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2021年凈利潤逾70億元 “337調查”新設計方案未構成侵權
3月14日晚間,立訊精密(002475)披露2021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內,該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1.06億元,同比增長66.60%;實現凈利潤70.72億元,同比減少2.12%。
此外,立訊精密還帶來了2022年首季度的業績預告,預計盈利16.87億元~17.54億元,同比增長25%-30%;扣非后凈利潤預計為14.01億元~14.59億元,同比增長20%~25%。
2022首季業績均增長20%以上
據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業總收入1541.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60%;實現凈利潤70.72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12%。
立訊精密表示,在全球疫情反復的大背景下,面對上游產業鏈“缺芯少料”、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單邊上揚等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部分產品量產落地與出貨時間不同程度遞延等情況,多重因素導致了公司經營成本的上升,伴隨著上述立鎧精密產品利潤率對上市公司的整體影響,公司綜合利潤率同比下滑。
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立訊精密對外投資并控股立鎧精密科技(鹽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鎧精密),因應客戶未來幾年對手機精密顯示結構模組產品的較大需求,立鎧精密業務規模于報告期內呈現高速成長。
不過,因在手機精密顯示結構模組產品的前期投入較大,且該產品成本結構中的物料占比較高,較大程度影響了立鎧精密的整體產品利潤率,也對立訊精密合并報表利潤率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外,在經歷了市場及消費者對聲學可穿戴產品的加速需求后,2021年,公司聲學可穿戴產品出貨情況出現較大幅回調,對公司該業務同比營業收入、凈利潤均造成較大的階段性影響,預計2022年將整體趨穩。
立訊精密強調稱,公司著眼未來“三個五年”計劃,持續加強產業布局、產品研發及市場開拓等工作,借助公司垂直一體化的資源整合優勢,通過領先的技術實力和優秀的品質保障能力,在智能可穿戴、精密結構模組、系統封裝、手機、光學顯示模塊等新、老產品的綜合表現均達到管理層預期,并收獲了客戶高度認可與信賴。
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立訊精密預計盈利16.87億元~17.54億元,同比增長25%~30%;扣非后凈利潤預計為14.01億元~14.59億元,同比增長20%~25%。
新設計方案產品通過客戶驗證程序
就在同一天,立訊精密還披露了關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ITC)對公司開展337調查的進展。
2020年12月18日,美國安費諾集團于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ITC提出調查申請(以下簡稱“337調查”)。本次337調查牽涉三件美國專利,分別涉及導電塑膠技術與端子橫排注塑成型技術。安費諾所稱這兩種技術方案主要應用于公司企業級外部高速IO連接器產品中。
2022年3月12日,立訊精密獲悉ITC行政法官初步裁決結果,表明公司僅部分HSIO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費諾集團主張的部分專利權保護范圍;另外兩件美國專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產品,ITC確認立訊精密不構成侵權或安費諾集團主張的專利權利要求無效。公司提出的新設計方案均已由ITC認定未對該三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
立訊精密表示,本次337調查為海關行政審查程序,不涉及任何專利損害賠償問題,上述ITC初步裁決歸屬于其中一件專利部分權利保護范圍內的公司部分HSIO上一代產品,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銷售額低,且該部分HSIO上一代產品已由新設計方案取代。
公告指出,新設計方案/當前設計方案均已確認未對該三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同時,此新設計方案/當前設計方案及相關產品已陸續通過客戶驗證程序。
在立訊精密現有應訴成效基礎上,即便本次337初步裁決結果后續得到ITC和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的支持,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不會造成任何實質性影響。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立訊精密2021年凈利潤逾70億元 “337調查2022-03-14
- 江蘇索普:黃永明離任ADC事業部總監2022-03-14
- 宋都股份回應股價異動:“跨界”搞鋰一事存2022-03-14
- 泛海控股:授權境外子公司投資固定收益類產2022-03-14
- 回港上市,蔚來與殘酷的未來2022-03-14
- 歐宗榮賣股償債:轉讓正榮地產24.4%股權予華2022-03-14
- 港股經歷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天,流動性2022-03-14
- 阿比多爾獲專家共識權威推薦 江蘇吳中瑪諾2022-03-14
- 中貫資本張宏賓2022-03-14
- 開影Precision 128 Max精密斷層能譜CT獲2022-03-14
- 李博遠2022-03-14
- 港股大跌是因MSCI、富時的新興市場指數出現2022-03-14
-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浦發銀行為區域高質2022-03-14
- [新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賽龍今日創2022-03-14
- [新股]哈焊華通中簽號出爐 共44,090個2022-03-14
- 溫州宏豐:公司與通用電氣、西門子、施耐德2022-03-14
- 溫州宏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成功開發鋰2022-03-14
- 港股“跌跌不休”?恒生科技指數大跌11%創2022-03-14
- 港股跌麻了!此輪大跌是因MSCI、富時的新興2022-03-14
- 為公眾打造有溫度的投資服務,德邦證券發展2022-03-14
- 杜偉民:用努力鑄就夢想2022-03-14
- 【環球財經】投資者觀望美聯儲會議 海指周2022-03-14
- 京東到家:新冠抗原自測試劑已開啟預購2022-03-14
- 諾泰生物:公司并未向日本鹽野義制藥提供新2022-03-14
- 新冠抗原自測產品上市,這些A股公司受益股2022-03-14
- 【公司前線】同仁堂關聯公司高管發生變更2022-03-14
- 盛天網絡:高維上任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2022-03-14
- 【公司前線】西寧特鋼關聯公司高管發生變更2022-03-14
- 【公司前線】寶蘭德關聯公司高管發生變更2022-03-14
- 銷售放緩,債務承壓 禹洲如何穿越“雷區”?2022-03-14
精彩推薦
- 宋都股份回應股價異動:“跨界”搞鋰一事...
- 泛海控股:授權境外子公司投資固定收益類...
- 回港上市,蔚來與殘酷的未來
- 歐宗榮賣股償債:轉讓正榮地產24.4%股權...
- 港股經歷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天,流...
- 港股“跌跌不休”?恒生科技指數大跌11%...
- 港股跌麻了!此輪大跌是因MSCI、富時的...
- 銷售放緩,債務承壓 禹洲如何穿越“雷區”?
- 史上單日最大下跌!恒生科技指數暴跌11%...
- 節后開工率拖累,機構預測1-2月規模以上...
- 瑞安房地產預計去年股東應占溢利16億元...
- 華僑城合前2月合同銷售額52.5億,同比降 57%
- 華人置業(00127.HK)料2021年股東應占綜...
- Mysteel晚餐:多地鋼廠物流受到影響,唐...
- 甘肅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增速回升壓力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