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力挺穩增長,降準降息可期
中國人民銀行3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實施在即,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即將拉開帷幕,大國貨幣政策動向無疑將成為接下來一周備受關注的焦點。
目前主流看法認為,美聯儲3月加息并開啟加息周期幾乎是板上釘釘,海外主要央行加快政策調整將進一步得到驗證。但同時,市場對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放松貨幣仍然存在期待,而且這種預期隨著2月金融數據的落地而明顯增強。
專家指出,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不足以改變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的局面。當下穩增長的要求十分確定,寬信用尚處于推進階段,仍需貨幣政策護航,人民銀行進一步降準降息或已提上日程。
穩增長是當前首要目標
專家認為,當前,穩增長的要求相當確定。雖然美聯儲即將開啟加息周期,但我國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國的降息和美聯儲的升息必然會導致中美利差縮小,但利差縮小不足以改變我國貨幣政策的方向。”
余永定解釋,首先,即便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至2%,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美國的實際利率水平依然為負,而我國政策利率和市場基準利率依然為正。其次,近年來我國外匯宏觀審慎管理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更加豐富,能夠確保不發生嚴重資本外流的情況。再次,人民幣匯率已較為靈活,今后還可以進一步釋放彈性,以抵消資本跨境流動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影響。
“今年我國已經明確要穩增長,或標志著宏觀經濟政策優先次序的一次重要調整。”在余永定看來,既然宏觀政策大方向已定,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自然趨于進一步寬松。“人民銀行目前已經沿這一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相信今后還會出臺更多舉措。未來人民銀行政策利率、市場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都會進一步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月金融數據近日公布,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均低于市場預期,凸顯了擴大信貸投放、提振融資需求對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性。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提示,在2月金融數據欠佳,且最近票據利率走勢預示信貸投放可能依舊偏弱的當下,投資者需關注人民銀行是否進一步降息或出臺其他調控措施。
降準降息皆有可能
穩增長的政策取向,體現在貨幣政策上就是寬信用。專家指出,考慮到信用擴張的持續性、穩定性有待增強,人民銀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性明顯增大。
為實現寬信用的目標,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在供給層面,人民銀行可能采取增加銀行可貸資金、支持銀行補充資本金、放松信貸額度管理,以及引導銀行加大對特定行業的信貸支持等措施;在需求層面,人民銀行可能使用降準降息、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定向提供流動性支持或價格優惠等手段。
專家指出,年內降息窗口并未關閉,近期可能迎來重要觀察時點。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稱,進一步降息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信用擴張層面,穩定房地產市場十分關鍵;二是金融政策有繼續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下行的要求;三是當前實體經濟融資意愿不足,降息對于刺激融資需求的作用比較直接。
對于降息的可能時點,當前市場各方尚存分歧。在張瑜看來,靠前搶窗口期降息或許更令市場感到“舒適”,同時還能彰顯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比如,3月15日就是重要的降息觀察時點。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人民銀行雖有可能在3月15日續做MLF時降低操作利率,但也不排除等到美聯儲3月議息之后再調整的可能性,后一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美聯儲加息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效應。
還有專家認為,未來降息或不止一次。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稱,后續降息或達2至3次,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有望下降20個基點。
此外,在降準方面,明明認為,后續季度稅期高峰的到來,以及政府債券發行消耗流動性,都可能成為降準的觸發因素。從擴大新增貸款規模和降低融資成本的角度看,進一步降準也有必要。
結構性政策有望加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除了降準降息,專家認為,未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將繼續發揮重要牽引作用。
小微、綠色、信貸增長緩慢地區或成為寬信用主要著力點。鐘正生預計,貨幣政策將加大結構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優化貸款投放方向。首先,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提升現有結構性政策工具的額度。其次,拓寬當前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適用范圍,如將碳減排支持工具推廣至地方性銀行,增加其適用領域等。再次,推出更多定向支持工具,如針對制造業、非地產基建的服務業企業融資的再貸款與再貼現政策。
財信研究院宏觀分析師胡文艷預計,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力,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據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測算,今年全年人民銀行提供的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規模預計在287億元左右,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全年增量約2.87萬億元;4000億元再貸款額度預計可支持信用貸款規模為4000億元至1萬億元。從碳減排支持工具看,預計全年人民銀行支持工具發放規模可達3641億元,新增綠色信貸規模可達4.77萬億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貨幣政策力挺穩增長,降準降息可期2022-03-14
- 天貓健康開售新冠抗原自測產品 諾唯贊產品2022-03-14
- 深圳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正常運作且已做應急預2022-03-14
- 午評:三大指數震蕩下行 滬指跌1.30%創業2022-03-14
- 華大基因與8家機構簽訂新冠抗原產品合作框2022-03-14
- 開立醫療董秘回復: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公司2022-03-14
- 江南化工:2021年實現凈利潤10.53億元 同2022-03-14
- 帥豐電器攜手德信服務,多渠道布局再添發展2022-03-14
- 光環新網董秘: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的2022-03-14
- 雅士利國際(01230.HK)停牌2022-03-14
- 凱萊英(06821.HK)料首季營收同比增超150%達2022-03-14
- 雅士利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此前股價一度暴2022-03-14
- 碧桂園再澄清:不存在違約或延遲支付本息情2022-03-14
- 海豐國際(1308.HK)將2022及2023年盈利預測2022-03-14
- 香港航天科技(1725.HK)跌近10%報14.5港元 2022-03-14
- 明源云(0909.HK)跌幅擴大至18% 低見8港元2022-03-14
- 惠理集團(0806.HK)跌6.75%報3.04港元 總市2022-03-14
- 中國鋁業(2600.HK)跌7.72%報4.54港元 總市2022-03-14
- 星源材質(300568.SZ)逆勢漲逾4%報36.53元 2022-03-14
- 泰格醫藥(3347.HK)去年收入和純利分別按年2022-03-14
- 啟信寶3·15數據:顏經濟迎來全面監管,2022022-03-14
- 中概股集體下跌 萬國數據-SW跌23%2022-03-14
- 軍工股逆勢走強 成飛集成、航發科技等股漲2022-03-14
- 華錦股份(000059.SZ)高開高走 現漲幅擴大至逾8%2022-03-14
- 共享隔空無線充電專利的江湖暗戰2022-03-14
- 港A兩地黃金股普跌 山東黃金跌3.01%2022-03-14
- 緩解“熱量焦慮”,簡醇酸奶輕負擔為國民健2022-03-14
- 施必安高、低配電柜 以優良品質與服務助推2022-03-14
- 國貨崛起|盼盼飲料上新SOMIX果汁,發力高端2022-03-14
- 從“做大做強”到“肩抗社會責任”,皇派門2022-03-14
精彩推薦
- 貨幣政策力挺穩增長,降準降息可期
- 雅士利國際(01230.HK)停牌
- 凱萊英(06821.HK)料首季營收同比增超150...
- 雅士利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此前股價一...
- 碧桂園再澄清:不存在違約或延遲支付本息...
- 烏克蘭危機影響能源供應,英國民眾面臨...
- 【異動股】醫療器械板塊拉升,諾唯贊(68...
- 【異動股】啤酒概念板塊下挫,重慶啤酒(...
- 【異動股】激光雷達板塊下挫,永新光學(...
- 【異動股】航天航空板塊拉升,航發科技(...
- 【盈喜】易大宗(01733.HK)料2021年純利...
- 河南出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新政
- 再賣英國資產,李嘉誠擬7.29億英鎊出售倫...
- 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河北如何鳴...
- 浙商證券:關注就業對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