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2021年年報營收凈利雙增長 商業化平臺價值凸顯
2022年4月26日,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百洋醫藥(301015)(301015.SZ)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這是公司上市后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百洋醫藥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0.52億元,同比增長19.9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3億元,同比增長55.04%;分紅達可分配利潤38%。
同日披露的2022年一季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百洋醫藥營業收入為18.60億元,同比增長14.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88億元,同比增長2.79%。
營收凈利保持穩健增長,商業化平臺價值凸顯
隨著醫藥健康產業走向成熟,產業鏈分工不斷細化,第三方商業化平臺的價值不斷凸顯,以品牌運營為核心的百洋醫藥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報告期內,百洋醫藥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穩健增長,品牌運營業務、批發配送業務、零售業務分別實現收入29.05億元、37.06億元、4.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11%、9.94%、27.93%。其中,百洋醫藥的核心業務品牌運營收入占比不斷提升,達到41.20%。
憑借基于品類洞察的品牌運營、全數據平臺客戶管理以及支持長期運營機制三大核心能力,百洋醫藥構筑了強有力的品牌護城河,構建了豐富的品牌矩陣,目前已涵蓋OTC及大健康、OTX等處方藥以及腫瘤等重癥用藥三大品類,為企業的優質產品鋪設通向應用場景的“品牌高速公路”。
報告期內,迪巧系列、泌特系列、哈樂系列等多個旗幟產品增速穩健增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78億元、3.10億元、3.60億元,同比增長16.41%、12.02%、22.95%。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運營品牌海露系列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希羅達、特羅凱等品牌均實現增長,貢獻業績新增長點。
百洋醫藥專業的品牌運營能力得到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認可。報告期內,百洋醫藥不斷擴大與主流制藥企業的合作,公司運營的品牌數量實現了大幅增長,覆蓋骨健康、消化、肝病、泌尿、腫瘤等十多個領域。新增運營品牌包括輝瑞制藥的希舒美,安斯泰來的適加坦、貝坦利、衛喜康,CSL Behring的安博美,以及羅氏制藥的希羅達和特羅凱等。
受政策利好影響,中國創新藥行業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隨著創新藥獲批上市,商業化已成為創新藥實現價值變現的關鍵點。百洋醫藥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正成為創新藥商業化落地的天然賦能伙伴。
當前,百洋醫藥對上游企業的吸引力持續增強。繼2021年與羅氏達成腫瘤藥希羅達和特羅凱合作,與安斯泰來(中國)達成泌尿領域專利藥貝坦利、衛喜康的全國推廣運營后,2022年2月,百洋醫藥與上海誼眾就腫瘤創新藥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紫晟 全面開展商業化合作,深度布局腫瘤創新藥物。
創新發展勢能強勁,向生態型Big Pharma發展升級
隨著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深入推進,能夠解決未被滿足臨床需求的“真創新”,正在成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主引擎”。基于商業化平臺能力的積淀,百洋醫藥能夠敏銳地洞察臨床應用需求,不斷挖掘、孵化具有獨創性、能真正優化醫療場景的科研成果。目前,百洋醫藥率先揚起創新的風帆,正從第三方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向生態型Big Pharma發展邁進。
依托創新資源整合及孵化能力,百洋醫藥將以優化醫療場景為導向,圍繞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技術轉化平臺三大價值賽道,通過與國家級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藥健康產品及解決方案,并通過多種形式的企業間合作打造產業集群,構建“個體有專長、整體有協同”的生態型Big Pharma。
前不久,百洋醫藥與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集聚核心優勢,以“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共促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百洋智心作為該基地落地的第一個項目,正積極承接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具有顯著應用前景和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打造基于人原代心肌細胞的創新技術轉化平臺。
2021年百洋醫藥實現穩定的收入增長和領先的盈利水平,首份上市年報交出了優異的答卷。展望未來,在國家醫療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醫藥行業原有的格局將被重塑,百洋醫藥商業化平臺價值愈加明顯,創新更是大勢所趨,百洋醫藥將積極把握戰略機遇,在夯實品牌商業化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生態化創新能力,持續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百洋醫藥:2021年年報營收凈利雙增長 商業2022-04-25
- 真視通:股東股份質押2022-04-25
- 真愛美家: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2022-04-25
- 怡亞通:夏鑌離任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2022-04-25
- 中信股份發布中信重工一季度業績 股東應占2022-04-25
- 長春高新咋了?董秘朋友圈直呼“蒼天瞎眼”2022-04-25
- 國盾量子2021全年營收1.79億元 “實體清單2022-04-25
- 更名后首份年報出爐 三峽旅游凈利潤大漲112022-04-25
- 依依股份: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6%2022-04-25
- 最牛包租公丨財訊60秒2022-04-25
- 地一線|天津首輪供地遇冷:9宗流拍、6宗成交2022-04-25
- “砥礪奮進 不負韶華” 2022茅臺第二屆詩2022-04-25
- 阿牛智投:“牛散”是如何誘導交費的?套路2022-04-25
- 阿牛智投為你曝光:薦股大師內幕套路 如何2022-04-25
- 南昌解除較大范圍區域靜態管理,有序恢復生2022-04-25
- 滿幫2022年一季度履約訂單數同比增長13.6%2022-04-25
- “外賣+保供”雙推進 上海餐飲企業加速復2022-04-25
- 芒果超媒一季度營收超30億元 優質IP內容持2022-04-25
- 吉林碳谷:市場需求旺盛 一季度凈利潤同比2022-04-25
- 仙壇股份:為公司合作農場立體養殖技術改造2022-04-25
- 惠達衛浴:王惠文辭去董事長職務 其子王彥2022-04-25
- 海信發布全球首款120英寸激光電視 售價1192022-04-25
- 綠色金融,深能NEWTON獲香港綠色貸款認證2022-04-25
- 創意信息: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為2022年42022-04-25
- 南極電商2021年報:賦能傳統服裝行業,促進2022-04-25
- 龍洲股份:2022年度增加為控股子公司提供擔2022-04-25
- 駱駝股份:一季度實現營收31.13億元 低壓2022-04-25
- 立中集團:2021年實現凈利潤4.5億元2022-04-25
- 福田汽車:目前在制氫、加氫、用氫、燃料電2022-04-25
- 金種子酒業駛入國家智能制造快車道2022-04-25
精彩推薦
- 最牛包租公丨財訊60秒
- 地一線|天津首輪供地遇冷:9宗流拍、6宗成交
- 南昌解除較大范圍區域靜態管理,有序恢...
- 太平洋航運(02343.HK):轉換不多于60%的...
- 【港股增持】海螺創業(00586.HK)獲安徽...
- 安寧控股(00128.HK):非執行董事區慶麟辭任
- 疫情下畢業生就業難度或上升,民營企業...
- 滬指失守3000點,鐵礦石期貨大跌超10%
- 三大指數集體跌超5%滬指進入技術性熊市
- 旭輝控股:到期贖回2022年6.70%優先票據
- 港股市場大跌 鐵礦石三巨頭盤前均跌4%
- 燦谷(CANG.US)盤前暴漲逾30%報3.07美元...
- 飛利浦(PHG.US)盤前大跌逾10%報27.3美元...
- 招行(3968.HK)公布今年首季凈利潤360.22...
- 金蝶國際(0268.HK)跌8.37%報13.8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