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藥控股李文軍:造患者吃得起的腫瘤新藥
|
□ “我們始終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可負擔的創新藥。”李文軍說,他的理想是“讓中國的腫瘤患者用治感冒的錢治好癌癥”。
□ “我們采取‘交替穿插、多線并行’的研發方式,最大化提高研發效率,并積極與業內知名藥企開展合作研發。”據李文軍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推動17個在研管線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 “首藥控股在短時間內創造出了數個具有臨床價值的新藥管線,都是源于我們團隊的卓越經驗和簡單實干的企業文化。”李文軍說,公司研發團隊是一只高效、團結、創造力強的隊伍,核心研發人員穩定合作逾10年。
◎記者 張雪 ○編輯 全澤源
作為2022年第一批科創板上市企業,首藥控股被譽為行業內的“創新機器”。一家成立僅7年的企業,手握22個在研品種,且全部為一類新藥。特別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Conteltinib(CT-707),獲得了CDE批準的Ⅱ期有條件批準上市資格。此外,還有多個品種獲得5項國家“十二五”、3項“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基金支持。
首藥控股是如何實現的?
日前,首藥控股董事長李文軍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記者發現,首藥控股不僅沒有想象中“華麗”的研發團隊,沒有龐大的研發支出,甚至還有一位“不懂行”的董事長。
以提高腫瘤患者生存周期和生存質量為宗旨,李文軍這個“外行人”如何凝聚起一支戰斗力超強的隊伍?攜著“讓腫瘤患者能夠長期帶瘤生存,努力實現把腫瘤逐漸成為慢性疾病”的愿景,首藥控股究竟是如何在一步步踐行著“造中國患者能夠吃得起的一類新藥”這個目標?登陸資本市場,暫未盈利的首藥控股如何借助資本的力量去實現跨越式發展?
后來居上的秘訣
創新不是比賽燒錢,投入產出是可持續創新的核心。
成立于2016年的首藥控股,成立僅僅7年,卻手握22個在研品種,其中17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且都是一類創新藥。
盡管公司成立于2016年,但首藥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賽林泰醫藥2010年就已經開始運營,在小分子創新藥領域深耕超過10年。李文軍介紹說,2016年4月是首藥控股的分水嶺,自此之后,公司的目標不再僅僅是“活著”,而是真正進入了發展階段,逐步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藥企,公司的項目也不再對外輸出。
據公司招股書顯示,首藥控股目前在研產品管線上涵蓋了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瘤等重點腫瘤適應癥以及糖尿病等當下最受關注的治療領域,并且已形成集AI藥物設計、藥物化學、生物學、藥物代謝動力學、制劑工藝開發、臨床研究、運營管理、質量控制于一體的全流程創新藥研發體系。
據李文軍介紹,SY-707預計會是首藥控股最快上市的品種,現有的臨床數據已顯示出了其卓越療效和顯著的安全性。該品種預計將在2022年底申報NDA,2023年底有望獲批上市,實現初步商業化。“這是公司自主研發并推進臨床和商業化的品種,市場空間超過百億,有望成為國產前三上市的同類藥物。”
“首藥控股是全球第二、國內唯一覆蓋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全流程用藥治療的企業,除擁有二代ALK抑制劑SY-707外,我們還擁有首個國產三代ALK抑制劑SY-3505,有望滿足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二線、三線序貫治療需求。此外,公司還擁有首個國產RET抑制劑、第一梯隊的WEE1抑制劑等具備前瞻性和顯著競爭優勢的豐富管線。”談及公司的在研新藥品種,李文軍如數家珍。據他介紹,未來,首藥控股將重點打造全流程、大病種、多品類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爭取每年有2個以上創新藥管線申報臨床。
年輕的首藥控股宛如一臺創新機器,新藥管線源源不斷地批量釋放,其研發效率讓產業界嘆為觀止。這是如何做到的?
通過與李文軍的交談,記者了解到,高效的研發模式和順暢的外部合作是公司持續推出多條研發管線的核心原因。
“我們采取‘交替穿插、多線并行’的研發方式,最大化提高研發效率,并積極與業內知名藥企開展合作研發。”據李文軍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推動17個在研管線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6個在研管線由公司自主研發并推動臨床和商業化,11個在研管線由公司設計優化藥物分子,獲得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并完成部分臨床前研究后交由合作研發方進行臨床研究和商業化開發。
“門外漢”的智慧
創始人李文軍早期進入商界是從校辦企業開始的,后從事軟件服務業,皆做得風生水起。換句話說,他不是科班出身,他不懂藥,但卻打造出首藥控股這個“創新藥制造機”。
一個從來沒有干過醫藥行當的陌生人,為什么選擇切入醫藥領域?
“醫藥健康產業,和我早期接觸到的教育行業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給他人帶來一輩子的福報。”就是這個初心,讓他經過周密調研,最終將創業起步定位在和大藥廠的研發合作上,其背景是10年前各大藥廠與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越來越不能滿足其產品研發需求。李文軍想要做的事是比肩當時科研院所的研發創新能力,滿足與當時各大藥廠的研發合作需求,并以此為起點。
依賴個人的創新注定是不可持續的。首藥控股的精神內核是“團隊式創新”。“盡管我不是醫藥專業背景出身,但我團結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這些核心科學家成立了科學委員會,其中云集了生物、藥化、藥代藥動、臨床、工藝等各個領域的專家,我給予了科學委員會充分的自主權,由科學家自主決策,在探討研究和團隊決策中發現最具創新性和臨床價值的管線。”有人評論李文軍說,他不懂藥,但他洞悉管理和人性,而戰略邏輯和組織運營放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共通的。
“科學技術就像一層窗戶紙,若要很幸運地戳破它,首先要解決好科研工作者的戶口、孩子上學、住房等需求。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全心去琢磨研發,才能最大程度地釋放科研生產力。”這是李文軍的原話,甚至在公司的官網上的“創新成果”一欄的最上端,就赫然寫著這句話。
首藥控股沒有傳統意義上豪華的“夢之隊”科學家團隊,沒有人海戰術般超級數量的科研團隊。“在首藥控股,大專生和海歸沒有高下之分。社會會淘汰有學歷的人,但永不淘汰有學習力的人。” 李文軍說,首藥控股就是凝聚了一群普普通通的做藥人,他們有共同的理想,熱愛藥物研發,并彼此信任。公司來解決他們的一切后顧之憂,他們只需要培養自己對全球研發信息和趨勢的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然后心無旁騖地合力創造。
“個人的力量是加法,團隊的力量就是乘法。首藥控股在短時間內創造出了數個具有臨床價值的新藥管線,都是源于我們團隊的卓越經驗和簡單實干的企業文化。”李文軍說,公司研發團隊是一只高效、團結、創造力強的隊伍,核心研發人員穩定合作逾10年。在公司發展的前期,公司研發團隊除了進行自主研發外,也積極與正大天晴、石藥集團等業內知名藥企進行合作研發,借助合作研發的機會,研發團隊也獲得了鍛煉和長足進步。
而李文軍也充分授權科研團隊,盡管身為董事長,他把公司最重要的研發立項全權交給科學委員會,不參加立項會議。“我不懂藥物研發,也不為天才擋道。在這里(首藥控股)科學家們才是決策的主人。一切為了創新,一切為創新服務。”通過身體力行,李文軍也證明著在首藥控股,沒有更勝一籌的身份,只有棋勝一招的本事。或許這正是他所說的,“人對了,事就成了”。
讓腫瘤不再可怕
李文軍說,首藥控股的初心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造出中國患者可負擔的一類新藥,讓腫瘤不再可怕。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的周期很長,尤其是創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市需要經歷臨床前研究、臨床階段、新藥申請等諸多流程,短則七八年,長則可達數十余年。
因此,首藥控股與很多創新藥企一樣,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目前的創新藥臨床進度與預期是相匹配的,在公司上市具備更充足資金實力后,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加快臨床進度,爭取早日將符合患者需求的藥物交到患者手中。”
創新注定伴隨著投入和風險,越是原創性的創新,失敗的風險越大。自科創板推出以來,國家從資本市場政策層面給予了創新藥企業最大力度的支持,允許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通過市場融資支持企業的創新研究。這是創新藥行業的極大利好。
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李文軍的身份也在轉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深知,企業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盈利。盈利了,企業才會存續發展,為國家創造稅收,為員工謀取福利,為股東創造價值,實現更多的社會責任。
但他也認為,企業盈利和社會責任并非矛盾的兩面。創新藥是一個充滿社會責任感的行業。“我們始終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可負擔的創新藥。”李文軍說,他的理想是“讓中國的腫瘤患者用治感冒的錢治好癌癥”。
科創板的制度創新,讓虧損企業也能憑借科研實力登陸資本市場。首藥控股的成功上市就是最新案例。李文軍說,上市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而非終點線。后續公司主要精力還是在于集聚人才、推進研發,爭取早日把好的創新藥產品推向市場。
“我們將始終懷著平常心與敬畏心,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維護全體股東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據悉,本次發行定價39.9元/股,投后估值接近60億元,投前估值僅約44億元,2020年公司最后一次融資估值即已達到50億元。李文軍也呼吁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能夠對創新藥企業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單純以短期的財務盈虧數據評價企業,給予中國創新藥行業更多耐心和支持。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首藥控股李文軍:造患者吃得起的腫瘤新藥2022-03-23
- 面市2個月銷量遭遇滑鐵盧 上汽奧迪如何應2022-03-23
- 特斯拉海外第二工廠開業,寧德時代緊相隨2022-03-23
- 專項規劃密集出爐,多地推“專精特新”定制2022-03-22
- 首藥控股研發管線豐富 產品商業化節點臨近2022-03-22
- 三一重工:代晴華離任高級副總裁2022-03-22
- 電解液“量價齊升”能持續嗎?六氟磷酸鋰價2022-03-22
- 晶雪節能股價暴漲近90%后收關注函 要求其2022-03-22
- 違規增持華錄百納股份 深交所對盈峰集團有2022-03-22
- 佳都科技獲上百家機構調研 近兩年新簽訂單2022-03-22
- 肖恩:恒大正在努力為恒大物業、恒大汽車接2022-03-22
- 梁森林:“股權轉讓+托管運營”是維持恒大有2022-03-22
- 綠城中國2021年合同銷售額3509億元,同比增長21%2022-03-22
- 佳兆業:預計無法于3月31日或之前刊發2021年2022-03-22
- 小米集團:擬最高總額100億港元回購股份2022-03-22
- 天益醫療新股申購信息2022-03-22
- 標榜股份成為康迪北美Nikola Tre BEV電動2022-03-22
- “藥妝茅”貝泰妮凈利潤同比大增近六成!卻2022-03-22
- 松井股份擬定增收購功能涂層材料制造商廣東2022-03-22
- B端轉型再進一步 美的集團持有萬東醫療45.2022-03-22
- 中渝置地2021年經營收入增長10.1%至6.48億港元2022-03-22
- 綠城管理控股2021年毛利10.41億元,同比增20.2%2022-03-22
- 恒大全球債權人會議:境外債務227億美元,力2022-03-22
- 景業名邦:延遲刊發2021年度經審核業績2022-03-22
- 肖恩:將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恒大物業存2022-03-22
- 宣布凈利下滑后,香港中華煤氣暴跌14%,李2022-03-22
- 小米集團2021年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69.5%2022-03-22
- 小米集團: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2022-03-22
- 上交所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2022年A2022-03-22
- 淮北礦業業績快報:煤炭市場需求旺盛 20212022-03-22
精彩推薦
- 專項規劃密集出爐,多地推“專精特新”...
- 肖恩:恒大正在努力為恒大物業、恒大汽車...
- 梁森林:“股權轉讓+托管運營”是維持恒...
- 綠城中國2021年合同銷售額3509億元,同比增長21%
- 佳兆業:預計無法于3月31日或之前刊發202...
- 小米集團:擬最高總額100億港元回購股份
- 中渝置地2021年經營收入增長10.1%至6.48億港元
- 綠城管理控股2021年毛利10.41億元,同比增20.2%
- 恒大全球債權人會議:境外債務227億美元,...
- 景業名邦:延遲刊發2021年度經審核業績
- 肖恩:將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恒大物業...
- 宣布凈利下滑后,香港中華煤氣暴跌14%,...
- 傳世茂“平裕6優”ABS擬展期兩年,年化收...
- 恒大物業134億現金“消失”之謎
- 路勁2021年實現物業銷售額524.84億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