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留園淑景抖芳菲|焦點要聞

2023-06-24 00:56:21來源:行記中國旅游文學

造訪蘇州園林之前,聽過許多議論:有人說,蘇州園林較之別處對觀者提出的審美要求更高一些,至少你要知道一點古典詩詞,要知道一點歷史典故,還要知道一點造園時期的書風畫風等。也有人說,蘇州園林大體相同,去一個即可。而我卻認為蘇州園林既為私家園林,其主人當然會將各自不同的立意、喜好及文化修養(yǎng)蘊含其中,怎會是千園一面呢?帶著這樣的想法和疑惑,總想見識一下仰慕已久的古典名園。時逢壬寅,秋已過半,在這個桂花飄香、令人癡醉的季節(jié),我有幸走進了蘇州精致的古典園林——留園。

一直以來,留園以園內(nèi)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蜚聲中外。在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中,留園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時,留園又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中國四大名園。留園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閶門外,始建于明朝中葉,初為徐泰時“東園”,至清乾嘉年間,東園易主,歸于劉恕,園亦易名,改稱“寒碧莊”,以應園中松竹常青、寒碧凜然之意。光緒初年,園屬湖北布政使盛康,盛氏重加修筑,易園名為“留園”。園以建筑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頗有步移景換之妙。整個園林采用不規(guī)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筑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

留園的建筑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shù)量多,分布也較為密集,其布局合理,空間處理巧妙。每一個建筑物在其景區(qū)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xù)、整體的概念。廳堂、走廊、粉墻、洞門等建筑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shù)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江南園林建筑的藝術風格。留園的精華,在于它的水面和四周的景觀,登高臨水穿堂過橋,游遍全園,仿佛穿過了一年中的四季。寫意山水與庭院的交織,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艷羨的目光。在這咫尺之間,一條700多米的長廊如紅線貫穿,通幽度壑,秀色迭出,將住宅、祠堂、家庵、花園等分出中、東、北、西四個景區(qū)。園內(nèi)各通道,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加深,回廊復折、小院深深,接連不斷、錯落有致,呈現(xiàn)出詩情畫意的無窮境況。


(資料圖片)

中部——辟地為池,池畔疊山,以山水見長。穿過毫不起眼的留園石庫大門,沿著彎彎曲曲的走廊,我們來到了留園的天井。天井的四角各有一個磚石地漏,它跟我們平時見到的地漏不同,上面刻著銅錢樣式的花紋,聽導游介紹設計的原意是“流出積水,留下錢財”。進入園子,過前廳,循廊而行,則見北邊墻上一排漏窗,隱約透出園子中部山容水態(tài),窗之南面,是一處小天井,靠墻邊筑明式花臺,墻上有鄭思照所題磚額“古木交柯”,花臺上柏樹一株、云南山茶一株,枝葉離披,漫然相映。“古木交柯”以西則為“華步小筑”,粉墻上嵌有清代學者錢大昕所題的“華步小筑”青石匾,四周有磚細花果浮雕,簡而不華,雅而不俗。與“華步小筑”相對的小屋,名為“綠蔭軒”,是一個小巧雅致的臨水敞軒。軒外景色溪山深秀,以賞留園春景為佳,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楓樹,而東面又有櫸樹遮日,因此以“綠蔭”為軒名,軒內(nèi)匾額上“綠蔭”兩字,是著名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的弟子,當代書畫家王個移所書。透亮軒敞,臨水而建,坐檻上設吳王靠,是夏日賞荷觀魚佳處。

過“華步小筑”,為“涵碧山房”。“涵碧山房”取意宋學者朱熹詩句“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為中部主要建筑,俗稱荷花廳,廳高大寬敞,陳設樸素,周圍老樹濃蔭,風亭月榭,迤儷相屬,樓臺倒影,山池之美,堪稱圖畫。涵碧,言草木碧色,倒映水中;山房,言山中房舍,靜謐幽深。這四個字,點明了這是一處近山臨水的建筑。山房南面為一小庭院,疊湖石花臺,栽種牡丹,又有杏花、木繡球、石榴之屬,春夏之際,花木交映,高低錯落,蔚然深秀。北邊平臺開闊,臨荷花池,池水涵碧,微波粼粼。出“涵碧山房”,越爬山廊,可抵“聞木樨香軒”,木樨,或?qū)懽鳌澳鞠保瑸楣鸹▌e名。“聞木樨香軒”四面開敞,周圍群植桂花,時逢金秋時節(jié),其花香彌漫四處,香味沁入肺腑。此軒乃全園制高點,坐于軒內(nèi)遠眺,一池清水皺碧鋪錦,對岸建筑飛檐翹角,倒映水中。身邊則萬木森森,風濤陣陣,正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

度石梁,至池北山巔,一六角攢尖小亭映入眼簾,這就是“可亭”。可亭四面軒敞,高爽僻靜,可風,可月,可晴,可雨,周匝喬木蒼蒼,間植槭樹、銀杏、石榴等,再過月余,山寒水瘦,層林盡染,金黃之外,錯雜著各種層次的紅綠,明媚爛漫,真可稱得上一句“秋光潑眼”。明代官員、學者莊昶曾有詩云:“誰將無可仲尼心,來向人間可處尋。我亦欲憑無可可,古今天地共吾襟。”站亭中遠眺,屋宇高低,山石錯落,花木蔚然,池水靜碧,留園中部景致盡收目底。由可亭下來,踏上池中一小島,是為“小蓬萊”,“蓬萊”為仙山名,是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曲橋可通,橋上紫藤盤繞,春日藤花綻放,紫氣氤氳。小蓬萊以東,筑一小方亭,曰“濠濮亭”,語出《世說新語》:“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間想也。”單檐歇山式小亭,三面臨水,憑欄而坐,野鳥游魚,俱來親人。越小蓬萊,過曲溪樓走道,進入留園東部景區(qū),幽暗之后豁然開朗,頗有陸游詩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東部——游廊曲折,庭院深深,以廳堂取勝。東部庭院建筑布局緊湊,屋舍雅潔,庭院深深,以廳堂建筑取勝。園中游廊回合,連接景點,同時又與粉墻配合,起到分隔空間、劃分庭院的作用,兼之院內(nèi)小徑迤邐,雜植花木,營造出宋詞中“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中國古典園林的含蓄蘊藉由此可見一斑。主要建筑為五峰仙館,又稱楠木廳,因大廳梁柱均為楠木之故。五峰仙館坐北朝南,面闊五間,氣派豪奢,布置精雅,當中所懸匾額,為清代學者吳大瀓所書。其中北廳的長楹聯(lián)為:“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書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全聯(lián)對仗工整,寄托遙深,令人讀下來甚感琳瑯滿目、清香滿口。精美宏麗的廳堂,則與安靜閑適的書齋、豐富多樣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涼臺燠館、迤邐相屬的風亭月榭巧妙地組成有韻律的整體。

“揖峰軒”,名字來源于朱熹《游百丈山記》“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此工程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獨秀峰”,軒前院落稱“石林院子”,院落內(nèi)有晚翠、迎暉、段錦、競爽等太湖石峰,園主癡石,使用米芾拜石歷史典故,稱其軒為揖峰軒。揖峰軒原為園主讀書賞石處,小軒接鶴所,如今自然已無人于此養(yǎng)鶴,留得“鶴所”二字供人懷想而已,鶴所帶一小天井,栽種芭蕉數(shù)叢,透過景窗隱約可見蕉葉拂翠,綠意逼人。穿庭院,過廳堂,越曲廊,向東而行,可抵鴛鴦廳林泉耆碩之館,林泉蘊含山水之樂,耆碩指年高而碩德者,林泉耆碩之館,意指這里是一處年老碩德者于林泉間賞玩休憩的地方。林泉耆碩之館分南北兩廳,室內(nèi)窗明幾凈,陳設華美。入室?guī)邹D(zhuǎn),驀然青山滿眼,花木蔥郁,似武陵人溪水幾轉(zhuǎn)倏入桃花源中,不勝歡喜。令人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清風池館”為水榭形式,既有“穆如清風”之意,喻大平盛世;又有蘇東坡《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之實景。清風池館傍水池東側(cè)而筑,開敞不設門窗,清風徐來,分外舒適。清風拂面,池水泛起粼粼碧波,池館變得清涼爽人。這里有一副楹聯(lián)為:“墻外春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上聯(lián)詠遠借之景,黛色,就是深青色,是遠山的天然美色。下聯(lián)詠近觀之景,似輕柔明透的流水,還有醉人的花香。山水本是自然界中富有魅力的基本景觀,聯(lián)語還賦予它們以豐富的感情。"橫"和"帶"兩字突現(xiàn)了山水之性格、神采,有妙造自然之趣。山水與人們的感情相交流,引起人們更美的遐思。其實園林就是用來陶冶情操的,尤其是對那些退休或者謫居的官員而言,這是寄托心境的地方,你可以通過山水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狀態(tài),也可以體現(xiàn)自己的胸襟學識。

北部——奇石花木,一派清意,以盆景稱絕。留園最絕的,就是里面的太湖石了。有奇形怪狀的十二生肖石;有從不同方向看就不一樣的母子石。穿過月洞門,就是最有名的“冠云峰”。冠云峰其實不是山峰,是塊4米多高的太湖石,據(jù)說東區(qū)庭院雖然華麗,但也比不上這塊石頭的貴重。前人品湖石,有四要訣,一曰“瘦”,二曰“漏”,三曰“透”,四曰“皺”。留園的冠云峰,束腰高峻,瘦也;嵌空穿眼,漏也;玲瓏貫通,透也;紋理褶曲,皺也。風骨落落,風流蘊藉,有“嵌空、穿眼、宛轉(zhuǎn)、險怪”之勢,兼具“瘦、漏、透、皺”之美,被陳從周先生譽為“中國園林中名貴的天然雕刻品”。冠云峰后有二層小樓,名“冠云樓”,原為賞石而筑,現(xiàn)為茶室,古石寒潭,錦麟碧波,春秋佳日,坐此喝茶,堪稱幽絕。自冠云樓向西折入一竹間幽徑,過“又一村”門洞,則進入留園北部。一道粉墻隱于花木之中,隔開留園東部與北部景區(qū),墻上開月洞門,上嵌“又一村”磚額,這三字乃盛康舊跡,原指“花好月圓人壽軒”、“少風波處便為家”一帶,曾栽植桃杏,列菜畦,搭豆架,一派田園風光。

今此處辟做盆景園,入門只見綠蔭幽草,桃杏雜植,園中又搭了葡萄架,幾株葡萄攀援而生,主干粗如蓮藕,表皮鱗皴,虬古蒼勁,藤蔓如游龍般纏繞著架子,直至把每一寸“城池”都收為己有。夏日,葡萄從這些纖細的藤蔓上垂下來,翠色欲滴,清潤如玉。沿石鋪小徑徐行,可欣賞蘇派盆景,榆木、黃楊、黑松、刺柏、雀梅等樹樁盆景各有姿態(tài),盤根錯節(jié)的也有,橫斜逸出的也有,清韻灑落的也有,凝重蒼然的也有,無不透出一份蒼老天真的勃勃生趣。稍作盤桓,穿過葡萄架,花木遮映處,隱隱露出黃石砌筑的曲折蹬道,攀越蹬道,至西部土山。在我看來,園中盆景便是構(gòu)筑林園意境的意象。扶疏碧葉,枝柯奇古中有青山照眼,有綠波漾痕,有墻低杏小,有暗香盈懷。一盆一景都著意,一石一木皆有情,使人觀之悅目,賞之慧心,如游林下,如處畫中。

縱觀蘇州盆景的風格特點,它在選材上取法自然,絕少斧劈刀鑿的痕跡;盆景的構(gòu)思布局上精巧入微而渾然天成;在樹樁的造型上,強調(diào)曲直有序,兼顧老樁和枝葉的合理搭配;在景觀意境上主張疏密相間,虛實有度,讓每一個盆景作品都脈絡清晰而獨具匠心。特別是留園的水石組景巧奪天工,幾組斧劈石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石上蒼松翠柏,蔚然綠映,點睛處在于一泓清池環(huán)流,山石松柏,靜影沉玉,是峭拔中見深秀,深秀中見幽遠,幽遠里透出清致來,大有南宋馬遠山水畫意。明代陳繼儒說:“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心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林園的趣味,亦旨于此。我喜歡留園的盆景,喜歡它給我?guī)沓錆M詩情畫意的唯美意境。

西部——土山高聳,曲溪蜿蜒,以林野成趣。西部土山為全園最高處,昔日登臨,可飽覽虎丘、天平、靈巖諸山景色;高原極望,遠岫環(huán)屏,屬于“借景”中的“遠借”。山上筑兩亭:一曰“至樂亭”,單檐歇山頂小亭,形制簡潔,格調(diào)古雅。一曰“舒嘯亭”,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意,圓形攢尖頂似笠帽頂珠,形制小巧,精致含蓄。山上土石相間,古木蒼蒼,槭樹成林,霜降后,槭樹經(jīng)霜盡赤,望去灼灼,如火燒云錦,似霞漫湖天,色彩明麗照矚,不失為賞秋佳境。舒放性靈于山水之間,情移煙雨,清風滿懷,飛花可以入夢,明月得為前身。可謂:天高不礙我翔,淵深無妨我游。

窮石徑而至,便是“活潑潑地”。“活潑潑地”取自明代殷邁詩中“窗外鳶魚活潑,床頭經(jīng)典交加”句,建筑為水閣形式,是一單檐歇山頂水榭,檐角翼然,依山而筑,四面環(huán)有走廊。它位于溪水的東北角,接近曲廊盡頭,南邊面臨水面,其下凹入,宛如跨溪而立,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意。主人大概認為在四林野地中,就應該活潑潑地。此處傍山依水,環(huán)境相當清幽,閣內(nèi)的陳設,以隱逸為主題,掛著四幅圖畫,內(nèi)容分別為林和靖放鶴、蘇東坡種竹、周敦頤愛蓮和倪云林洗桐,很顯然,這就是整個西區(qū)要表達的內(nèi)涵。

繞亭而下,黃石夾道,憨憨笨笨的石塊擬自然之態(tài),堆砌成山,高低錯落,隨意曲折,犬牙互差,毫無斧鑿之感。一道石徑斗折蛇行,蜿蜒山間,步入其中,恍如步入深谷幽澗。水榭臺子有一部分延伸到水面,底下作凹入處理,有曲溪自榭下流出。溪上架橋,一曲橋一平橋,曲橋紅欄白版,饒有古意;平橋由三條石板并列組成,中間一塊石板上雕刻著精美的擬日紋圖案,素雅簡潔。兩座小橋,一曲一平,連接兩岸,而絕無重復之感,真有木石磊落一溪幽的野致。曲溪流到南邊廊下,水源已盡。游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至溪盡處,而意未盡。留園西部土山竦峙,幽靜虛僻,黃石頑夯,古木蒼蒼,最具山林野趣,又有山溪婉轉(zhuǎn)山下,極清幽曠絕之致。

我似乎察覺到,留園中景觀的意境也經(jīng)常借匾聯(lián)的題詞來破題,猶如繪畫中的題跋,有助于啟發(fā)人的聯(lián)想,加強其感染力。留園的主人盛康曾在五峰仙館題字:“歷宦海四朝身,且住為佳,休辜負清風明月;借他鄉(xiāng)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這簡單的幾句詞道出了盛氏購園的原由和他的愛好所在,使觀者感同身受。留園,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致,不僅留住了大自然,也留住了我的目光。徜徉于留園之中,靜靜的體會山水的美好,感受四季的變化,蟲語花香,鶯歌燕舞,陰晴圓缺都仿佛與人述說,述說著歲月靜好,人間的安好。仔細的體悟,便覺得人與大自然有種天生的親近之感,這便是古人常說的意境吧,境雖小,卻給人無限的思想空間,天地宇宙仿佛都在這方圓之地。

蘇州園林的金秋,留園無疑是最讓人期待的。林泉耆碩之館的桌案,擺上了菊花;待云庵的竹子,依然青翠透過冰裂紋窗欞;槭樹葉子開始泛紅,金秋季節(jié)的光影斑駁如畫。從鶴所的小邊門轉(zhuǎn)到東園一角,頓時眼前一亮,斑駁的墻面上,古樹的枝條隨心所欲地伸展,跟前堆砌的湖石成了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山坳里還藏了一座山亭,露出兩個翹角飛檐,一幅《枯木秋亭圖》就在你面前徐徐展開。路過石林小院,樹影婆娑頑石相伴,一幅水墨畫《枯木奇石圖》渾然天成,鑲嵌在白墻上的書條石,自然就成了這幅畫的落款。人說蘇州園林就是一幅有實有虛活的山水畫,就看你是否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慧眼。的確,留園每一處景物都精巧到了極點,平靜、自然、別致、和諧,令人嘆為觀止。

有游客問導游:“這座園子為什么叫‘留園’呀?”導游說,因有一任園主姓劉,而被老百姓俗稱為“劉園”。后來,另一位主人在整修花園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長留天地間”的石碑,他想,這個花園歷經(jīng)戰(zhàn)火仍然保留下來,似乎是有老天的護佑,他希望這座園子能永遠留在自己手中。于是,他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另外,“但留風月伴煙夢”,這個“留”字又有讓游客留連忘返之意。俞樾在《留園記》中說:“泉石之勝,留以待君之登臨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足以道盡此中真趣。雅人游園,也是游心,自在游心騁目間似一只翩翩作舞的蝴蝶,棲于花間,戀于花間,醉于花間。這“花間”林園,又何嘗不是人心目中的桃源。

苔蘚封枝,數(shù)剪煙雨,花影月移間可悟乾坤宇宙之大;閑山靜水,林木翳然,入吾心目中滿是灑然曠逸之懷。鬧市中的低調(diào),低調(diào)背后的奢華,奢華中又有濃濃的書卷氣,這是留園給我留下的印象。如今,經(jīng)過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幾度興廢的留園,恰如園主們孤心苦詣的“名園長留天地間”了。此景只應天上有,惟愿人間多駐留。據(jù)說,多年前有一個美國組織欲二十億美元購下留園,蘇州市政府堅持沒有出售。是呵,留園不僅是蘇州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不可以用金錢估價和出售的。相信,留園這幅”立體山水畫”,這首“無聲山水詩”,會永遠留在中華大地上! 故我也聊發(fā)輕狂,留詩一首:

留園淑景抖芳菲,樓閣亭臺墻內(nèi)圍。

奇石花光召鶯啼,紫藤竹影喚燕飛。

長廊曲轉(zhuǎn)窗含翠,小徑回環(huán)雨帶微。

咫尺園中尋真趣,同游莫問幾時歸。  

周星辰,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理事,遼陽市第五屆作家協(xié)會理事。作品以詩歌、散文為主,曾在《人民日報》《中國交通報》《遼寧日報》《人民代表報》《遼陽日報》《鴨綠江》《北方作家》《太子河》等報刊發(fā)表詩歌、散文、隨筆、歌詞、雜談500余篇。出版詩集《世紀花雨》、散文集《河谷行舟》《人在路上》。 

關聯(lián)閱讀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wǎng)站統(tǒng)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wǎng)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ǎng)(www.8899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制 業(yè)務QQ:3 31 986 6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67194成人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成人自拍视频网|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