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信遠創近20億元債券9月底前到期 合計余額接近20億元
盡管找來了新加坡城市發展集團(簡稱“CDL”)做大股東,但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協信遠創”)資金問題似乎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3月中上旬,協信遠創共有兩筆債券到期,分別是“18協信01”和“16協信03”,到期日分別是3月9日和17日。對于“18協信01”,其持有人曾在 3月11日上午對外表示:“剛收到債券應收利息,但未能兌付本金。”對該消息真偽及目前兩筆債券的兌付狀態,中國網財經試圖向協信遠創求證,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除了“18協信01”和“16協信03”,協信遠創還有三只債券在今年9月底前到期,合計余額接近20億元。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協信遠創全部完成兌付存在較大的壓力。”
據了解,協信遠創持有辦公、商業項目占比高,住宅類產品占比較低,去化周期偏長。截至2020年6月末,協信遠創債務規模為373.63億元,其中短期債務166.05億元,貨幣現金為26.21億元,流動性較為緊張。2020年,協信遠創實現全口徑簽約銷售金額約180億元,同比下降約15%。
由于協信遠創銷售額下滑等原因,聯合資信在今年2月發布的評級報告中提到,將協信遠創主體和“16協信03”“16協信05”“16協信06”“16協信08”信用等級下調至AA-,并將其列入可能下調信用等級的評級觀察名單。
聯合資信還提及,協信遠創擬通過項目轉讓、推動銷售回款等方式籌措資金,然而轉讓計劃無明確方案,且公司償債對于股東支持依賴度高。
2020年4月,新加坡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入股協信遠創,持有51.01%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然而CDL對協信遠創投資事宜意見存在分歧,三名董事相繼辭職,且分歧若持續存在將影響其對協信遠創的支持力度。今年3月10日,協信遠創在官網發布聲明稱,控股股東CDL的決策遲延“嚴重影響了融資、處置資產等改善公司經營和現金流行為的及時實施”。
債務違約的同時,協信遠創多地項目曝出停工消息。近期,江蘇無錫協信科技城的業主投訴,稱該項目原計劃2020年10月交房,但至今沒有兌現。該業主還稱,開發商地方負責人已坦言挪用購房款。對此,項目所在的梁溪區山北街道辦事處表示,現已成立梁溪區人民政府協信未來城處置工作專班。2021年3月9日,梁溪區人民政府協信未來城處置工作專班專程至上海,約談協信遠創公司相關負責人,要求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按協議履約。并要求開發商協調工程資金,推進項目按約交房,約談取得一定成效。后續進展情況將及時通報給各位業主。
此外,重慶巴南區協信敬瀾山、四川成都雙流協信星鷺原等項目也傳出延期交付的消息。這些項目的業主普遍認為是因為“協信出現資金問題導致的”。對此,中國網財經未能從協信遠創獲得證實。
協信遠創并非第一家曝出違約消息的房企。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違約債券222只,約是2019年的4倍,其中重點房企債券違約涉及金額接近170億元,涉及企業包括泰禾集團、天房集團、新華聯、福晟集團、三盛宏業等。
華夏幸福也于今年年初承認發生債務違約。3月24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近期新增債務違約涉及本息金額129.83億元,其中包括應于公告披露日償還的債務32.23億元,截至目前已累計債務違約涉及本息合計323.84億元。目前正在與上述債務違約涉及的金融機構積極協商展期等相關事宜。
對于房企接連出現債務問題,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外部環境變動和內部經營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給房企的資金狀況帶來了壓力,導致容易出現新的債務問題。”
從政策來看,對房企的監管的確正在加碼。2020年8月,“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凈負債率大于100%、現金短債比小于1倍)政策在12家房企試點,監管層對房企降杠桿、去負債要求達到史上最嚴。據相關媒體報道,央行、銀保監會等政府部門已組織一批此前未在試點范圍內的房地產企業開會,將試點范圍擴大。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并為銀行金融機構設置了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兩個上限。
2021年2月24日,一份出自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的文件在網絡流傳。文件指出,住宅用地“兩集中”的新規將在全國22個重點城市試點。
在此背景下,多家房企通過加強銷售回款、出售資產、股權融資等方式降負債。2021年1月,富力地產宣布完成轉讓廣州國際機場富力綜合物流園的若干物業權益,交易完成后將收取約40.62億元,并擬將所得款項凈額用于降低負債等;中國恒大集團2020年初就宣布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截至2020年12月31日,恒大有息負債余額7165億元,較3月宣布新戰略時減少1578億元,且表示2021年有息負債目標再下降1500億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立訊精密股價“腰斬” 今日收盤報34.35元
- 23日豬價:東北,華北全線飄紅,浙江地...
- 國際多種糧食價格持續上漲 2月份創下近...
- 關于美債收益率上漲,近期美國十年期國...
- *ST九有漲停 該股漲4.8%報于2.4元
- 科創板中簽多少股 短期內可能存在巨幅波動
- 借“碳中和”東風 次新股還能火多久
- 黃金期貨維持反彈走勢 機構:黃金和白...
- 碳中和概念火了!央行行長釋放"碳中和"...
- 減稅降費精準“滴灌”中小微 多措并舉...
- 多重因素共振 國際海運高峰壓力難緩解...
- 閱文業績同比由盈轉虧 加碼IP生態效果幾何
- “退費難”成教育培訓最大頑疾 投訴量...
- 終結“天價”考位亂象,徹底鏟除社會培...
- 萬達商業發布公告稱:撤回A股IPO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