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老將沈和付外調兩年回歸,擔任國元證券新總裁,陳新轉戰私募
券商高管變動不是新鮮事。人事調整若能延攬強資源背景的人才加盟,幫助解決問題、盤活局面,自是皆大歡喜。
2月25日,國元證券(000728)接連發布多份高管人事變動公告。曾擔任10年副總裁、“扶正”不過兩年的陳新,因個人原因辭去總裁一職。與陳新一同辭職的還有副總裁于強。此前被調職兩年的原副總裁沈和付重磅回歸,接任總裁。
需要指出的是,沈和付在國元證券擁有20年的深厚資歷。“外調兩年歸來,沈和付已經具備投行、投資、合規、風控等綜合資源和背景,這對于當下的國元證券來說至關重要,也是國元證券選擇沈和付的主要原因。”接近國元證券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陳新掌舵國元證券的兩年間,大刀闊斧的改革似乎并未將國元證券帶出中小券商的發展困境,業務合規化問題日益突出、資管業務發展孱弱、負面消息纏身。
困難重重之際,被委以重任的沈和付將如何帶領國元證券走出困境?
20年老將回歸,陳新或轉戰私募
公告顯示,陳新因個人原因于2月24日辭去董事、總裁等職務。同日,于強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副總裁職務。陳新、于強不直接持有國元證券股份。辭職后,兩人也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陳新的任期本應截止至2023年1月14日,擔任總裁不過兩年。于強出任副總裁也僅一年半的時間。
另有消息稱,于強辭職為集團內工作調整,將擬任國元金控集團成員公司國元信托總裁。就在2月22日,國元證券證券第一大股東國元金控集團曾舉行中層管理人員任前談話。會上,黨委書記、董事長方旭表示:“這次干部調整任用是集團黨委充分考慮國元證券和國元信托的干部結構、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從進一步推進干部交流、強化梯次配備等方面出發,經廣泛征求意見,集團黨委會議研究作出的慎重決定”。
而關于陳新的未來去向,供職于國元證券多年的離職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陳新應該不會在“國元系”內任職,下一站或將轉戰私募。
在國元證券最新召開的董事會上,全票審議通過議案,同意聘任沈和付為新一任總裁,任期截至第九屆董事會屆滿之日,即2023年1月14日。
此次履新,對于20年老將而言,更像是“回娘家”。早在2001年,法律出身的沈和付便加入國元證券,2014年開始擔任副總裁一職。
到了2019年底,在集團內部的調整下,沈和付辭去國元證券副總裁職務,并于2020年1月起擔任國元投資黨委書記、董事長。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在1月21日舉辦的國元投資黨委理論學習會議上,沈和付仍以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身份主持會議。
外調兩年,沈和付轉身回歸國元證券,并由原先的副總裁直升總裁,直接成為經營一把手。其中緣由,與其綜合的從業背景和20年優異的券業工作履歷,關系密切。
復合從業背景成躍升關鍵
沈和付回歸國元證券、出任總裁的消息一出,圈內紛紛給出了正面的反饋。業內普遍認為,投行、投資、合規、風控的復合從業背景,成為沈和付一躍成為總裁的重要加分項。
沈和付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具有律師資格。他先后擔任中國安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法律部科員、總經辦經理助理,安徽省信托投資公司法律顧問室副主任,還曾任國元證券法律事務部主任、合規總監、副總裁。
在初始擔任國元證券副總裁的2014年,沈和付開始“跨界”分管投行及債券業務。隨后,沈和付分管這兩項業務近6年。
分管投行業務期間,沈和付帶領投行團隊為國元證券共完成18單A股IPO項目,市場份額占比為1.34%;作為主承銷商完成36單增發項目,市場份額占比為1.56%;作為財務顧問完成19單增發項目,市場份額占比為1.62%。
基于此,國元證券在兩年前的辭職公告中曾給予沈和付高度評價,“率領業務團隊完成了一批股權與債權融資、新三板企業掛牌;幫助了一批國企完成混改,以“投行+投資”業務模式多元化服務實體經濟;建立和培養了一支投行團隊,投行業務率先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
2019年底,沈和付告別國元證券,轉任國元投資董事長,開始從事投資管理、典當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業務。
事實上,沈和付具備的綜合能力,恰好對應著國元證券亟待解決的發展痛點――頻現業務合規化問題以及資管業務發展滯后等。
任重道遠
2021年,國元證券可謂負面纏身,接連陷入合規事件風波,并接連遭遇監管處罰。2021年的7月、10月及11月,國元證券分別因營業部人員違規失職、研報出現明顯問題以及資管產品運作不規范等問題,先后收到證監部門下發的警示函。
值得一提的是,國元證券又因“保而不薦”及保薦過程中進行利益輸送的問題被推至風口浪尖。行至2021年年末,國元證券被滬上某財經媒體接連撰文質疑,其保薦IPO項目出現上市后業績變臉,關聯投資平臺潛伏入股投行保薦IPO項目等問題。
2021年年中,在證監會公布的兩批券商白名單中,國元證券均未上榜。對于未能列入白名單,國元證券指出主要問題在于公司風險管理系統沒有覆蓋到全部子公司。
幾乎同一時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第二批基金投顧試點的券商名單陸續公布。國元證券未能入圍。經常被拿來比較的安徽本土券商華安證券(600909),則成功拿下基金投顧試點。顯然,國元證券此次又落后了一步。
據悉,國元證券2020年5月便遞交了申報文稿。而與投顧試點失之交臂的原因在于,公司過去三年的分類評級結果中有兩個BBB。
據2021年半年報,國元證券資管業務營收下滑明顯、資管規模更是直接腰斬。2020年,它的資管業務相對其他業務板塊,表現同樣孱弱。
當前,一眾券商牢牢把握“大財富管理”的脈搏,力圖在資管這條路上走在前列。顯然,國元證券并沒有跟上大部隊。
卷土重來的沈和付,重任在肩。然而,對于當下困難重重的國元證券來說,想要突破困境顯然并不容易。
編輯 昕澤
關鍵詞: 國元證券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20年老將沈和付外調兩年回歸,擔任國元證券2022-02-27
- 老板電器2021突破百億規模,新興品類增長勢2022-02-27
- 捷報速遞!微納星空“一箭五星”發射成功,2022-02-27
- 上市逾一年二收交易所關注函,南凌科技因炒2022-02-27
- 【見?聞】新平臺、新收獲、新發現——第五2022-02-27
- 賽倫生物、浙江恒威、路斯股份申購一覽2022-02-27
- 阿拉丁文化傳媒集團投資上海電影2022-02-27
- 補上游采購短板?陜西黑貓1億設立物流公司2022-02-27
- 重慶市級重點工程迎質量觀摩 700平米裸眼32022-02-27
- 孫公司已欠薪20個月、新收購公司半年貢獻半2022-02-27
- 10萬人在線觀戰!高爾夫尊中韓日高爾夫跨國2022-02-27
- 龍凈環保:“智慧環保島優化運行平臺”入選2022-02-27
- 迅捷興:2021年凈利潤6425萬元 同比增長13.74%2022-02-27
- 39股距機構目標價超四成 立中集團空間最大2022-02-27
- 欣旺達動力電池子公司獲19家公司攜手增資超2022-02-26
- 500億“押寶”動力電池的欣旺達 被造車新2022-02-26
- 二三四五:投資股權投資基金 不斷擴大自身2022-02-26
- 4倍大牛股業績出爐!去年四季度凈利降逾三2022-02-26
- 愛爾眼科正式舉行ICL晶體植入手術體驗升級2022-02-26
- 2022值得更多期待!老板電器2021年度業績快2022-02-26
- 朗盛資本劉鈞:股票投資者成長的六個階段2022-02-26
- 伯克希爾第四季度凈利潤396.5億美元 今年2022-02-26
- 朗盛資本劉鈞: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證券分2022-02-26
- 東方雨虹獲“標桿企業”“創研優采黑科技”2022-02-26
- 中科創達與江淮汽車達成戰略合作2022-02-26
- 中科創達與江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成立2022-02-26
- 校企聯動|中山大學副校長顏光美教授科技團2022-02-26
- 全球最高風電吊裝!徐工XGC15000A完成170米2022-02-26
- 視覺中國與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研究委員會達2022-02-26
- 業績大“變臉”!從盈利千萬到虧近2億,投2022-02-26
精彩推薦
- Keep赴港上市:2021年前9個月營收11.59...
- Keep正式遞交港股招股書:2021年前九個...
- Keep申請香港IPO,2021年平均月活3440萬
- 正榮控股股東1.4億股質押后轉讓 歐氏...
- 泉州房企加入接盤正榮地產陣營
- 物企走向“分岔路” 國字頭物企沖刺...
- 俄羅斯和烏克蘭,經濟差距有多大?| 財訊60秒
- 恒大向兩家信托出售四項目股權,可化解70...
- 世茂股份:高級副總裁張杰辭職
- 旭輝累計購回0.49億元4月份到期票據
- 傳遞娛樂(01326.HK)中期扭虧為盈溢利105...
- 小米申請雷軍簽名商標獲批:敢情雷軍簽...
- 坤集團(00924.HK)中期轉虧至14.63萬新加...
- 新世界發展(00017.HK)中期股東應占溢利...
- 網易(09999.HK)2021年第四季度歸屬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