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依賴”難以擺脫 耗資百億布局ODM造車 立訊精密能否后來居上
華夏時報記者 郭浩儀 葛愛峰 深圳報道
2022,跨界造車依舊風起云涌。
2月11日,果鏈巨頭立訊精密(002475)(002475.SZ)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奇瑞集團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與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為雙方奠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協議簽署當天,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斥資百億,分別買下奇瑞控股第一大股東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企業(有限合伙)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
“‘造車’對于立訊精密而言是點開了新的技能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以此為跳板,立訊精密將從消費電子產業向汽車制造業進軍。”
那么,邁入新領域的立訊精密將如何在擁擠的賽道中突圍?本報記者就有關問題致函立訊精密方面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復。
截止2月18日收盤,立訊精密報43.55元/股,跌1.67%。
百億造車擺脫果鏈捆綁?
立訊精密成立于2004年,是蘋果產業鏈中的一家重要配件供應商,于2010年9月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連接器、連接線、馬達、無線充電和電子模塊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高頻產品開發,產品主要應用于3C(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汽車和通訊等領域。
2020年,立訊精密實現銷售收入925.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9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72.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28%。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實現銷售額638億元,占比高達69.02%。
對于依賴蘋果的問題,公司方面也曾表達過擔憂。在2021半年報中,立訊精密表示:“目前,公司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并且短期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盡管相關客戶在業內均屬于頂尖客戶,具有強大、領先的市場競爭力,且與公司保持了多年的穩定合作關系,但如果重要客戶發生嚴重的經營問題,公司也將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
2021年,立訊精密業績出現了下滑趨勢。財報數據顯示,立訊精密2021年三季度單季營收328.87億元,同比增長42.42%,但凈利潤僅為16億元,同比下降25.28%。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接近60%。
針對去年三季度業績不佳,立訊精密解釋稱:外部環境持續復雜多變,除了海內外疫情的持續反復,上游材料短缺、價格上漲、運輸能力下降及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對公司獲利能力及部分產品的出貨造成一定影響。
或受業績承壓影響,立訊精密在此時也有了開拓新市場的行動。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再度推出股權激勵計劃,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戰略,在穩固既有業務優勢地位的同時成功卡位新市場。
另一方面,對于背靠蘋果的立訊精密來說,提起“造車”就會讓人想到蘋果的Apple Car項目。從目前披露的公告來看,立訊精密并未提及參與蘋果造車的相關信息。
不過,2月13日,立訊精密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在機構電話會議上表示,立訊精密要用3-5年的時間,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 1(一級供應商)領導廠商。可以預見,在成為世界級Tier1廠商之后,立訊精密也有了分食蘋果汽車這塊“大蛋糕”的可能。
ODM模式下,跨界造車機遇挑戰并存
隨著大量跨界選手的入局,一些新的造車模式也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日前,立訊精密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此次與奇瑞的戰略合作,公司并不造車,而是協同奇瑞開拓另一個新產業(300832) ―― 為別人造好車,即整車ODM模式。
ODM指的是原始設計制造,即一家公司根據另一家公司的規格要求來設計和生產產品。這種模式可減少需求方的研制時間,進一步降低造車門檻。
立訊精密表示,本次戰略合作將在打造合作造車ODM模式的基礎上,快速發展公司Tier 1業務,實現動態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為Tier 1廠商的核心零部件綜合能力。業務上,奇瑞擅長整車業務,合資公司將由奇瑞主導,立訊精密將在業務、客戶等方面進行協同。
“由于新能源汽車不需要發動機,所以這種產能平移總體上是可行的,且可以讓ODM企業實現更加多元的業務。”盤和林指出。
除立訊精密外,華為此前也表示“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提出為車企提供基于華為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部件,進一步升級到整車ODM模式。
盤和林告訴本報記者,當前消費電子產業的企業都有供應鏈橫向拓展能力,隨著新能源汽車制造供應鏈的乘數,新能源汽車建造門檻逐步降低,諸如立訊精密、富士康(鴻海集團)等都跑步進入新能源汽車代工領域,將消費電子產品供應鏈的競爭延伸到汽車制造領域。
實際上,邁入2022,跨界造車早已不新鮮。隨著新能源汽車熱潮的到來,各個領域的巨頭紛紛化身“新玩家”涌進汽車領域。目前新能源汽車賽道擁擠,從入局時間來看,立訊精密顯然是一名“后來者”。
對于新入局的跨界企業,易觀分析汽車出行行業高級分析師何奇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汽車市場依舊處于藍海市場,足以容納更多的競爭者。
不過,造車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些入局者也面臨著難以忽略的難題。何奇認為,主要的挑戰有兩點:其一,打入車企核心供應商體系,其二,做好產品,做大品牌,實現自我造血。在生產制造、渠道搭建等方面,主要看企業戰略方向是否持續穩定,這是克服挑戰的基礎,優質的產品力是核心,是否有我造血能力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以及得到資本認可的根本。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蘋果依賴”難以擺脫 耗資百億布局ODM造2022-02-20
- 中谷物流 內貿集運龍頭中流擊水正當時2022-02-20
- 白家阿寬邀媒體和消費者參觀工廠 回應產品2022-02-19
- 中裝建設:以項目的形式開展IDC及區塊鏈業務2022-02-19
- 茅臺又有大動作!“葵花”茅臺要回歸?曾拍2022-02-19
- 興發集團道陽坪光伏電站項目開工2022-02-19
- 茅臺集團與北京飯店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2-02-19
- 政銀合作新模式,佛山農商銀行與石灣鎮街道2022-02-19
- 北銀消費組織金融知識宣教活動,提升大眾金2022-02-19
- 云南省委書記王寧、省長王予波會見億緯鋰能2022-02-19
- 達因藥業攜手九州通 持續深耕兒童健康領域2022-02-19
- 北銀消費開展“七五”普法進社區活動,助力2022-02-19
- 轉型后的諾亞財富將如何發展2022-02-19
- 麗珠重組蛋白疫苗序貫加強表現良好 董事長2022-02-19
- 【冬奧看臺】e起看奧運,上市公司顯身手之2022-02-19
- 寧德時代上海臨港產業項目開工 擬投資28億元2022-02-19
- 14天10板!這只大牛股閃崩跌停,機構先行撤2022-02-19
- 喜報!“江西省煌上煌鴨業產業化聯合體”入2022-02-19
- 香港疫情面臨嚴峻考驗!貝瑞基因子公司香港2022-02-19
- 中興通訊、百度相繼來訪 科達自控不斷擴大2022-02-19
- 內循環下的居然之家新格局2022-02-19
- [公司]對外投資動作不斷 昂利康擬1.57億元2022-02-19
- 金域醫學:產能最大“獵鷹號”抵港 日檢測2022-02-19
- 藍海華騰: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27%2022-02-19
- 韻達股份:2022年1月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8%2022-02-19
- 專業記錄效率更高,科大訊飛智能錄音筆讓錄2022-02-19
- 康達新材:2021年第四季度已上調主要膠粘劑2022-02-19
- 襄陽市襄城區委書記周俊明調研龍蟠科技湖北2022-02-19
-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劉洪建一行蒞臨2022-02-19
- 朱從玖副省長一行蒞臨物產中大開展“助企開2022-02-19
精彩推薦
- 血必凈注射液概念股票有哪些?紅日藥業2...
- 昇騰概念股票有哪些,相關的有東方國信...
- 哪些是特種電機概念股?相關的有湘電股...
- 2022年檢測試劑盒概念股龍頭有哪些,相...
- 2022年油脂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的有威...
- 2022年電化學儲能板塊股票有哪些?相關...
- 2022年芳綸股票龍頭股大全,相關的有泰...
- 小金屬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的有宏達股...
- 2022年王亞偉概念股名單,相關的有江淮...
- 日用化工相關股票有哪些?相關的有*ST浪...
- 互聯網+醫藥股票概念有哪些?相關的有金...
- 芯片代工概念股票有哪些?相關的有四維...
- 汽車IT概念股龍頭一覽,啟明信息漲1.27%...
- 金融IC卡概念股有哪些,相關的有證通電...
- 微光股份(002801.SZ)漲4.84%報20.8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