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信用減值損失超280億元 同比增幅為70.76%
截至4月14日,已有34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0年年報。業績表現亮眼之際,34家上市券商的減值損失也達到了288.92億元,同比增幅為70.76%。從具體類別來看,股權質押風險是導致信用減值的主要原因。而在機構看來,部分頭部券商進行了大額計提減值準備,有助于壓降風險,預計未來部分計提仍有沖回可能性。
與去年相比,今年以來證券行業信用減值損失計提規模明顯上升。同花順數據顯示,在34家上市券商中,共有6家2020年全年的信用減值損失超過1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東方證券的信用減值損失排名前三,且均超過了30億元,分別為65.81億元、45.86億元和38.85億元,同比增長247.83%、61.08%和272%。相比之下,2019年計提幅度最大的海通證券,信用減值損失也并未超過30億元。
粵開證券表示,隨著注冊制的穩步推行和退市新規的發布,部分個股面臨著一定的退市風險,同時股價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券商選擇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進而出現計提信用減值的情況;2018年以來部分股票質押式回購出現違約等風險,部分券商選擇通過清收、訴訟等方式彌補損失,但仍存在訴訟未果的情況,這是直接導致券商計提減值損失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信用減值損失不代表實際損失,但依然對當期券商凈利潤帶來拖累。不過,2019年尚有包括中信建投證券、浙商證券、國金證券、國聯證券和華林證券5家券商出現信用減值損失轉回增加利潤情況,但是2020年沒有一家券商信用減值損失轉回。東北證券指出,部分頭部券商進行了大額計提減值準備,預計未來部分計提有沖回的可能性,從而平滑公司業績,機構看好龍頭券商穿越周期的能力。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醫美、醫療概念股再度飆升,A股規模最大...
- 醫美企業海外產品獲批節奏加快 A股醫美...
- 這只股票單日暴跌超80%又拉回,那些暴跌...
- 鋼鐵告別“白菜價” 一季報業績亮眼 ...
- 4月14日南通市場B鋼價格行情 預計短...
- 4月14日廣州市場冷鐓鋼價格行情 鋼企...
- 國有新能源運營龍頭,凈利潤增長82%、毛...
- 數字貨幣概念股大漲12%,熱點題材股:...
- 豬價繼續上漲超12元,蛋價逼近4元,牛羊...
- 全國平均豬價為11.22元/斤 今日只有海...
- 我國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進出口繼續...
- 2020年我國核能發電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74...
- 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近3成 東盟保持第...
- 統計局:4月上旬27種產品價格上漲 生豬...
- 商務部:上周食用農產品價格小幅回落 ...