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 多只基金發行推“固收+”賣點
隨著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行,3月以來,“固收+”策略持續受到市場關注,部分基金公司加大“固收+”產品的布局。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3月以來,全市場共成立26只運用“固收+”策略的穩健型基金,涉及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養老FOF等。目前正在發行中及募集結束還未成立的“固收+”基金有興銀豐運穩益回報、泰達宏利泰和穩健養老一年FOF、民生加銀聚利6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中郵優享一年定開、博時恒裕持有期混合基金。此外,招商瑞信穩健配置將于5月11日起開始募集。
從產品發行資料可知,“固收+”策略是以債券等固收資產為底倉,通過多元策略增厚收益,投資股票等權益資產的倉位在10%至40%不等,較低的股票倉位賦予了基金中低風險、風格穩健的產品屬性,覆蓋偏債混合基金、一二級債基、FOF等多個細分基金類型。
具體來看,泰達宏利泰和穩健養老一年FOF投資于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80%,其中,投資于權益類資產的戰略配置比例為20%。民生加銀聚利6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博時恒裕6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的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超30%。中郵優享一年定開投資于股票資產的比例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超過35%。興銀豐運穩益回報混合型基金、招商瑞信穩健配置股票倉位也不超過40%。
值得一提的是,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305只二級債基規模合計3830億元,較去年底增加近1200億元,增幅為43.5%。對于固收+類產品今年以來持續火爆原因,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認為,主要是股市波動大,賺錢效應不明顯;貨幣基金收益持續下滑,穩健投資者需要替代產品。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楊晗則分析,“固收+”市場火爆,一是銀行理財的需求轉向,二是因為疫情下權益市場波動較大,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
業內人士認為“固收+”也有被“蹭熱點”嫌疑。賈志認為,固收投資者在獲取穩健收益的基礎上,希望再獲得一點超額收益,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基金公司發力此類產品完全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
華南某大型公募的市場人士表示,不排除近期一些新產品在“蹭熱點”營銷。但要注意,“固收+”是一個小眾類別,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二級債基發行量并不大,也沒有增多。而“固收+”策略的新品也沒有產生爆款。
有業內人士認為,運用固收+策略的混合型基金業績在同類產品中并不突出,也不便于普通個人投資者篩選,呼吁對固收+類基金增加一個單獨的分類。楊晗表示,目前市場沒有一個絕對的“固收+”分類,只能算一個概念,沒有必要專門區別單獨分類。
賈志表示,識別此類產品,還是要看固收投資比例,其次看增強收益的能力,風險敞口的大小。主要看增強策略的有效性,如果做不好,就會增加波動,脫離固收的預期。
實際上,這類產品怎么分類和評價,給業內出了道難題,上述華南大型公募的市場人士認為,“固收+”基金的風險資產占比從10%至40%不等,市場主流是20%、30%的權益占比。如果細分的話,基金里的固收+產品是跨一級分類的大分類。既有二級債基,又有FOF和養老FOF,如果是混合基金的話,又有如何穿透的問題,基金評價確實有點難。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