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告別靠規模吃飯 公募基金分類監管年內推出
權益基金業績、基金經理穩定性納入評價標準?
“不出意外,年內公募基金將實施分類監管制度,相關辦法已多次征求行業意見,整體思路與券商分類監管接近。”滬上一公募基金人士對《金證券》記者透露,分類監管將讓公募告別靠規模吃飯的現狀,給行業帶來諸多變局。
2009年,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先后實行分類監管,公募基金由于準入門檻較高,當時并沒有納入。十年過去了,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超過14萬億元,擁有公募牌照的公司有130多家,不僅水平參差不齊,也缺乏持續監管,這些都在倒逼分類監管的推出。
基金經理穩定性納入評價標準?
諸多信源顯示,監管層今年已多次就公募基金試行分類監管召開會議,廣泛征求意見。滬上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說,他了解到的情況是,公募擬分為AAA、AA、A、BBB四個評級,整體思路與券商分類監管接近,即實力強的公司能做更多的業務。
所謂分類監管,是指以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該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和持續合規狀況,按照一定標準計分,再根據得分高低確定該機構所在等級或類別,監管部門對不同等級的金融機構實施區別對待的監管政策。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券商的分類監管,是將基準分設定為100分,在此基礎上,根據其他評價指標相應加分或扣分。具體有六項評價指標,即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動態風險監控、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分類結果作為證券公司確定新業務、新設營業網點等諸多事項的依據。
深圳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征求意見看,基金公司的分類評價除了上述指標外,還可能與資產管理規模、流動性風險管理、ESG原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掛鉤。證監會或將根據評分結果,對基金公司進行差異化的風險準備金的計提。
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基金經理整體穩定性、權益基金業績等指標也可能被納入分類監管中。“如果這樣,股票型基金今后運作會更加謹慎,基金經理變動也不會那么頻繁,有利于長期價值投資。”
能否告別20年來靠規模吃飯局面?
在采訪中,諸多公募人士表示,分類監管將給行業帶來較大影響甚至可以說是變局。
上述滬上公募稱,“不管評價指標有多少,核心肯定是合規風控和競爭力,這會讓公募告別靠規模吃飯的現狀,絕對是件好事。未來銀行應該會參考基金評級,決定把委外資金交給哪家管理。”
中小規模的公募基金普遍擔心,小公募如果評級不佳,新業務進展會更加困難,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加劇市場的不公平競爭。
但某A類券商人士對《金證券》記者分析,從運作十年的券商分類看,風險管理能力所占分值更高,“我覺得公募也會以持續風控能力作為主要評分項,對合規的中小規模公募不是壞事。”他認為,公募基金和券商不一樣,一直沒有形成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持續了20年的收取管理費、旱澇保收的運作模式急需改革。
截至目前,證監會機構部監管對象中包括131家券商。2018年的券商分類結果顯示,有40家被評為A類(最高評級),占比為40.8%。有公募人士分析,基金的AAA評級占比估計也在四成左右。
此外,分類監管推出,可能意味著公募基金的牌照門檻會放松,券商資管、保險資管甚至“個人系公募”的審批速度都會加快。《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目前有39家擬設基金公司正在證監會排隊等待審批。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