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企三巨頭銷量齊下降 芯片和新能源路線兩大難題待解
盡管在上半年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在芯片短缺和新能源路線選擇兩大問題的夾擊下,以精益管理著稱的日系車企在華市場壓力陡增。
今年9月,豐田在華銷售11.5萬輛汽車,同比下降36%;本田在華銷售12.1萬輛汽車,同比下降28%;日產在華銷量下降26%至10.4萬輛。據乘聯會的統計,豐田和本田的合資車企9月全部被擠出中國乘用車批發銷量排名前十的榜單,唯一還留在前十的日系合資車企東風日產,也被多家自主車企趕超而跌至第八名。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統計,今年1~9月,日系在華乘用車市場占比為21.2%,同比下降了2.6個百分點。
供應鏈芯片短缺
豐田中國內部最近派出兩支隊伍,一支是“討芯隊”,幾乎天天與博世等零部件供應商開會,另一支成立BR (豐田內部重要項目的特別應對部門)虛擬體制,經常與豐田旗下雷克薩斯、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相對應的負責人一起開會探討在華電動化發展策略。
“芯片短缺的情況已有所緩解。我們了解到,馬來西亞芯片供應商的生產基本已恢復到此前的100%。不過,由于前期有些訂單尚欠貨,以及現在不少車企翻倍下單,因此芯片依然短缺。”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的供應鏈管理一直具有核心競爭力。但在東南亞疫情面前,豐田因芯片等零部件短缺不得不被迫調整9、10月汽車產量,先是將其9月全球汽車產量從90萬輛減產到54萬輛,隨后又將產量進一步下調為47萬輛,并預計10月將減產33萬輛。
備受缺芯之苦,豐田多次“叫停”部分生產線。其中,今年10月,豐田在日本14家工廠的27條生產線面臨暫停生產的調整,其中,投產雷克薩斯LX等車型的豐田汽車吉原工廠第一生產線停工時間最長,將持續11天。豐田在華的生產線也不停根據芯片供應以及物流等情況來調整,其近段產量也大幅銳減。例如,廣汽豐田9月產量僅為48367輛,同比下降40.3%。
“芯片種類繁多,供應鏈更加復雜,各大車企缺芯情況不一,有的車企缺的是車鑰匙中的芯片,可以跟消費者商量先給一把鑰匙。有的車企交付的新車中控大屏是空著的,與客戶協商先交車后補裝。而我們主要缺的是用于剎車主動安全系統中的ESP芯片,完全不能先欠著再隨后補裝。” 豐田中國上述負責人分析其9月產銷量驟降的原因。
日系車企供應鏈相對封閉,而且比較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因此最近受重創。據外媒報道,僅豐田一家就與在馬來西亞和越南擁有400多家工廠的供應商合作。本田以及日產的情況與此類似。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兼中國本部長井上勝史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談道,在今年9月份之前,本田的銷量可以達成同比去年的水平,但是之后也要經歷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與諸多跨國車企一樣,日系車企的芯片供應分配要考慮全球市場盡量平衡,而自主品牌主要是面對國內市場,加上供應鏈相對靈活,分流走日系車一些訂單。
不過,雖然四季度芯片保供壓力仍在,但缺芯的峰值已經過去。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近日談道, 7、8月缺芯最厲害時,芯片滿足率甚至不到20%,進入9~10月,芯片短缺的情況稍微好轉,但滿足率依然不超過50%。與芯片短缺的困難相比,新能源車這個難題讓日系車壓力更大。
新能源路線之惑
日系車在中國車市占比出現下滑,與其在華電動車策略不無關系。
在新能源汽車的快車道上,多家自主品牌業績表現強勁,比亞迪新能源車9月銷量首次突破7萬輛,廣汽埃安9月訂單逼近2萬輛大關,蔚來、小鵬汽車9月的交付量首次實現過萬。與此同時,特斯拉、大眾兩家跨國車企9月在華銷量也創下新高,分別達到5.6萬輛和1萬輛。
與特斯拉及新勢力相比,日系車新能源車整體表現不佳。汽車產業數字化應用服務商威爾森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9月,豐田、本田以及日產在華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統計口徑含進口車,車型包括純電、插電和增程型電動)分別為11787輛、5906輛和955輛。
日系車企在華新能源車領域布局較慢,自2018年起至今才導入軒逸純電動、卡羅拉雙擎E+、C-HR EV等零星幾款新能源車。
“日系根本還沒有真正在中國的新能源車領域發力。”一位自主車企的內部專家如此認為。與特斯拉以及部分自主品牌在電動車領域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平臺以及銷售服務等進行全方位變革有所不同,日系車當前所推出的新能源車基本上是“油改電”,很難滿足選擇標準越來越高的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豐田、本田此前主攻混動(HEV)和氫燃料車(FCV),與中國新能源車市以純電動車(EV)為主的路線有所不同,因此在EV路線上錯失一些時機。而日產雖然在純電動技術方面有超過10年的經驗,日產聆風一度坐到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寶座上,但由于市場競爭加劇、日產近年內部管理層震蕩以及未及時導入新技術,日產也始終無法在華撬動電動車市場。
同為全球十大汽車集團的豐田、日產和本田,面對全球新能源車市快速發展以及中國確定的“雙碳”目標,目前緊迫感明顯增強,紛紛加快電動化步伐。
豐田汽車相關部門技術專家中井久志在線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豐田朝混動、插電、純電動以及氫燃料技術路線發力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項。在此前已擁有氫燃料電池等技術的基礎上,豐田近日又推出了氫燃料發動機,寄望沿用內燃機產業鏈,通過提升技術和降低成本,加快氫燃料車的普及推廣。在中國關于儲氫罐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豐田在與政府及不同的企業進行積極溝通。
在純電動賽道上奮力追趕
氫燃料車普及推廣在短期內依然面臨諸多難題,豐田勢必要盡快補上純電動車這一市場短板,推出更具有個性化的全新EV。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豐田發布了基于e-TNGA的EV專屬平臺的bZ純電動系列,接下來還將在進博會以及明年北京車展上披露bZ純電動系列的進展,該系列首款產品bZ4X是面向全球的車型,但今后bZ系列中還會有中國的專供車型。
在向造車新勢力取經的同時,豐田中國以及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兩家合資公司也正在不斷尋找對策,探討如何整合豐田在華1500多家經銷商等諸多資源加快朝電動化轉型。
目前,本田在華新能源車賽道上也奮起直追,近日在華發布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與此同時,“e:N”系列五款全新車型全球首發,e:NS1特裝版和e:NP1特裝版將于2022年春季上市,其他三款將于五年內陸續上市。“e:N”系列產品設計研發大膽采用以中國團隊為中心,為了加速前進,本田還在華打造“e:N”的專屬體驗空間和兩家新工廠,并調整營銷模式。
此外,日產也在華加快電動化的步伐,向中國市場導入日產e-POWER技術和將推出純電動跨界SUV車型日產Ariya。按計劃,日產到2025年向中國市場導入9款電驅化車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各家車企正積極地投放電動車型,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市場有多大,競爭就會有多激烈。中國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日益踴躍,并且非常在乎EV產品能否帶來全新的感受。而跨國傳統車企巨頭能否通過變革將原有優勢延續到電動車時代,這有待時間來給出答案。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去年曾發文稱豐田或可能成為下一個諾基亞。在傳統手機向智能手機轉型過程中,諾基亞等手機巨頭紛紛被“后浪”擊敗。這一幕是否將發生在汽車行業,業內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跨國車企巨頭經驗豐富,擁有雄厚的技術以及資金等,而造車新勢力來勢洶洶,放手一搏。在電動化、智能化以及網聯化的浪潮里,一場硬仗才剛剛打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日系車企三巨頭銷量齊下降 芯片和新能源路2021-10-26
- 吉電股份(000875.SZ)逼近漲停報6.81元,總2021-10-26
- 同德化工(002360.SZ)盤中跌停報9.68元,總2021-10-26
- 永達汽車(3669.HK)報13.04港元,總市值258億港元2021-10-26
- 安圖生物(603658.SH)低位強勢拉升漲停報56.2021-10-26
- 職業教育再迎政策利好 萬門持續深耕步伐不2021-10-26
- 科達制造(600499.SH)股價快速拉升,現報21.2021-10-26
- 報喜鳥(002154.SZ)漲近5%報4.75元,總市值58億元2021-10-26
- 半導體股走低,聚辰股份、上海貝嶺跌逾7%2021-10-26
- 港股市場汽車股亦集體走強 比亞迪股份和廣2021-10-26
- 金杯電工(002533.SZ)跳空高開,快速拉升至2021-10-26
- 大族激光(002008.SZ)漲4.69%報41.93元,高2021-10-26
- 雅化集團(002497.SZ)盤中漲8.21%報36.48元2021-10-26
- 電力股繼續走強,甘肅電投、文山電力漲停2021-10-26
- 寶泰隆(601011.SH)股價高位震蕩,現報5.482021-10-26
- 愛施德(002416.SZ)漲4.51%報10.9元,總市值135億元2021-10-26
- 啤酒板塊再度走強,重慶啤酒漲超7%2021-10-26
- 中國寶安漲停報21.51元,總市值555億元2021-10-26
- 車建新:為中國生活設計2021-10-26
- 皖維高新(600063.SH)股價繼續回升,盤中一2021-10-26
- 次新股復旦微電(688385.SH)一度漲近14%報492021-10-26
- 甘肅電投(000791.SZ)現已封死漲停板,最新2021-10-26
- 金發科技(600143.SH)競價一字板跌停,現報12021-10-26
- 河南綠源車業有限公司:秉承匠心精神,打造2021-10-26
- 雙良節能(600481.SH)漲停報11.76元,總市值2021-10-26
- 建信基金黎穎芳:有效應對低利率環境,固收2021-10-26
- 2021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云媒體創作與傳播技2021-10-26
- 大眾汽車因缺芯失守中國市場 欲以電動車扳2021-10-26
- 前三季度鋼企利潤超3000億 多因素致未來盈2021-10-26
- 國資控股股東要來了!潤邦股份停牌不超5個2021-10-26
精彩推薦
- 吉電股份(000875.SZ)逼近漲停報6.81元,...
- 同德化工(002360.SZ)盤中跌停報9.68元,...
- 永達汽車(3669.HK)報13.04港元,總市值258億港元
- 安圖生物(603658.SH)低位強勢拉升漲停報...
- 科達制造(600499.SH)股價快速拉升,現報...
- 報喜鳥(002154.SZ)漲近5%報4.75元,總市值58億元
- 半導體股走低,聚辰股份、上海貝嶺跌逾7%
- 港股市場汽車股亦集體走強 比亞迪股份...
- 金杯電工(002533.SZ)跳空高開,快速拉升...
- 大族激光(002008.SZ)漲4.69%報41.93元,...
- 雅化集團(002497.SZ)盤中漲8.21%報36.48...
- 電力股繼續走強,甘肅電投、文山電力漲停
- 中集安瑞科(3899.HK)拉升漲超7%報10.1港...
- 今日啤酒股普漲,重慶啤酒漲近6%
- 汽車股普漲,比亞迪、廣汽集團漲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