
該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雙碳”能源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總指數值達到156.97點,同比增長12.31%,特別是環境支撐、技術創新兩項細分指標增長尤為迅速,這說明我國在金融支持、政策引領、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能源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能源轉型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中國經濟信息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潘海平表示,中經社是新華社著力打造的“國家級經濟信息旗艦”,近年來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雙碳數據開發、碳金融指數研發、ESG國家標準建設、綠色金融智庫等領域,展開創新實踐,提供專業化、特色化、體系化服務,持續為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助力。
“煤城”能源革命迎潮而上
能源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而煤炭作為我國能源供應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在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扮演關鍵角色。
榆林,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基地,曾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近年來,榆林以打造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為核心驅動力,積極引進各方創新力量向綠色低碳轉型,努力打造地區能源產業高質量轉型的“榆林樣本”。
一大批現代能源化工項目漸次落地榆林:從智能礦山建設到精細化工加速布局,從降碳工藝提升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開啟規模化應用,從煤、油、氣能源保障擴展到風、光、儲、氫等多能融合發展,讓榆林高質量發展“綠”意更濃、成色更足。
“立足能源化工這一強市之基,榆林全力推動能化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進能化產業轉型升級、向優而行。”榆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忠表示,榆林市將持續聚焦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榆林煤炭及能源化工產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和歷史機遇。特別是隨著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榆林能源產業的智能化、綠色化進程不斷加快,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綠色機遇”呼喚協調共進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在本次交流活動中,與會嘉賓指出當前綠色低碳發展亟需各方更加緊密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機遇。
“能源變革和新型能源體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立過程中需以能源安全為前提,穩中求進地擴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和適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說。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吳吟看來,實現“雙碳”目標,既要增強全國一盤棋意識,又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以系統觀念促進能源產地綠色轉型是重中之重。
“實現‘雙碳’目標,根本在于能源轉型、規模化利用太陽能、風能,不同時長尤其是長時、高安全的儲能技術是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榆林以多能融合為特征、以能源技術革命為引領,探索多能融合低碳發展路徑,構建“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科技成果轉化新生態,為全國同類型區域提供了可操作、可復制的技術方案。
綠潮涌動,低碳揚帆。可以預見,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澎湃動能。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風好正是揚帆時 能源轉型綠潮涌——2024國2024-09-14
- 新華指數|中國 “雙碳”能源產業轉型邁入2024-09-14
- 金融案件占比呈逐年增加趨勢 天津二中院發2024-09-14
- 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30年居世界首位2024-09-14
- 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護覆蓋人口首次超過全2024-09-14
- 簽約超300億元 天津攜手多地共推文旅高質2024-09-14
- 金磚產業科技創新專題研討會發布15項先進適2024-09-14
- 浙江義烏第六代市場核心標志項目全球數貿中2024-09-14
- 服貿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舉行 共商加強國際2024-09-14
- 報告稱31歲至40歲人群是中國電商消費主力軍2024-09-14
- 德國業界:中國仍為歐洲木工機械供應商的首2024-09-14
- (投資中國)澳洲會計師公會:中國將繼續成2024-09-14
- “服貿之約”磁場強大、機遇無限2024-09-14
- 第十三屆酒博會達成貿易總額逾百億元2024-09-14
- 今年前8個月廣西外貿進出口增長10.8%2024-09-14
- 露營、采摘、騎行……在山西榆次樂享“慢游2024-09-14
- “政府+鏈主+園區” 山西晉城:高效打造光2024-09-14
- 愛爾眼科攜手中科知影 助力眼科學與認知科2024-09-14
- 中莫合作示范區項目簽約 將建設大宗商品加2024-09-14
- 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國際機票預訂量翻2024-09-14
- A股海南自貿區、保險板塊周四走強2024-09-14
- 報告稱交通運輸是中國北斗國際合作重點領域2024-09-14
- 中國給予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2024-09-14
- 第二屆中歐地理標志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2024-09-14
- 中國已與22個非洲國家簽署共同發展經濟伙伴2024-09-14
- 中國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臺啟運出港2024-09-14
- 中法交流與合作60周年“金融開放新征程”主2024-09-14
- 斗魚2024年第二季度總營收10.32億元,收入2024-09-14
- Penfolds奔富宣布華晨宇出任品牌代言人2024-09-14
- 寶駿云海集“五智”于一身 韓德鴻:致力于2024-09-14
精彩推薦
- 中國“智”造自行車暢銷海外 企業趕訂...
- 航拍太原東山丘陵地貌
- 烏魯木齊大巴扎:旅游熱度持續“在線”
- 中莫合作示范區項目簽約 將建設大宗商...
- 國際郵輪大規模綜合應急演習在天津舉行...
- 從三亞走向阿拉木圖 “中醫療養”扎根...
- 南京雨花臺區搶占新領域新賽道首發區
- 無錫空港經開區開展“四聯四融合”志愿...
- 鹽城經開區光伏產品遠銷海外助力非洲能...
- 徐州鼓樓區琵琶街道:社區聯合交警開展...
- 以舊換新政策擴圍加力 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 坐C919可以吃到熊貓小蛋糕 我國已有8架...
- 月餅市場興起健康創意風
-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開幕 多方探討能...
- 騎射、叼羊!看第五屆世界游牧民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