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六!打破多年徘徊在5%左右的局面 必將催生基礎研究發展“加速度”
6%,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數字。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去年我國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總經費的比重首次超過6%,一舉打破多年徘徊在5%左右的局面。這意味著,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強度正在發生更積極的改觀,也向外界釋放出強烈的信號,彰顯了一個大國的科研決心。
縱觀世界歷史,西方發達國家無一不是抓住了歷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依靠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引領的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步入世界強國之列。我國之所以在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正是因為基礎研究跟不上,很多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搞清楚。這也倒逼我們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起直追。
當然,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久久為功,更需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王志剛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翻了一倍,2019年達1336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首次超過6%,2020年預計達到6.16%。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凸顯大國決心和信心,必將催生出基礎研究的發展“加速度”。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進行新一輪的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全球科技競爭重心不斷向基礎研究轉移。假以時日,我們一定會以一個科技自立自強者的姿態,站立在世界基礎研究的前沿陣地上。
基礎研究是一個富有戰略意義的系統性工程,補短板任重道遠。“十四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例要爭取達到8%左右,不僅需要中央財政加大投入,更需要地方政府和企業主動作為。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研究與之相配套的改革措施,把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投入結構視為加強基礎研究的應有之義。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我們要更加強調國家戰略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中央將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在各方面開展更加科學優化的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另一方面,不妨鼓勵地方設立“基礎研究特區”,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讓地方自主開展試點探索。地方可以通過稅收優惠、銀行貼息貸款等方式,引導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千方百計讓科研人員能夠心無旁騖地把冷板凳坐熱。
我們要從科技振興和民族復興的高度,探索基礎研究投入穩定增加的長效機制和戰略規劃,要在全社會營造出關心和重視基礎研究的氛圍。唯有這樣,在新一輪的國際競爭中,我們才有可能借道基礎研究實現奮發趕超、圓夢科技強國。(何星輝)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2020年信托資產規模下降逾萬億 全年共...
- 2月集合資金信托市場延續跌勢 市場發行...
- 浙江通報19批次不合格食品 品渥食品堅...
- A股:三大指數下跌,下跌已經到位了嗎?
- 玉米價格漲跌分化,生豬價格持續走跌
- 3月9日我國部分地區玉米價格行情匯總 ...
- 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繼續上漲 港股科技...
- 利率走高大盤跌 全球銀行股成為“避風港”
- A股三大股指低開低走 股市大跌或與這兩...
- 3月9日濟南市場熱軋板卷價格行情 短期...
- 股指期貨對沖 大盤都失守3400點
- 國泰中小盤成長混合(LOF)凈值上漲1.71%...
- 基金重倉股再度殺跌 A股何時企穩?新產...
- 造車緋聞不斷,手機制造商在猶豫什么?
- 2021年全國春運收官 預計共發送旅客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