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丨新疆大漠里“長”出知識“綠洲”
塔里木大學新校區教學樓。宋冰 攝
1958年,為了適應新疆農墾事業的發展和開發塔里木的需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決定在此建立一所農業院校,命名為塔里木河農業大學。1960年,學校更名為塔里木農墾大學,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又更名為塔里木大學。
“帳篷大學”到“高樓林立”
建校之初,學校僅有19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教師和500多名來自部隊的學生,組成農業經濟、農學、水利、農機、會計統計5個班。教學的基礎設施僅有幾頂帳篷、6個地窩子、5間土平房和已經開墾出的500畝耕地。
20世紀60年代初的校門。塔里木大學供圖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祁成年從1987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與變化。
祁成年說:“我是1983年進校1987年畢業。當時沒人愿意留校。”
臨近畢業時,班主任與祁成年的一次談話讓他感受到,作為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當“學之于校,用之于校”。于是,祁成年開始了他的反哺之路。
靠著“自強不息、甘于奉獻”的胡楊精神,塔里木大學實現了從“帳篷大學”到“高樓林立”的轉變。
如今,該校有學生3萬余人,教職工1500余人,還有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省級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
從“農業院校”到“綜合院校”
2020年11月24日,52歲的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園藝林學教授吳翠云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990年,吳翠云從塔里木大學果林專業畢業后,選擇留校任教,不久就加入了該校教授閆春雨的果樹育種研究團隊,從事早熟梨新品種選育工作。
“閆春雨教授是我們學校培養的第一代人才。成為他的學生和團隊成員后,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于2000年選育出早熟優質梨新品種‘新梨7號’。”吳翠云說,該品種在阿克蘇、庫爾勒等地示范種植后,很快被推廣到河北、山東等省區大面積栽培,目前已成為全國早熟梨栽培的首選優質品種。
2008年,吳翠云又把目光瞄準紅棗。經過多年努力,她主持的密植棗園高效優質栽培技術被推廣到南疆,累計推廣面積50余萬畝,產值超過30億元。
最初,學校為了適應屯墾戍邊的需要,以農業專業院校建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塔里木大學積極響應社會需要,從單一學科門類到多門類學科并舉,逐步實現從“農業院校”到“綜合院校”的轉變。
航拍塔里木大學。趙澳 攝
從“輸血”引才到“造血”育才
2018年,塔里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意味著學校完成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一體化培養模式,為南疆、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培養出一批具有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精尖、高素質創新人才,實現了從“輸血”到自我供給、自我“造血”的轉變。
迄今為止,塔里木大學已經培養出12名博士,持續為該校“造血”育才。
2019年,蓋中帥作為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第一屆博士研究生來到塔里木大學就讀。讀博期間,他的課題內容是胡楊。他說:“在幾年的研究中,我愛上了胡楊。”
近5年來,塔里木大學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78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78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140余部,發表SCI論文670余篇。
不僅如此,該校科研平臺也不斷擴增,現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等。
如今,塔里木大學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綜合性大學,成為新疆培養高水平人才的搖籃。(完)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中新教育丨新疆大漠里“長”出知識“綠洲”2024-10-09
- 中新教育丨49名香港教大學者入選斯坦福大學2024-10-09
- 小語種本科生跨專業保研是“人才流失”? 2024-10-09
- 2025年研考生注意!明天起網上預報名啟動2024-10-09
- 讓你安心上學 國家真的很關心2024-10-09
- 專家呼吁:學術評價破除“唯論文”還須建立2024-10-09
- 職普融通,讓教育選擇更加靈活多樣2024-10-09
- 中新教育|中外高校代表在重慶共話“可持續2024-10-09
- 德國業界吁談判解決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2024-10-09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重慶大渡口:非遺工坊2024-10-09
- “中網熱”照見中國網球新突破2024-10-09
- WTT中國大滿貫:林詩棟獲得男單冠軍2024-10-09
- 假期“余額”不足 南京城南景區依然游人如2024-10-09
- 中國鐵路6日迎國慶黃金周返程客流高峰2024-10-09
- 地球上的紅飄帶|科技賦能 紅色景點國慶假2024-10-09
- 文化中國行丨遇見三蘇祠 聆聽“一門三杰”2024-10-09
- 湖南雙牌強壯“文旅龍骨”培育經濟新增長點2024-10-09
- 國慶假期 民眾走進南京文博場館徜徉“歷史2024-10-09
- 國慶假期接近尾聲 南鐵返程客流持續增長將2024-10-09
- 中國網球公開賽:奧運冠軍埃拉尼/保利尼女2024-10-09
- “無償獻血村”背后的故事:一個人帶動一群2024-10-09
- 24小時不打烊 國慶多元場景拓展消費體驗2024-10-09
- 杭溫高鐵開通“滿月” 沿線車站運送旅客722024-10-09
- 馬來西亞舉辦首屆半導體招聘日 計劃培養62024-10-09
- 林風眠、吳冠中筆下的“中國式風景”點亮上2024-10-09
- 10月6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873萬人次2024-10-09
- 遼寧能源轉型“追風逐日”2024-10-09
- 福建對臺旅游升溫 兩岸文旅交流合作密切2024-10-09
- 國慶假期武漢文化味滿滿 盡顯城市魅力2024-10-09
- 臺灣寫真:美猴王的七十三變2024-10-09
精彩推薦
- 馬來西亞舉辦首屆半導體招聘日 計劃培...
- 林風眠、吳冠中筆下的“中國式風景”點...
- 10月6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873萬人次
- 遼寧能源轉型“追風逐日”
- 福建對臺旅游升溫 兩岸文旅交流合作密切
- “國際汽車及供應鏈高峰論壇”將落戶香港
- 中俄跨國旅居康養互訪活動在黑河啟幕
- 亞行上調今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經濟...
- 中網正賽:王欣瑜、張帥晉級 王薔止步...
- 臺青攜手人大代表:親身實踐 共創成長...
- 青春華章|聽天津·聽障兒童唱響愛的旋律
- 國慶出境游火熱啟動 機酒預訂大幅超去年
- 黃河羊曲水電站三臺機組轉子全部吊裝完成
- 53天!全網獨家的嫦娥六號探月全記錄!
- 一眼“穿越”千年 《唯有定州》古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