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豐股份總裁邱嘉輝:聚焦飼料推進轉型
禾之青青,歲稔年豐。禾豐股份(603609)從飼料起步,櫛風沐雨20載,如今枝葉繁茂,擁有飼料、白羽雞、生豬養殖三大核心業務,成為國內畜牧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不過,公司三大主業所處的行業正迎來洗牌,頭部企業、產業鏈完整的企業呈現強者恒強態勢。近日,記者專訪了禾豐股份總裁邱嘉輝。他表示,禾豐股份正將目光進一步聚焦飼料主業,夯實公司轉型發展的根基。
聚焦飼料 夯實基礎
2021年初,禾豐股份更改了公司的名稱,體現了公司轉型成為食品企業的決心。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的戰略修訂,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飼料業務的戰略地位,并且定下了“飼料銷量保底年均20%增幅、沖擊3年翻倍”的新目標。
為何要以飼料作為基礎?“不同于廠房的建造或設備的購置,現金一次性流出,后續計提折舊就可以,飼料的成本每天都在發生,現金是持續流動的。所以,飼料業務的成本控制更加考驗公司的運營管理能力。”邱嘉輝表示,禾豐股份以飼料業務起家,飼料一直是禾豐的第一主業,是公司的核心業務。
邱嘉輝表示:“從飼料到養殖,再到屠宰,最后到食品,這個一體化的鏈條當中,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超過60%。如果飼料業務沒有競爭力,產業鏈前端的成本就會居高不下,鏈條整體的利潤空間會被大大壓縮。飼料板塊的強大與否,與整條食品產業鏈的成功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并不是‘重返’飼料主業,而是進一步提升了飼料業務的戰略地位,即使未來成功轉型成為一家食品企業,我們仍然不會降低對于飼料業務的重視程度。”
而之所以提出“3年翻倍”如此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邱嘉輝表示,主要基于兩點原因:從外部環境來看,現階段飼料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銷量正在快速向頭部企業集中,這是行業共識;從公司自身的情況來看,經過對現階段的業務進展以及自身競爭力的充分評估,可以預見,很多區域在未來將處于銷量增速爆發的階段,這需要內部的一系列變革措施完全落地才能夠實現。
“目前,上游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下游養殖業景氣度不佳,疊加疫情影響,2022年對公司來說的確挑戰很大。”邱嘉輝表示,“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內部積極變革,外部快速開發新客戶,盡最大努力達成目標。”
進退有度 穩步前行
禾豐股份提出的“3年翻倍”新目標,實際上并沒有過多地考慮并購因素。但是對于并購,邱嘉輝也持開放態度。他認為,如果有好標的,公司也會果斷出手。“標的評價標準,我們更注重資產質量與財務風險這兩個因素。一直以來,公司對并購都保持著謹慎理性的態度,不會為了并購而并購。但也要看到,那些世界頂級公司,絕大部分也都通過并購進行擴張。因此,并購一定要做,但前提是必須進行充分論證,選擇好的標的,保證并購成功率。”邱嘉輝告訴記者。
經營穩健是禾豐股份的一貫作風,在前幾年的“超級豬周期”中,公司也沒有大幅擴張,公司也因此成為2021年度為數不多的仍然保持盈利的農牧企業。
“有很多朋友說,禾豐實在是太穩健了,甚至有些保守,但客觀地講,禾豐的發展速度其實并不慢。”邱嘉輝表示,2021年遭遇特殊行情,上市以來公司首次業績下滑。但是,從2014年上市到2020年,禾豐股份的收入和利潤每年都在增長。“禾豐的白羽雞業務用了10年多時間,將控參股合計的肉雞屠宰量做到全國第一;生豬業務也很快實現了從無到有,搭建起了我們自己的核心團隊。”
“同行都在進步,發展永無止境。”邱嘉輝表示,即使“飼料銷量三年翻倍”的目標實現了,公司與行業內銷量排名最前面的企業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所以公司必然會繼續向更高的目標發起挑戰。
“但是,企業在追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一定要控制好風險,不能馬失前蹄。”邱嘉輝表示。
連通鏈條 一體運營
目前在全球排名居前的飼料企業,大多為產業鏈一體化企業,但也不乏優秀的商品化飼料企業的身影。“一體化運營”與“商品化市場”哪種模式將成為行業主流?禾豐股份將會采取哪種模式?
“關于未來的行業趨勢,我個人認為是‘七三開’,70%的一體化運營,30%的商品化市場,特別是豬、白羽雞、鴨這三大主力行業趨勢尤為明顯。不過,即使是商品化市場,各個環節也需要一定形式的連接,因為農牧業是一個計劃性很強的行業。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一體化運營模式占比較多,歐洲則是專業化、商品化的企業較多,但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具有很強的協同關系。”
邱嘉輝認為,我國白羽肉雞產業的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一體化運營企業的銷量占比已經達到45%至50%左右。在行情低迷的時候,這些企業的優勢愈發明顯。
展望未來,邱嘉輝表示,公司長期的戰略目標是要成為一家頂級的食品企業,所以公司一定會向著“一體化”的方向推進。“在這個一體化的產業鏈條中,飼料成本占比超過六成,所以飼料環節十分關鍵。我認為,商品飼料業務在未來15至20年內仍然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增長。”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禾豐股份總裁邱嘉輝:聚焦飼料推進轉型2022-04-26
- 創新藥受追捧 滬市醫藥股競技“科技自強”2022-04-26
- 神火股份擬大手筆收編云南電解鋁業務2022-04-26
- 艾布魯董事長鐘儒波:緊抓鄉村振興機遇深耕2022-04-26
- 證監會:魯抗醫藥配股事項未通過2022-04-25
- 中體產業2021年凈利潤平穩增長 各業務板塊2022-04-25
- 營收、凈利雙降,恒瑞面臨“和時間賽跑”:2022-04-25
- 數字化穿透 搶占營銷市場制高點2022-04-25
- 消失的五一檔:首日預售票房僅5萬,光線影2022-04-25
- 中國建材:建議資產重組2022-04-25
- 安井食品2021年凈利潤增長13%至6.82億元,2022-04-25
- 中來股份一季度歸母凈利增逾6倍 “十四五2022-04-25
- 東方能源:高管發生人事變動2022-04-25
- 計提大額減值準備 福安藥業2021年虧損近3億元2022-04-25
- 水發燃氣2021年凈利潤4121.78萬元,同比增72.3%2022-04-25
- 華瑞股份2021年實現凈利4183萬元 同比增長2022-04-25
- 麥趣爾2021年凈利潤下降65.01%至1845.75萬2022-04-25
- 創新短交通和機器人主業高速發展 九號公司2022-04-25
- 中金環境輕裝上陣 主營泵業務增長迅速2022-04-25
- 天秦裝備: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蓄力前行打開2022-04-25
- 奇安信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2% 三費占2022-04-25
- 傳音控股發力新興市場 業績表現亮眼2022-04-25
- 鹽湖股份:王盆存上任總經濟師2022-04-25
- 南凌科技:魯子奕上任副總經理2022-04-25
- 奇安信2021年報:營收增長39.6%,近五年年2022-04-25
- 廣脈科技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13.56% 應收賬2022-04-25
- 德信&杭州城投:搖號競得蕭山區未來總部社區2022-04-25
-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美元貶值大2022-04-25
- 中信證券明明:下調外匯存準率有助于穩定人2022-04-25
- 滬指失守3000點,鐵礦石期貨大跌超10%2022-04-25
精彩推薦
- 德信&杭州城投:搖號競得蕭山區未來總部...
-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美元貶值...
- 中信證券明明:下調外匯存準率有助于穩定...
- 滬指失守3000點,鐵礦石期貨大跌超10%
- 陽光城未能如期償付利息,兩只債券今日起...
- 劉濤代言的美容連鎖品牌美麗田園赴港上...
- 智通港股空倉持單統計|4月25日
- 國泰君安期貨:外匯降準有助于抑制人民幣...
- 智通港股通活躍成交|4月25日
- 中興通訊(00763.HK)擬出資不超4億元認購...
- 中南建設:2021年營業收入792.1億元 同比增長0.8%
- 管濤: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市場糾偏而...
- 部分房企正按要求上報發債計劃 行業融...
- 天津首輪集中土拍:停牌15宗、流拍9宗 6...
- 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