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新一輪“搶人大戰”白熱化 多渠道解決人才瓶頸
隨著汽車“新四化”的快速發展,廣闊的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市場帶來了大量新型人才需求。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汽車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等崗位需求同比增幅已經超過1.8倍。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類的高端人才十分搶手,新的人才爭奪也愈演愈烈。
高端人才十分搶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27.1萬輛,同比增長164.4%,而前7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47.8萬輛,同比增長197.1%。工信部數據則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超過550萬輛。
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速,汽車企業在車聯網、智能駕駛領域布局加速的趨勢下,具備互聯網和汽車跨界經驗的人才也越來越受歡迎。智能制造、感知算法專家、AI平臺技術專家、深度學習引擎框架研發工程師、數據算法工程師等新一代的“算法人”成為汽車企業爭奪的焦點。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從2019年的4.7%,上升到2021年上半年的9.4%,單看2021年6月份滲透率更是高達12%。在這些數字背后,不僅僅是傳統車企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高度重視,諸多科技公司如百度、小米、360等也跨界進入造車賽道,對芯片、電池、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百度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集度汽車計劃將團隊規模擴充至2500到3000人,理想汽車計劃年內擴展2000人,小鵬汽車也開出1000人的崗位需求。而小米從宣布造車起就開始大批量招攬造車人才,從自動駕駛、網絡安全開發、底盤架構、整車總布置專家、空氣動力學開發專家、車輛動力學性能開發專家、資深數字模型師、耐久性能開發專家,到外飾設計師、油漆密封工程師、車門開發工程師等,涉及造車的方方面面。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首次突破1萬家,2020年注冊量達到7.3萬家,增速高達40.5%。2021年上半年,已有7.4萬家相關企業注冊,同比增長183.4%。隨著小米等科技公司下場造車,汽車行業“搶人大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分析機構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未來的4到5年內,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將占到汽車保有量的25%左右,相關人才缺口將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量級。
千方百計吸引人才
在巨大的人才缺口背景下,各大汽車企業之間頻頻上演“搶人大戰”,而最直接的戰術就是開出高薪吸引人才,新型汽車人才薪資水平也由此不斷高漲。
數據顯示,2021年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專業高精尖技術人才職位薪酬仍然保持20%左右的漲幅,其中智能駕駛仿真以及智能駕駛芯片開發相關人員薪資漲幅可達30%以上。而BOSS直聘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給出的平均月薪同期上漲21.6%,與自動駕駛算法相關的職位,年薪甚至可以達到百萬元以上。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由于多數傳統汽車企業員工對于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并不熟悉,導致企業只能從外部去獲取人才資源。而這部分人才可能來自其他高薪行業,加上資本的快速涌入,車企提供的待遇也隨之提升。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中高端人才緊缺指數整體穩中有升,人才處于供不應求態勢,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在上半年整體處于緊缺狀況,且二季度供不應求的趨勢整體比一季度加劇。其中,新能源汽車核心熱招職位重點覆蓋了汽車技術領域和新能源技術領域,企業更愿意出重金聘請新能源技術領域的人才參與到跨界造車的事業中來。
據了解,目前在一線城市,擁有3至5年工作經驗的智電化技術研發工程師年收入基本在50萬元以上。如果是一個帶項目的管理崗,則可以輕松拿到百萬元年薪。長城汽車近期發布了史上最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授予對象占企業員工總人數的16.89%,以期以此來留住科研人才。
數據顯示,雖然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緊缺的情況在近年間一直存在,但隨著跨界造車企業的入局,各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大了相關人才的招募,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缺口在近兩年顯著擴大。
同時,隨著產業融合加速,人才轉行的難度也在不斷降低。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人員流動很大。汽車企業不僅要在同行業之間進行人才爭奪,而且還要與百度、華為、字節跳動等一眾互聯網科技公司進行競爭。
影響人才去留的不僅是收入的多少,行業熱點、企業口碑、發展環境等也成為人才選擇的重要因素。崔東樹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復合型人才,高薪在未來并不是決定性因素,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良好的口碑等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渠道解決人才瓶頸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預計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打下基礎。在這種行業高速發展時期,國內新能源、智能化汽車領域人才培養速度明顯跟不上市場需求。
教育部等三部門此前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預測,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總量將達120萬人,而人才缺口達103萬人。
業內專家表示,人才的稀缺體現出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加速。眾多傳統汽車企業和新造車企業都在加大對新能源、智能網聯的投入,導致電動化、智能化人才的需求處于爆發式增長之中。
對此,近年來教育部等部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適時調整了高校的專業目錄,新設了“智能車輛工程”等特色專業。全國一些高校也陸續對車輛工程專業和課程體系作出調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增了智能制造專業,北京理工大學增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北京工業大學新增了智能制造相關專業,都將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培養更多的人才。
汽車企業除了高薪吸引人才之外,還積極面向海外引進人才。包括一汽、北汽等傳統汽車企業,以及蔚來等新造車企業都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數字架構實驗室等,大量招聘各類智能技術人才。
業內專家表示,在汽車“新四化”趨勢越來越明朗化的當下,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將越來越多,對造車人才的需求也只增不減。短期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人才爭奪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爭奪將持續加劇。長期來看,要調動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實現融合發展,創新突破,緩解人才短缺的瓶頸。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汽車業新一輪“搶人大戰”白熱化 多渠道解2021-08-20
- 網絡小貸現“增資潮” 巨頭們加速“合規”2021-08-20
- 多地加快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產業數字化轉2021-08-20
- 中國電信今日A股上市 三大運營商齊聚A股指2021-08-20
- 工業富聯穩中求進 新業務提供未來增長動力2021-08-19
- 跨越時間空間“鴻溝”,三甲醫生7×24小時2021-08-19
- 愛就要放肆澎湃,“TATA木門降噪研究所”讓2021-08-19
- 梁健立說海外:2021年全球年中房地產市場展2021-08-19
- 華富基金:科技創造無限可能,AI應用已在路2021-08-19
- 瑞銀:維持金蝶(0268.HK)目標價34港元 最2021-08-19
- 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革命精神——平安普惠安2021-08-19
- 科網股領跌大市 快手大跌7.15%再創新低價2021-08-19
- 東岳集團(0189.HK)逆勢大漲逾7% 最新總市2021-08-19
- 民生銀行佛山分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2021-08-19
- 品質一致性,嘉軒攜手蒂普拓普推動物料輸送2021-08-19
- 恒慧融:投資理財到底是什么2021-08-19
- 中國FDI躍居世界首位彰顯經濟活力 恒昌研2021-08-19
- 為什么說關注收益日歷至關重要,在FxPro浦2021-08-19
- 電力股逆勢走強 華能國際(600011.SH)于A股2021-08-19
- 阜博集團(3738.HK)逆勢升超9% 總市值超150億港元2021-08-19
- 今日亞太股市多數下跌 美聯儲可能年內開始2021-08-19
- 簡一正式開啟3.0戰略品牌升級 邁入“從強2021-08-19
- 終身學習時代,“平臺+個體老師”成為下一2021-08-19
- 私募基金規模7月創新高 坤元資產解讀投資2021-08-19
- 抖音傳道,學浪授業,新一代“職業興趣學習2021-08-19
- 百信銀行:北京首個“京綠通Ⅱ”專項再貼現2021-08-19
- 養元飲品與Z世代擁抱未來 六個核桃讓年輕2021-08-19
- 當“養羊”遇上互聯網 最終受益了誰2021-08-19
- 精彩回顧:國泰君安黃燕銘所長一行亮相君弘2021-08-19
- 上海貴酒:聚焦白酒主業,基本面持續向好2021-08-19
精彩推薦
- 瑞銀:維持金蝶(0268.HK)目標價34港元 ...
- 科網股領跌大市 快手大跌7.15%再創新低價
- 東岳集團(0189.HK)逆勢大漲逾7% 最新總...
- 電力股逆勢走強 華能國際(600011.SH)于...
- 阜博集團(3738.HK)逆勢升超9% 總市值超150億港元
- 今日亞太股市多數下跌 美聯儲可能年內...
- 川能動力(000155.SZ)一度漲停 報價26.5...
- 中利集團(002309.SZ)漲約4% 總市值51億元
- ST步森(002569.SZ)漲停 總市值12億元
- 東方證券AH走勢分化 H股遭連續減持持股...
- 博騰股份(300363.SZ)漲6% 最新總市值499.22億
- 顧家家居(603816.SH)漲約6% 成交額放大至3.33億元
- 里昂:上調友邦(1299.HK)目標價至110港...
- 江龍船艇(300589.SZ)跌8.7% 最新總市值54.5億
- 北京君正(300223.SZ)漲近6% 總市值7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