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談判收官 哪些上市公司將“脫穎而出”?
新華財經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祁豆豆) 11月11日,為期3天的國家醫保談判迎來收官之日。記者從參與談判的上市公司了解到,談判結果暫時不會公開,要以國家醫保局官宣為準。
根據現場反饋的情況,前期備受市場矚目手握120萬一針的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的復星凱特并未現身參與此輪談判。而去年未能進入醫保目錄的罕見病用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今年有望晉級,渤健公司談判代表今日一早便進入會場。若此次能談判成功,有望給脊髓性肌萎縮癥這一罕見病患者帶來福音。
隨著醫保談判收官,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在今年的談判角逐中勝出?事實上,談判結果一定程度上也可視為公司明年業績增長的“風向標”。
PD-1激戰白熱化國產藥“受寵”
根據國家醫保局發布《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初步形式審查藥品及信息》,將今年醫保談判品種初步鎖定在271個藥品范圍之內。事實上,從3天的現場談判情況來看,實際參與談判的藥品并未全覆蓋。據業內人士透露,進入擬談判環節的西藥大概在110個左右。
醫保談判是國家為滿足重大疾病臨床用藥需求,進而降低藥品價格,滿足老百姓用藥可及性。針對重大疾病所開發的創新藥研發難度大、周期長,上市后往往價格昂貴,因此每年都是醫保談判最受矚目的產品。
今年,市場再次將目光聚焦在一批腫瘤藥重量級明星產品,包括PD-1單抗、BTK 抑制劑、PARP 抑制劑、ADC等。
其中,PD-1/ PD-L1仍然是今年醫保談判競爭最為激烈的熱門品種。11月10日,恒瑞醫藥、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四大藥企集中亮相醫保談判現場。事實上,四家企業的PD-1去年均有相應適應癥的產品進入醫保目錄, 經過一年的研發積累和比拼,四家藥企的PD-1適應癥都在不同領域有新增或拓展,為此次談判增添了新的籌碼。
恒瑞醫藥
恒瑞醫藥參與談判的是公司拳頭產品卡瑞利珠單抗。據了解,卡瑞利珠單抗目前已有6項適應癥(淋巴瘤、肝癌、肺癌、食管癌、鼻咽癌、食管癌)獲批上市,成為獲批適應癥最多的國產PD-1單抗藥物。可惜的是,由于2021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降幅達85%,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問題,造成卡瑞利珠單抗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環比負增長。
君實生物
君實生物參與談判的是公司首個商業化產品特瑞普利單抗,也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2020年12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黑色素瘤適應癥)成功通過國家醫保談判,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今年,公司陸續新增鼻咽癌、尿路上皮癌等適應癥。截至今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單抗已成功覆蓋全國約3000家醫院以及超過1500家專業藥房,持續推動醫院終端銷售量增長,強化拓益(商品名)品牌建設。同時,特瑞普利單抗獲批適應癥已成功被納入全國31個城市商業保險,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讓本土創新藥物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信達生物
信達生物參與談判的信迪利單抗(達伯舒),是信達生物制藥和禮來制藥共同合作研發的具有國際品質的創新PD-1抑制劑藥物。信迪利單抗2019年就突圍進入醫保目錄,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當年唯一一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目前,信迪利單抗在中國獲批了淋巴瘤、肝細胞癌等四個適應癥。近日,信迪利單抗用于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上市申請和用于胃癌一線治療的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審評。
信達生物三季報顯示,信迪利單抗的銷售額約為8億元。公司表示,銷售上漲主要源于新適應證獲批。
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參與談判的是替雷利珠單抗(百澤安),這也是款“久經沙場”的硬核產品。2020年,替雷利珠單抗有兩項適應癥(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經過“靈魂砍價”納入醫保,降價幅度約80%。“以價換量”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三季報顯示,替雷利珠單抗在中國第三季度銷售額總計3210萬美元,同比增長223%。
目前,百濟神州科創板IPO已提交注冊,距離A股上市僅一步之遙。若公司登陸科創板上市,也將成為首家在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的創新藥公司,有望進一步增強其對全球患者的服務能力。
創新藥“競價”患者盼福音
據初步統計,今年參與醫保談判的國產創新藥有近20個,除上述PD-1產品之外,PARP抑制劑、BTK抑制劑、ALK抑制劑、ADC藥物(抗體偶連藥物)等也都有較高的呼聲。
具體來看,參與談判的上市公司及品種包括,貝達藥業的鹽酸恩沙替尼(ALK抑制劑)、再鼎醫藥尼拉帕利(PARP)、和記黃埔索凡替尼(BTK)、榮昌生物的維迪西妥單抗等。
貝達藥業的鹽酸恩沙替尼(貝美納)2020年11月獲批上市,也是中國首個由本土藥企自主研發的用于ALK突變晚期NSCLC患者治療的國家1.1類新藥。
今年10月,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接受時采訪就表示,正在積極籌備醫保談判促進藥品早日進入醫保目錄,造福更多患者。同時,公司市場銷售團隊于各地積極組織召開貝美納上市會和學術討論會,初步建立貝美納的學術和品牌形象。截至今年上半年,貝美納2021年市場推廣工作按計劃實施,產品銷售收入基本符合預期。丁列明還告訴記者,今年7月,貝美納用于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適應癥NDA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并被納入優先審評程序,成為一線治療用藥指日可待。
榮昌生物今年可謂好運連連。此次參與談判的維迪西妥單抗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ADC創新藥、目前唯一一款獲得美國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的中國ADC產品,其用于治療胃癌的新藥上市申請經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并作為具有突出臨床價值的臨床急需藥品于2021年6月在中國獲附條件批準上市。市場預期,以這一重量級產品參與談判,公司贏面較大。
就在記者發稿前,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考場”傳來消息,榮昌生物科創板IPO順利過會,即將步入注冊階段。去年11月,公司率先在港交所上市,若此次登陸科創板,公司也將攜首個商業化的產品開啟“H+A”新時代。
此外,榮昌生物能夠趕上今年的醫保談判也是頗為幸運,算是趕上了談判資質的“末班車”。
根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綜合考慮基本醫保的功能定位、藥品臨床需求、基金承受能力,2021年藥品目錄將納入四類藥品,包括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上市的新通用名藥品;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發生重大變化的藥品;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藥品。
醫保談判對醫藥上市公司有多重要?從歷年的創新藥談判結果可以看到,大多數談判藥品進入醫保后,雖然遭遇“砍價”銷售價格下降,但銷量卻大幅增長,最終有望使公司收入翻倍增長。很多尚未盈利的創新藥公司往往會以進入醫保目錄作為業績拐點,因此“以價換量”的巨大空間是藥企積極備戰國家醫保談判的主要驅動力。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談判涉及162種藥品,談成119種,談判成功率73.46%,談成藥品平均降價50.64%。目錄調整后,患者用藥負擔進一步減輕。國家醫保局表示,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本次醫保談判首次引入議價準入模式,對于多個廠家的同一品種,最終入圍者只能享受最低的醫保支付標準。另外,藥企在醫保談判前就必須公示藥品原價,外界能準確比較同類型藥物的價格差異,對其降價幅度和談判價格有大致判斷。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世界動態:商務部: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2023-01-18
- 天天訊息:又創紀錄!北向資金本月凈買入升2023-01-18
- 關注:同濟大學教授黃運成:2022年科創板新2023-01-18
- 【天天時快訊】今天將有大動作?市場步步緊2023-01-18
- 新奧集團:數智化引擎打造更安全城市燃氣2023-01-18
- 視燈指數 2022 年度視頻號發展白皮書發布2023-01-18
- 有保障的個人小額借貸,認準微眾銀行的小額2023-01-18
- 【天天聚看點】周大生接待38位機構投資者調2023-01-18
- 當前簡訊:建發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換股,A股2023-01-18
- 順網科技:1月17日融券賣出金額57.28萬元,2023-01-18
- 環球消息!63億“抄底”紅星美凱龍,建發股2023-01-18
- 博時基金:把握“六新”投資方向 布局資產2023-01-18
- 國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6%2023-01-18
- 養元飲品:與“兔”共舞再推力作 攜手G6662023-01-18
- 佰維存儲: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行業前景2023-01-18
- 天天速訊:君實生物:將于近期與監管部門溝2023-01-18
- 深耕麻辣燙賽道,楊國福堅持品質創新,推動2023-01-18
- 海南發展:1月17日融券賣出金額38.09萬元,2023-01-18
- 數碼視訊:1月17日融券賣出金額2500.00元,2023-01-18
- 福瑞股份:1月17日融券賣出金額69.84萬元,2023-01-18
- HALO HAPPY 兔 YOU|2023積分大派兌 這2023-01-18
- 易事特重組方案被深交所關注 要求說明交易2023-01-18
- 每日熱點:強勢反彈近三個月 中概股“春天2023-01-18
- 【全球時快訊】節前黃金消費暖意濃 多家上2023-01-18
- 世界今熱點:A股資本舉牌鏡像:出手頻次降2023-01-18
- 年關將至“囤金潮”來襲 黃金珠寶股表現強2023-01-18
- 環球要聞:東土科技:1月17日獲融資買入4272023-01-18
- 【世界熱聞】太陽能:1月17日融券賣出金額12023-01-18
- 深圳機場去年旅客吞吐量下降超四成 免稅店2023-01-18
- 集采開標 種植牙費用有望降低一半2023-01-18
精彩推薦
- 世界動態:商務部: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
- 【天天時快訊】今天將有大動作?市場步...
- 當前簡訊:建發股份入股、阿里巴巴換股,A...
- 環球消息!63億“抄底”紅星美凱龍,建發...
- 國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6%
- 環球短訊!甘李藥業(603087)1月17日主...
- 我國建筑市場發展將轉向“寬進、嚴管、...
- 今日要聞!好口碑、硬實力,“華僑城團圓...
- 人口開始負增長,房價終于要被按住了?丨...
- 天天微速訊:碧桂園6.25億美元優先票據...
- 深圳擬不再安排建設安居型商品房
- 世界最資訊丨人口步入負增長時代 統計...
- 全球快訊:華僑城A:2022年度合同銷售額552.7億元
- 天天要聞:王健林將萬達酒店65.04%股權...
- 天天快看:統計局局長康義:房地產市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